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細安共同體在2016年12月31日迎來她的周歲生日,如果要用“年度一字”來回顧共同體建成元年,我的選擇是:“和”。2016年全球經濟亮點缺乏,極端宗教恐襲陰霾揮之不去,第一世界國家的民粹主義興起,導致政治“黑天鵝”事件頻頻。在此充滿挑戰的政經局勢下,亞細安各國領袖仍然可以運用“以和爲貴”的東方文化智慧,秉持對內團結,對外和平的原則,難能可貴。亞細安總人口約6.3億,2015年國民生産總值(GDP)達到了2.43萬億美元,是繼歐盟、美國、中國、日本之後的第五大經濟體。但在亞細安內部,宗教信仰泾渭分明:伊斯蘭人口2.4億,佛教人口1.4億,基督教及其他宗教1.3億;治國政體雲泥之別:民主選舉、軍人執政、社會主義專政。因此亞細安對內的“和”,就表現在文化的多元性以及世俗價值的包容性。2016年,新加坡南北兩面的伊斯蘭人口大國——印度尼西亞及馬來西亞,都爆發了大型的街頭民衆示威行動。在馬國吉隆坡是淨選盟5.0及紅衫軍集會,在印尼雅加達則是保守派穆斯林針對華裔首長鍾萬學“侮辱伊斯蘭”的20萬人示威。盡管兩者所透露出的文化與宗教摩擦值得本區域警醒,但慶幸的是這兩個活動都大致以和平的方式結束。亞細安另一人口大國——泰國,作爲國民團結的象征,泰王蒲眉蓬在今年10月逝世,也一度令人擔憂它是否可以和平過渡。如今隨著新王在本月登基,軍人政府也承諾繼續推動民選進程,泰國同樣“以和爲貴”。
這幾例發生在本區域的代表性事件,很好地體現亞細安各國內部雖然存在宗教與文化的原則性差異,但在吸取了過往東南亞曆史中種族沖突甚至戰爭的教訓後,從政治領袖到基層人民都深知只有國民團結與國家穩定,才能帶來本國及區域的經濟增長及人民安居樂業。今年9月在老撾萬象舉行的亞細安峰會上,10個成員國領袖也確立了加強亞細安內部團結合作,並推動共同體在政治安全、經濟、社會文化全方位建設的方向。
在全球化的今天,一個團結的亞細安共同體,也必須以和平共處的積極姿態,與區域外其他國家合作共存。2016年的亞太區域,隨著中國的強勢崛起及美國奧巴馬政府的“重返亞洲”,南中國海主權糾紛成爲各方焦點,處于兩個“10+1”交集之中的亞細安各國,選邊站只會“順得哥來失嫂意”,但也必須有符合亞細安整體核心利益的立場表態。這是因爲從亞細安建立之初,就已經確立了任何從整體利益出發所做的任何決定,都必須經過所有成員國的集體協商以及全體同意的原則。
“解鈴還須系鈴人”,隨著菲律賓新一任總統杜特爾特對中國的正式訪問及近日宣布擱置相關仲裁案,南中國海課題中的亞細安一方重新表現出克制及理性的和平姿態,也符合我國作爲“亞細安-中國”關系協調國對于相關局勢降溫的期許。
由亞細安倡議的《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從1987年起開放給域外國家簽約,至今已經涵蓋了中國、美國、日本、印度、歐盟等35個國家及國際組織。這一條約也是亞細安10國致力維護本區域安全與和平的信心象征。
▲高級政務部長楊莉明,是星國內閣的女性顔值擔當
在“亞細安-中國10+1”體系中,新加坡與中國“兄弟親同手足”(習近平語)的友好關系,也在2016年受到了考驗。但無論是政府高層的頻繁互訪,商界的經貿合作,以及民間的交流聯系,所體現出的兩國關系,始終在和平與團結的正能量軌道上。畢竟再親密的兄弟也會有意見不一致的時候,“君子和而不同”也是東方政治智慧的寫照。最近在報業控股所舉辦的民意對話會中,我國外交部高級政務部長楊莉明在回答我的提問時就自信地指出,如果把新中友好關系比喻成一棵大樹,那麽這棵大樹“根深蒂固,枝繁葉茂”。
▲保持正能量,前路依然如煙花般燦爛。
▲本文首發于2016年12月30日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