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冥誕100周年。李光耀( 1923年09月16日~ 2015年03月23日),祖籍中國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高陂鎮黨溪鄉 ,是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創始人,新加坡政府首任總理,被譽爲“新加坡國父”。2018年12月18日,李光耀獲得“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爲紀念“李光耀冥誕100周年”,本號將推出“百年光耀”系列文章,敬請關注。
早在上世紀70年代,東西方仍處在壁壘分明的冷戰時期,周恩來和李光耀就有過多次聯絡。中國有個成語叫“三請四邀”,周恩來確實曾經三次派團、四次邀請李光耀訪華;兩人通過信,也隔空對過話,雙方都很想見面,但最終卻未能見上,成爲兩個偉人的終身遺憾。
周恩來和李光耀,一個是新中國的開國總理,一個是新加坡建國總理;一個是全世界人口最多國家的總理,一個是海外華人比例最高國家的總理,他們在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威望。
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後,贏得全世界的尊重;李光耀帶領新加坡成爲“亞洲四小龍”之一,也贏得全世界的贊許。
具有戲劇性的是,多年後的1990年,周恩來的養子–時任中國政府總理李鵬,在中國外交的受到冷遇的“特殊時期”,李鵬卻收到了李光耀邀請他訪問新加坡 !
書信往來
周恩來與李光耀的關系,就是中國與新加坡的關系縮影。中新關系曆史久遠,新加坡除了與同盟會及後來的中國國民黨有關系,與中國共産黨也有關系。上世紀二十年代,中共曾派出一名代表到新加坡,協助發動南洋的共産主義運動,當時的國共鬥爭也延伸到了新馬。李光耀創建的人民行動黨與馬共也有聯系, 曾經聯手反對英國的殖民統治。一些人民行動黨的成員,後來還退出人民行動黨,參加了馬共或者其外圍組織。
1949年後,新馬兩國都禁止國共兩黨在當地活動,但是在華族社群中,兩黨都各自擁有支持群衆,兩派支持者分化現象非常明顯,在新加坡 ”馬共“ 的影響很大。
1963年,周恩來曾經給李光耀寫過一封信,內容同他寫給其他國家政府首長的信一樣,籲請廢除和銷毀核武器。李光耀給了周一個平淡而肯定的答複,說這將受到各方歡迎。
當時新馬還未合並,馬來西亞首相東姑知道後,指責李光耀同一個馬國不承認、而且言論和行動都對馬來西亞含有敵意的國家直接通信。
1965年,周恩來在接見印尼代表團時,對新馬合並後的“馬來西亞聯邦 ”加以譴責。印尼當時也是反對新馬合並的。後來新加坡獨立,中國也不承認新加坡共和國,仍然把新加坡看作馬來西亞的一部分。同時也不承認馬來西亞政府,認爲它是英美帝國主義的幫凶。
北京的宣傳不斷指責新加坡當局鎮壓新加坡人民的“犯罪行爲”。1966年,中華全國總工會發電報給新加坡的左翼工會,表達了中國工人對新加坡當局鎮壓工人的野蠻行爲的憤慨。1968年,北京電台稱: “李光耀是美國和英國帝國主義的走狗。”
1970年末,北京悄悄改變了對新加坡的態度。1971年後,北京停止對新加坡政府的公開抨擊,那一年中國銀行新加坡分行在新加坡國慶日,史無前例地升起了新加坡國旗,釋放出友好信號。
1971年,新加坡在聯合國投票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也對中國釋出善意,凍結的中新關系迎來了破冰時刻。周恩來希望借此機會,促使中新關系逐步走向正常化。
三次“派團”
大家都知道中國和美國之間的“乒乓外交”。其實中國與新加坡之間也進行過“乒乓外交”。新加坡與中國的第一次接觸,也是通過“乒乓外交”進行的。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中方曾提議派貿易代表團和雜技團訪新,但這兩個團都被拒絕了。1972年,中國派出一支乒乓球隊到新加坡訪問。這已是中方提議派的第三個團了。
1971年,北京舉辦亞非“乒乓球友誼賽”邀請新加坡參加。李光耀允許新加坡乒乓球隊接受邀請,參加北京舉辦的“友誼賽”。
幾個月後,新加坡又派出第二個代表團去北京,參加亞洲乒乓球聯盟。接著李光耀接受中國的建議,同意中國派一支球隊次年到訪新加坡。因爲此前李光耀兩次拒絕中國派代表團訪問新加坡的建議:一次是北京貿易代表團,一次是雜技團。
中國有句古話叫“事不過三”,時任新加坡外交部長拉惹勒南對李光耀說:“這次沒有必要再回絕了,以免對方不高興。”李光耀終于接受了中國派乒乓球隊來訪的建議。
李光耀當時在擔心什麽?原來“wg”初期,中國大量宣傳xxx思想,及“造反有理、解放全人類”之類的宣傳品流入新加坡,在當地新加坡地華人也出現“極左“思潮,社會上也出現“騷亂”現象。新加坡對此防不勝防,成了李光耀的“心病”。新加坡不得已在海關、郵政等部門設立關卡,嚴禁這類宣傳品流入新加坡。
