(原標題:從新加坡的中國論壇所想)
在香港工作時曾經有緣到過新加坡,那時的感受就是相比香港,新加坡更加像一座安逸的花園城市,商業氣氛可能不如當時的香港;今年年中有幸參加了新加坡的“Future China”論壇,論壇的地點就是“香格裏拉對話”所在的新加坡香格裏拉酒店,在論壇上聽到有關中國的討論涉及經濟、文化、教育、外交、政治、科技林林總總的話題,包羅萬象。
近日再次有幸參加了新加坡管理大學的中國論壇,論壇的主題是“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緊扣中國目前的現狀問題,又頗具多種問題的包容性,足夠各界嘉賓展開一談。
聽了整整一天,討論的話題涉及了上海自貿區、人民幣國際化、依法治國等議題,相比半年前的“Future China”,議題繼續切中時點主題,討論繼續吸引人。
一方面,話題的選擇能夠恰如其分地應景,另一方面,嘉賓的討論又能深入淺出,切中肯綮;我參加的兩場論壇是,新加坡把研究中國當作他們的一件大事來做,不僅自己做的紮實,而且調動一切國際資源集思廣益地做。
這次來新加坡的飛機上,看到《海峽時報》講李顯龍總理倡導新加坡建設“智慧國家”的理念,又想起今年上半年財新傳媒采訪李顯龍總理時,他曾經表態“下一任國家領導人不太可能從他們的家族中出現”,還聯想起上次來新加坡,拜訪客戶的路上已經感覺到相比初次來新加坡時,新加坡城市建設的日新月異……我真實地感覺到,這個國家的人才,從政府,到商界,再到學界,有一種推動新加坡不斷突破的勁頭。
另一方面,新加坡管理大學有不少中國留學生,數量之多,超乎想象,我們的學長張向東先生在會上也提到,在新加坡我們的校友也達到近千人,還聞聽過新加坡各個層次的學校都在中國積極招生,有一些老先生,退休後投身教育事業,有時爲了中國大陸的一個好苗子,專門飛到中國國內做幾天家長和小孩的工作。這樣的情況,相比新加坡的國土和人口規模,我的感受是,在過去幾年,特別海外華人聚居地面對大陸遊客和移民態度越來越不積極的背景下,新加坡仍然在積極地延攬人才,吸引外部精英,其開放心態,可見一斑。
“亞洲四小龍”1980年代以來,各自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新加坡的特定地理位置、國際環境和人口結構規模,決定了新加坡有很多不得不選的模式,相比香港、台灣,一方面新加坡並不容易借助中國崛起的大勢,但另一方面新加坡能夠更好的吸納各方面資源。但最近幾年,新加坡和中國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密,新加坡一方面積極在中國國內投資“智慧城”、“生態城”等項目,另一方面新加坡也在積極從中國學習改革的成功經驗。十年光景,“四小龍”發展情況各異,令人唏噓。
回想上次從香格裏拉飯店走出來,看著鱗次栉比的高檔公寓,新加坡一位朋友講說,所謂的“香格裏拉對話”,就是說的這裏,而不是什麽真的“香格裏拉”。其實世界上固然有真的“香格裏拉”,但群賢畢至,集思廣益,不更是我們追求的“香格裏拉”嗎?
(感謝作者授權新加坡眼分享本文。高爾基,筆名北方君子,張家口人,財新傳媒助理總裁,曾任職于彙豐銀行、中信證券,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首屆本科生校友導師。更多文章可點擊本文底部的閱讀原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