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方曾經揚言,他們的一架F22A就能擊落中國的30架殲10A戰機!對此,中國的愛國軍迷普遍的反應是:吹牛不納稅的心理戰!但如何用事實反駁這種謬論,就需要認真的探討一番了:
首先,F22A是美國空軍裝備的第4代重型隱形空中優勢戰鬥機,已經成軍服役13年,但從來沒有參加過實戰空戰,儘管最近2年,可能參加過中東的一些空中支援行動,但沒有戰果(對空、對地都沒有戰果),不像美帝的F15、F16一類的三代戰機,性能有大量的實戰戰果來證明。因此關於F22任何戰鬥力的評估和對其他戰機的「交換比」——通俗的說,就是一架F22A能打XX架其他戰機,都僅僅是理論上的數據,說他是宣傳心理戰也可以。
F22A服役型總共生產了187架,目前的生產線已經關閉幾年了。在服役過程中,出事故損失了幾架,因此F22目前還保有180多架的規模。
現代條件下戰鬥機之間的過招,早就不是二戰時期那種螺旋槳戰鬥機之間的對決:
二戰時同盟國和軸心國的戰機總量,以幾十萬計。戰爭最激烈的年月,雙方戰鬥機年產量和年總損失量都以十萬計;那個時代的戰鬥機也沒有機載雷達、空對空飛彈等現代航空設備和武器,雙方戰鬥機之間的空戰,都是在雙方飛行員目視互相可見的情況下,用飛機上攜帶的機關炮或者高射速機槍互相追逐射擊;由於雙方戰機數量都相當龐大,而且空中作戰都是短兵相接,因此作戰雙方,動不動就進行「千機空中大會戰」,幾十架、上百架戰鬥機互相之間的「群毆」,更是天天上演,因此二戰時期戰鬥機的損失總量和「王牌飛行員」的戰果,那是相當的驚人:
世界空戰史上最牛的王牌飛行員,第一名是納粹德國的艾里希.哈特曼,共擊落352架飛機!第二名同樣是納粹德國的格爾哈德·巴克霍恩,共擊落 301架飛機!
二戰期間排名前九名的王牌飛行員,居然人人都擊落了200架以上的敵機!前十名的戰績之和,就接近3000架敵機!
這些戰績,在二十一世紀的當代,是「不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些戰績,也將成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絕唱。
原因很簡單,戰鬥機進入噴氣時代,特別是三代機以後,已經變得十分精密複雜,非常昂貴,三代以上戰鬥機,單機價格已經普遍超過3000萬美元一架,三代半和四代戰鬥機,單機價格更高達1億美元甚至數億美元;各國的戰鬥機的年產量和保有量,和以前比,迅速下降(中美蘇的一、二代噴氣機,各國還都曾有萬架以上),和二戰中動輒以十萬計的規模相比,早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概念。
目前世界軍事強國中,能保有500到2000架三代以上戰鬥機機隊規模的,只有中美俄三個一流強國,而英、法、德、日、印等傳統的二流軍事強國,保有的三代以上戰鬥機,基本都不超過300架。至於更多的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很多乾脆一架三代機也養不起。當今世界任何一國,若有4代戰機100架加上三代和三代半戰機1000架,就已經是世界一流空中強國,我國正在努力,5年內實現這個目標。
若只看數量,當代很多所謂的空中強國的戰機保有量,還不夠二戰一個王牌飛行員打的,但現代空戰,已經和二戰的情況有了天壤之別。
目前世界上三代和三代以上戰鬥機保有數量最多的還是美國,總數有2000多架;中國和俄羅斯三代和三代以上戰鬥機的總數差不多,都有大約700架到900架之間。
當今世界,年產三代以上戰機能達到100架,就可以排名世界第一,目前能做到的只有美國;中國目前年產三代以上戰機90架左右,已經穩居世界第二;俄羅斯年產量還不如中國;英法合計的年總產量,只有十來架;至於日、德、印、以色列等空軍比較強的國家,要麼全靠進口,要麼生產線關閉,要麼還在小打小鬧,以一年三到四架的速度實驗生產輕型戰機,連規模化量產都沒有。這就是當今世界空中力量生產和保有量的現狀。
若F22A真的能一架打中國30架殲10A,鑒於中國空軍當前只有總數不到900架三代以上戰機,豈不是30架F22A就能完勝中國空軍?50架F22A就能把中俄一起揍趴下?100架F22A就能打敗全球?187架F22A就能稱霸銀河系了?
