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問:我今年66歲,日前清早起床,突感天旋地轉,無法站立,渾身發軟,手腳無力、發抖,手指還輕微抽搐,無發汗無發燒。後來給醫生打針才漸漸恢複。
請問什麽原因會導致上述嚴重暈眩症狀,平時應注意什麽?有什麽食療方法可減低暈眩發作?
答:眩暈病在古代《黃帝內經》中稱爲“目眩”“掉眩”。“丹溪心法”則說:“眩者,言其黑運轉旋,其狀目閉眼睹,轉身耳聾,如立舟船之上,起則欲倒”。
眩暈一症,與現代醫學眩暈症狀的概念基本一致。可見于現代醫學中的多種疾病,如:梅尼埃病、迷路炎、腦性眩暈、高血壓、低血壓、頭部外傷後眩暈、神經功能症等。
眩暈眼花,暈是頭暈。輕者閉目自止;重者如坐舟車,旋轉不定,以致不能站立。因兩者常同時出現,稱爲眩暈。
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眩暈症大多分爲以下三種:
一、肝陽上亢型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血壓高患者,常伴有急躁易怒,耳鳴口苦,有惡心、有嘔吐、出汗等症狀。嚴重者可能暈倒,不知人事。要注意保持心情愉快,少吃油膩煎炸等食物。飲食易清淡爲主,平時可用菊花、枸杞和冰糖泡水飲用。
這類型患者大多數爲中年以上,由肝陽引起的眩暈。病情嚴重時可突然暈倒,有發展爲中風的可能。應及時防治眩暈,對中年以上的患者大爲重要。
二、氣血虧虛型
有些人平時面色蒼白,易出現疲倦、不愛說話、四肢無力等情況,體質較虛弱患者屬于氣血虧虛型眩暈。
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避免過于劇烈的運動,不宜爬高。
解決方法:
可按揉足三裏穴:強健脾胃。取穴:屈膝,當犢鼻下三寸距胫骨前緣一橫指處。
三陽交穴:健脾益氣。 取穴: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上3寸胫骨內側緣後方。
或者可用艾條灸關元穴:通過補氣來補血。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3寸。
脾俞穴:健脾補胃。
百會穴:可提升氣血。取穴:在頭部兩耳尖直上連線的中總處。
三、痰濕內阻型
這類人群多見身體過于肥胖者、身重、頭重,平時常會出現胸悶惡心、痰多、大便不成形,或平時胃口不佳食欲不振。
這類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杜絕生痰之源,禁食冷飲和甜膩食物。運動出汗後應立刻把身上汗水擦幹,換上幹的衣物,稍作休息後再進入有冷氣的房間。避免體內濕氣加重。
肝陽上亢型眩暈食療方:
天麻白芷魚頭湯
天麻15克,白芷15克,陳皮3克,生姜三片,新鮮魚頭一個。
將材料一起煮湯大火30分鍾,小火30分鍾,煮好後放少量鹽即可食用。
這裏推介兩道藥膳食療方,有助于改善症狀,具有補血作用。
黃耆雞汁粥
材料:母雞一只(約1公斤至1公斤半),黃耆15克,白米100克。
將母雞剖開洗淨,水煮熬成雞汁,再將黃耆水煎煮汁,每次以白米100克同煮成粥。有補益氣血的功效。
蓮子龍眼粥
材料:蓮子20克,龍眼15克,糯米30克。
將蓮子、龍眼、糯米同煮成粥。可補脾胃之氣,也有補血功效。
-摘自 聯合早報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我們的公衆微信號,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