在這次的乒乓友誼賽中,果然出現令李光耀擔心的情況。在比賽現場,一些當地華人不支持新加坡隊,反而支持中國隊,高呼口號支持xxx 。李光耀對此非常生氣,公開嚴厲批評這些左翼分子是新加坡的“小xxx”。在這種情況下,中新之間的“乒乓外交”自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四次“邀請”
周恩來四次邀請李光耀訪華,其中兩次經第三國領導人傳話,兩次通過新加坡外交部長邀請。兩次經第三國領導人代邀請:
第一次是1975年6月,泰國前首相庫立到北京訪問時,周恩來請庫立帶口信給李光耀。庫立回來後訪問新加坡時,給李光耀捎來周的口信:邀請李光耀訪問中國。李光耀當時沒有作出回應。
第二次是1975年9月,李光耀在德黑蘭會見伊朗國王時,胡維達首相又向李光耀轉達周恩來的邀請,並且補充說道“時間不多了”。
兩次通過新加坡外交部長邀請:
第一次是1975年3月,新加坡外交部長拉惹勒南訪問中國時;
第二次是1975年年底,拉惹勒南出席聯合國大會時。
這兩次都是由時任中國外交部長喬冠華,向拉惹勒南轉達周恩來的邀請,並希望李光耀能夠盡快訪問。
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9月,李光耀訪問德黑蘭。16日那天,伊朗首相胡維達在賓館爲李光耀慶祝52歲生日。李光耀常選擇在生日時出國訪問,主要是爲了避免在國內人們給他祝壽。正在李光耀切生日蛋糕時,周恩來邀請李光耀訪問的電報,送到中國駐伊朗大使的手上。
中國大使也是來向李光耀祝壽的。大使便將電報拿給李光耀看。這一切似乎是精心安排好的。
李光耀當時理解,要是兩人見面的話,就得盡早去。
那個時候,報章上經常報道周恩來長期住院的消息。李光耀決定走一趟,于是定下1976年5月訪華的日期。
然而,周恩來總理于1976年1月去世。李光耀在後來的回憶錄中,把與周恩來的擦身而過,看作是人生之中的一大遺憾!
圖爲周恩來在四屆人大會議上
李光耀對首次訪華極爲重視。李光耀說:“我去中國所做的討論和准備工作,比任何一次國事訪問都充分。”
1975年底,李光耀決定訪問中國,留了幾個月時間來做准備;另外也是因爲新加坡天氣炎熱,而年底或年初,中國都比較寒冷,出行多有不便,所以李光耀選擇在5月訪問中國。只可惜,李光耀訪華時,周恩來已經逝世。陰差陽錯,兩人最終沒能見上一面。
重釋“華僑”
1974年,中國改變了對“華僑”的立場。當年5月,馬來西亞首相拉薩訪問北京,曾經向周恩來提出兩個問題,一是中國對華僑的態度;二是中共對馬共的支持。
周恩來回答說:“華僑”這個詞用法不當,因爲許多“華僑”其實早已接受居留國的公民權。(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如今中國對“華僑”有新的政策,不再鼓勵華人回國。從1969年起,中國規定海外華人回中國探親訪問必須申請簽證,不再像過去那樣允許他們自由進入中國。
是否這也可以這樣解釋:
華僑是具有中國國籍的中國人;華人是不具有中國國籍的中國人。新加坡的中國人,如果沒有中國國籍,只有新加坡的國籍,應該稱之爲:華人,而不是華僑。
至于馬共,周恩來說,中國一向支持擺脫殖民地壓迫的“解放運動”。不過這種運動只有憑借國內的力量,而不是來自中國的支持。如果東南亞國家和中國都肯向前看,那麽不止關系可以改善,建立邦交也會水到渠成。
馬來西亞首相訪問北京回來後,就向李光耀通報了周恩來的講話,使李光耀知道了中新關系發展的新方向。
當時中國有所擔心的是新加坡與蘇聯的關系。1973年,李光耀派新加坡外交部長拉惹勒南訪問中國。拉惹勒南同周恩來會晤時,針對蘇聯船只停靠新加坡港口的事,重申了新加坡的立場,即:新加坡的海港是開放的,不會特別歧視想要維修船只的任何國家,但也絕不容許任何勢力利用新加坡對其他國家進行顛覆活動。
拉惹勒南還向周恩來說明,新加坡的鄰國對新加坡華人衆多的情況特別敏感,“我們只能在他們同中國建交後才能和中國建交,避免引起鄰國的疑心。”
周恩來回答:“我們尊重新加坡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隔空對話”
李光耀和周恩來兩人雖然沒見過面,但是多次通過第三者展開“隔空對話”。
周恩來曾批評李光耀敵視中國,令他失望。他說:“李氏雖然是華裔,卻一直展現敵視中國的態度。”
1975年6月,周恩來還通過泰國首相庫立帶話說:“如果李光耀擔心中國政府會接管新加坡,那他應該放心,因爲我們不會那樣做,我們有許多人要照顧,爲什麽要接管新加坡來徒添負擔呢?李光耀應該照顧好他的人民以便他們不會想要逃到中國來。”
李光耀也通過庫立帶話說:“如果我和周先生同聲同氣,其他人卻不同意我這樣做,他們會把我踩扁,到時周先生卻保不了我。新加坡人是不會想去中國的,迎著他們來的都是一窮二白的親戚們,這些人什麽都要,包括底褲。”
李光耀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爲1965年印度尼西亞“排華”,大肆屠殺華人,新加坡人對此記憶猶新,當時中國卻無力制止。假如“排華”的烈火燒到新加坡,周恩來又能有什麽辦法呢?