呵呵,別笑。美帝只生產了187架F22A,國會的老爺們就亟不可待下令把生產線給廢了,說不定當年的美軍高層和國會預算委員會,當時真是這麼想的——187架F22A,就可以保證30年內打遍全球無敵手。
F22A猛禽戰機,由美國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為主承包方負責研製生產,1985年開始預研製;1991年在競標中勝出中標;1997年圖紙凍結開始規模生產;2005年形成初始戰鬥力,可以說20年磨一劍。期間生產原型機8架;量產187架,從開始服役到今天,也已經過去12年有餘了。
F22A最突出的先進之處,在於採取雙發雙垂尾的隱形設計,據說正面雷達反射面積只相當於0.01平米投影的圓球體;採取雙發大推力發動機,矩形矢量噴口,可提供三代戰機不具備的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能力;另外,機腹和側部具有內部彈倉,空戰模式掛載下,可同時掛載6枚AIM-120C先進中距空空飛彈和2枚AIM-9X短程響尾蛇飛彈(本文只探討空對空模式);可以說F22A同時具備超隱形、超機動、超巡航、空戰戰場態勢超感知4個強大的領先性能,成為4代戰機的標杆。
可見,F22A確實技術領先,武力強大。但是,其服役已經超過十年,居然一次也沒有參加實戰,更談不上直接和中俄的三代以上戰機過招。那麼美軍對一架F22A可以打30架殲10A(對中國是打殲10,對俄國就成了打米格29一類)的「結論」是如何而來的呢?
現代三代和三代以上戰機,已經普遍裝備先進的雷達航電設備,標配中距空空飛彈和狗斗中使用的紅外格鬥飛彈,同時還普遍安裝機炮。要和對方空戰並擊落對方,無非都是使用這三種武器。但是,F22A彈倉中,總共只有6+2=8枚空空飛彈,加200多發機炮的炮彈(現代空戰,機炮只是800米以內的貼身狗斗中可能用到而已,已經很難直接用機炮打到對方,現代空戰的主戰兵器,還是空空飛彈);就算中方的殲10A像空中靶機一樣不進攻,不還擊,等著F22A發射飛彈和開炮來打自己,那麼一架F22A的全部飛彈,以100%的命中率,也只能打到8架殲10,加上機炮,打10架殲10頂天了!這個「30比0」的結論,從何而來?
平心而論說,美國空軍還是比較講科學和實踐的,不會和印度阿三和某些棒子一樣信口開河,無的放矢;美帝得出30比0的結論,是通過模擬實戰的空戰演習,結合超級計算機的模型計算,得出的「單方優勢論」。
這種模擬實戰的空戰演習,在美軍中就是著名的「紅旗軍演」——大規模的空戰模擬對抗演習。F22A在初期參加該演習,和「藍軍」的F16A、B型聯隊(F16A模擬扮演中國的殲10A機隊或俄羅斯的SU27、米格29機隊)進行團隊對抗。
F16A(參加演習的是BLOCK20以前批次),也是洛克希德公司主產的先進單發三代戰機,裝備AN/APG-66脈衝多譜勒雷達,配備先進的AIM-120A中距空空飛彈。
F16總產量超過4400架,裝備世界上多達24個國家和地區,也是我國台灣地區空軍的主戰機型。最近十多年的局部戰爭中,F16多次擊落米格29等戰機(最近的一個受害者是俄羅斯空軍的蘇24攻擊機),可以說是一種大量裝備的主流三代機。
F16A的正面雷達反射面積約3到5平米,和中國空軍的殲10A基本相當;裝備的AN/APG-66平面縫隙脈衝都卜勒雷達性能和殲10A的國產JL-10脈衝都卜勒雷達(搜索距離100千米~130千米,攻擊距離80千米~90千米,可同時跟蹤6個目標,並選定4個加以鎖定摧毀)性能同樣基本相當;而且兩者的空戰重量,發動機推力也大體相同,因此F16A可以很好的模擬殲10A。
雙方設定的作戰樣式:雙方都沒有預警機參戰(中國的空警2000預警機,直到2007年才成軍;而俄羅斯的A-50預警機居然沒有數據鏈,只能停留在最原始的人工語言引導階段,因此本世紀初,美軍的演習設定,大部分沒有考慮中俄有預警機參戰)。
F16A一方,採取6機或者8機分組編隊;而F22A一方,採取誘敵——伏擊編隊隊形迎擊,一般6機參戰。
F22A一方起飛後,2機作為頭一組編隊在前,相互相隔2公里左右;而另外4機,作為空中設伏的第二梯隊,埋伏在前2機編隊後方飛行,距離30到40公里。前後兩個編隊,都採取無線電靜默,接戰前不進行信息交流。
F22A裝備的AN/APG-77是一種性能強大的有源相控陣機載雷達,對F16A大小的目標,發現距離可以高達180公里,鎖定距離超過100公里;
而F16A的AN/APG-66脈衝多譜勒雷達,對F22A的發現距離,卻不超過70公里,鎖定距離更近;這造成了雙方在空中態勢感知上的巨大差異.
