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電子垃圾收費,還是投幣式的?(蘇羽葳制圖)
作者
蘇羽葳
連丟垃圾也要“丟多少給付多少錢”?那以後是不是打個嗝、放個屁、流個汗也得繳費?
《海峽時報》本月15日報道,國家環境局(NEA)有意日後在組屋的垃圾槽安裝射頻識別(RFID)技術,記錄各戶人家庭丟棄的垃圾量。這意味著未來可能大家連丟垃圾也要按量付費了。
(取自《海峽時報》)
上周,國家環境局環境保護政策與國際關系署署長鄭國淞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出席第四屆聯合國環境大會時提到:
“我們目前正在進行一項試驗,追蹤個別家庭打開垃圾槽的次數,而每次打開垃圾槽時,只能丟棄固定量的垃圾。”
他希望這次測試能如願成功,這樣的話新加坡的垃圾處理就能離“使用者付費”的原則更近一些,而且國人也會更有動力減少扔垃圾。
《海峽時報》的報道也指出,根據最新數據,新加坡每年大約有20萬噸固體垃圾,以及所有焚燒灰被送往實馬高島。按照這個速度,實馬高島預計將提早10年,即在2035年就被填滿。
在新加坡丟垃圾不是免費的
其實,不說你不知道,新加坡早就已經在付錢丟垃圾了。目前,無論垃圾量多少,每個組屋家庭每個月都需支付8.25元的家庭垃圾處理費。
實施了垃圾按量付費制度後,垃圾量少的家庭所支付的處理費很可能就會低于8.25元。不過這也意味著,垃圾量多的家庭就得乖乖支付更多錢爲自己的垃圾買單了。
所幸的是,國家環境局的發言人已向《海峽時報》澄清:當局目前沒有計劃實施這個付費制度,而是在探索如何鼓勵居民減少垃圾量。
話雖然這麽說,大家這口氣還是松不下來。
新聞報道出街後,立即在網上造成轟動。大家都叫苦連天,更有網民搞怪P圖,以幽默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怨言。
(取自互聯網)
如果垃圾槽上面加了一個像電子道路收費(ERP)的閘門,每丟一次就會“哔”一次,你還敢打開槽口嗎?有熱心的網民也馬上幫忙取了名字,就叫做“Electronic Rubbish Pricing”(電子垃圾收費)。
(取自互聯網)
丟垃圾的時候才發現把現金卡忘在車子裏了,不能付“電子垃圾收費”,怎麽辦?
不用擔心,只要在口袋裏找一找有沒有零錢,一樣可以丟垃圾!
這個設想采用現金收費模式的垃圾槽,只要投入兩個一元硬幣,就可以把槽口拉出來了。(可是丟一次垃圾竟然要兩塊錢?幹脆拿棍子把槽口撐開,就不用付費打開了。況且我國都要變成無現金智慧國,日後誰身上還帶著硬幣啊?)
也有不少網民在面簿上留言表示不高興,但紅螞蟻卻越看越覺得好笑:
這位網民建議,既然要有垃圾按量付費制度,那不如也搞個“打嗝按量付費”、“放屁按量付費”、“流汗按量付費”?
近藤麻理惠一定會不喜歡。
近藤麻理惠(Marie Kondo)是最近爆紅的日本收納達人,專門上門幫人整理家裏,教人如何“斷舍離”,舍棄自己不需要的物品。
(取自互聯網)
但是,大掃除過後一定會産生不少垃圾,但如果連丟垃圾都要收費,那麽麻理惠豈不是要付很多錢?難怪網民說這個垃圾按量付費制度一定會惹惱麻理惠。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網民傳授竅門避開垃圾收費
就像開車人士會選擇非尖峰時段開車上路,就不用付昂貴的ERP(電子過路費)一樣,也有網民懂得動腦筋,馬上提出如何規避垃圾收費的小竅門。
有人說丟垃圾的時候,可以尾隨著同樣要丟垃圾的鄰居,趁他付了費打開垃圾槽的時候,把自己的垃圾塞進去,再馬上以百米沖刺般的速度跑回家裏:
這樣做的話,會瞬間把所有鄰居化爲敵人。
下面這位網民比較愛護鄰居之間的感情,決定在晚上十點准時讓大家拎著各自的垃圾集合,一起丟垃圾;既省錢,又能增進感情:
也有人從垃圾的重量下手,建議說不要在家吃榴蓮,因爲榴蓮殼很重,得付更多錢丟棄,這樣吃一次榴蓮的代價就太貴了:
這位網民則索性把在家裏舉辦的活動都取消了。什麽新家派對、迎嬰派對、烤肉派對等,爲了荷包的考量,凡是會制造多余垃圾的活動,還是免了吧!
下面這位更極端,覺得幹脆連寵物或嬰兒都不要有了,因爲他們會制造不少垃圾(如尿布、濕紙巾等):
爲了鼓勵國人制造少一點垃圾,卻不小心順便“鼓勵”他們少生孩子,這在生育率已低得令人擔憂的新加坡好像不太好啊,楊莉明部長會忙不過來。
這位網民則提議直接把窗口當做垃圾槽,把垃圾甩出去:
紅螞蟻真心希望他住的只是一樓,我可不想被他的垃圾擊中,“中頭獎”。
也有人說可以趁一年一次的農曆新年,去親戚家拜年的時候,帶上年柑和堆積一年的垃圾,丟在他們家。
真的是一個比一個邪惡。
這名網民決定發揮馬桶的功能,把能沖的都沖下去,就不用付錢丟垃圾啦!
看來,大家得趁未來還沒實行“排便按量付費”制度之前多多利用馬桶了。
【更多好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