二來,在改革開放前,中國的經濟還比較落後, 一些中國人,還經常向在新加坡的親戚聯系,希望在經濟上、生活上獲得幫助。
其實,周恩來批評李光耀,並非只是周恩來的個人看法,許多中國人都和周恩來有相同觀點。
至今一些中國人還認爲,李光耀雖是華人卻反華、是一個“黃皮白心”的“香蕉人”。其實這是對李光耀的了解不夠。李光耀多次說過,中國越強大,對新加坡越有利。他認爲,新加坡的地位類似回歸前的香港,是中國了解西方世界的一個橋梁和窗口。但是,他不希望人們把新加坡誤以爲是“第三個中國”。
數過“家門”
從1976年後,李光耀一生訪問中國33次,其中6次到訪廣東。李光耀的祖居就在廣東省大埔縣。衣錦還鄉、光宗耀祖是中國的老傳統,而且李光耀的祖輩離開祖居時間並不長,大概在清朝晚期,許多親戚還在祖居居住。
周恩來對李光耀只有四次邀請,家鄉親人對他的邀請,可能有無數次!家鄉十分盼望李光耀能回來看看,並且把他的祖居修葺一新,還作爲文物保護起來,後來還爲他修建了“李光耀紀念館”。
圖爲李光耀祖籍故居
李光耀也十分想回去,卻沒有一次真的回去看過。主要原因還是考慮新加坡“鄰居”的臉色,不“敢”回家鄉。想當年,只是給周恩來一次簡短的回信,就受到鄰國首相的指責,可見李光耀當時的處境。
但這不等于他不熱愛家鄉。李光耀說過,中國不對新加坡說“華人親情”,“鄰居”都會有顧慮,如果中國過分強調“華人親情”,那會適得其反,更引起“鄰居”的疑心。正也許因爲如此,他三十多次訪問中國,卻沒有一次回家鄉。
“毛李”見面
1976年5月10日至23日,53歲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首次訪華。當時中新尚未建交,這是一次破冰之旅。隨同人員有夫人柯玉芝、女兒李玮玲,外交部長拉惹勒南,財政部長韓瑞生等17人。
圖爲毛澤東會見李光耀
當時周恩來已經去世,訪華期間,李光耀與毛澤東見面。5月12日,原定下午舉行第二輪會談,在會談前,中方官員突然通知:毛澤東主席要接見新加坡貴賓。
毛澤東當時的健康狀況已經惡化,已很少接見外賓。已經83歲的毛主席身體非常虛弱,當時走路都困難,本沒有計劃接見李光耀。到5月12日下午原准備雙方第二次會談前,毛主席才突然決定還是見見李光耀。這一次會見,也成了李光耀一家與毛主席的唯一一次見面,四個月後,毛主席便盍然長逝。所以當時能得到毛澤東的接見,是一種莫大的殊榮。
當天,毛澤東事先坐在客廳,他穿著淺灰色的“毛裝”。當李光耀一行步入客廳時,毛澤東由他的貼身秘書張玉鳳和孟錦雲攙扶起來,跟新加坡來賓握手表示歡迎。
圖爲毛澤東會見李光耀
這時兩位秘書趕緊隱退到屏風後,以便兩位領導人拍照。毛澤東剛剛與李光耀握完手,就“撲通”一聲坐下,小張和小孟在屏風後看得清清楚楚,驚得差點喊出聲來。她倆最清楚毛澤東的病情,他經常兩腿發軟,無法站立。這次突然坐下,是主席實在無法支撐了。
毛澤東接見李光耀,前後只有幾分鍾,僅寒暄了幾句就迅速結束。毛澤東的講話沒有太多實質內容,只是表達對新加坡代表團的善意。
李光耀後來回憶道,毛澤東當時不只說話困難,腦筋也不如以前了,他看起來十分虛弱。後來李光耀對毛澤東的評價比較少,也比較平淡。
李光耀首次訪問中國的十多天時間裏,還遊覽了紫禁城、長城、兵馬俑、太湖、漓江等景點,參觀了大寨、延安毛主席棗園舊居,參加了廣交會等。
圖爲李光耀一家登上了長城
回請 “小李”
三十多年前的1990年,中國也有一位“李總理”訪問過新加坡,他就是周恩來的“養子”——李鵬總理。他當時代表中國政府對新加坡進行國事訪問。周恩來在多年前沒有見到李光耀的遺憾,被他的養子來完成了,這同時也滿足了李光耀的遺憾。