F22A先頭的2機編隊,在巡航接戰過程中,交替短時間開機掃描F16可能存在的空域;由於開機時間短,雷達信號很難被F16機群捕獲,即使偶爾接收到信號,在雙方距離大於200公里的情況下,也很容易丟失目標。
在雙方距離縮小到200公里以內後,交替短時間開機的前2架F22A,已經大體可以探測到F16機群的空域、距離、方位,通過數據鏈互相傳遞,並通知身後40公里內隱蔽跟進的另外4架F22A;後面埋伏的這4架,只管接受信息,而不發出任何無線電信號,但同時也知道了F16機群的大體位置;
這時演習作戰雙方的距離,仍然在150公里以上;F16A一方仍然無法通過本身的雷達掃描,發現任何F22A,只能斷斷續續的感受到來自某個方位的掃描信號,但卻無法確定對方的精確坐標,更談不上鎖定對方。
當先頭的2架F22A和F16A編隊距離接近到100公里以內時,F22A已經可以完全鎖定F16A,已經沒有必要再採取雷達交替開機,而是完全打開雷達,牢牢鎖定對方機群!
被鎖定的多架F16A,這時候雷達告警警報大作,也立即知道了有「敵機」雷達鎖定了自己,但還是不能完全反鎖定對方,因為對方隱形能力太強,即使知道來襲方位,反鎖定的目標信號也很容易丟失。
這時,雙方的接近速度相加,超過每小時1500公里!僅僅不到1分鐘後,2架F22A和F16機群的距離已經接近到50到60公里,完全滿足AIM-120C中距彈的可靠發射條件(雖然早期型號的AIM-120的有效作戰距離是75公里,但在幾次實戰中,實際發射距離都沒有超過50公里);兩架F22A向多架F16分別、連續的發射多枚中距彈,然後立即分散掉頭,高速脫離和敵機群的接觸,避免和有數量優勢的對方進入近距離狗斗。
由於F16A在F22A已經發射飛彈的時刻,才剛剛勉強反鎖定F22A,但此時本方的飛彈來襲告警已經不停的提醒,若不立即採取機動規避動作,那麼幾乎肯定十幾秒後,自身就進入了AIM-120C飛彈的「不可逃逸區」,被擊毀幾成定局。在人類的本能反應之下,大多數F16A的飛行員,必然選擇首先機動躲避來襲飛彈,然後再考慮向已經轉彎脫離的F22A發射中距彈。
大約30秒以後,F22A發射的數枚中距彈到達目標區——部分F16A被擊毀或擊傷;另外幾架通過高過載機動,好不容易逃過AIM-120C擊殺的F16A,通過連續推桿,再次將機頭對準已經脫離接觸的F22A的方向;這時,才發現雙方距離已經拉大到了80公里以上,再次進入反鎖定F22A的困難距離;還能作戰的部分F16A為了「報仇雪恥」,自然不肯善罷甘休,必然要開加力,加速追擊!
但是沒想到,後面的4架F22A、、、、、(待續未完,感謝您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