順便說一下,百度百科的“李光耀”詞條中說:“李光耀在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與中國大陸交往,雙方都放棄了上世紀60年代時敵對政策,李光耀會晤過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多位中國領導人 。”
實際情況是:李光耀和周恩來兩人從來沒有見過面。詞條中的介紹是不准確的。但是李光耀卻與現任的中國領袖習近平多次見面,詞條中卻遺漏了沒有說。看來,百度百科也要與時俱進了。
李鵬在1990年8月訪問新加坡,當時中國正處于外交上的“非常時期”,新加坡卻歡迎李鵬來訪,可見新加坡對中國的理解和支持。
圖爲李光耀會見李鵬
李鵬來新訪問的主要內容有三點:
1.提前建交
李鵬來新加坡訪問, 加快了新加坡與中國建交的步伐。原本新加坡外交部長曾經向周恩來表示,由于新加坡華人衆多的特殊情況,所以在東盟十國中,新加坡將會最後一個與中國建交。周恩來總理也對此表示“理解”。在李鵬總理訪問新加坡後不久,沒有等到文萊與中國建交(1991年9月),新加坡就在印尼與中國建交後,于1990年10月3日,就“提前”與中國建立了正式外交關系。
2. 不“開倒車”
李鵬問李光耀:新加坡在中國的商務發展如何?
李光耀說:新加坡投資者在中國碰到很多困難,太多的人虧損了,投資信心受到了打擊,大家都說中國的情況很混亂,因此,投資步伐慢了下來。
李鵬說:中國歡迎外國投資者來賺錢,但是,中國的政策是確保他們不會賺太多的錢。
李光耀對此的理解是:無論雙方原本同意的數目是多少,一旦發覺他們投資的盈利太高了,就會想辦法使它公平合理。
李鵬說:外國投資者在中國面對政府的低效率和繁文缛節的問題,這些問題也讓中國政府大傷腦筋。中國正在慢慢解決。但是,自從中國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以來,中國已經取得很大的成就。中國絕對不會在改革開放上“開倒車”!
對中新兩國在投資中遇到的問題,李鵬充滿信心,相信難題都能達到解決。
3. 軍訓問題
在訪問中, 李鵬對李光耀說:“你們的軍隊可以到中國來訓練,條件比台灣更好。”大家聽了都笑起來,以爲這是在開玩笑。
李光耀說:“等到那一天,亞洲一定和平了。”
但是亞洲一直沒有“平靜”下來,中新關系也不時出現“浪花”。前幾年發生的香港海關扣留新加坡裝甲車事件, 就源于新加坡武裝部隊在台灣訓練。
當時李光耀的考慮是:
一是馬共在中國的流亡分子對此事會怎麽想(當時馬共還存在);
二是新加坡的武器大部分都是從西方國家購買,西方國家會怎麽想?
所以李光耀沒有答應李鵬的建議。
周恩來與李光耀雖然沒有見過面,但他們對中新友好關系的建立,可以說扮演了“破冰”性質的關鍵作用。中新傳統友誼是包括毛澤東在內的老一輩領導人親手締造的。盡管受到曆史條件的制約,周恩來還是多次與李光耀通信、對話、派團、邀請,可謂是用心良苦!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改革開放後,在李光耀的多次建議下,鄧小平徹底改變了中國對外關系中一些“左”的做法,停止了對東南亞國家內部共産黨運動的支持,與東南亞國家的關系走向正常化。中新關系也迎來了嶄新的一頁。
周恩來和李光耀兩個偉人,他們發展中新友好關系的美好願望,最終還是實現了。
作者簡介
田柏強 原中國安徽工人日報高級記者 現旅居新加坡。
直播預告
新加坡特色食物味道如何?預約我們的直播,一邊了解紐頓熟食中心的曆史,一邊“吃”美食~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