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很少有人在家裏做飯,甚至有的家連煤氣都沒有!在新加坡的大家靠什麽活著?
說起新加坡,就不得不提小販中心了。
3月28日,新加坡正式提交了小販中心申遺文件,希望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名錄”!
其實,這盤局早在去年就布上了!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去年8月19日國慶群衆大會上正式宣布了申遺,這件事居然還“驚動”了CCTV。
美國《國家地理雜志》也瘋狂爲小販中心申遺打call,發活動,通過攝影作品讓在新加坡的人們告訴世界,小販是怎樣一種存在。
每個在新加坡生活的人心中,小販中心絕對是本地飲食文化的“代言人”。紅遍全球的電影《瘋狂的亞洲富豪》裏揮金如土的富豪們,下飛機後的第一頓飯,就是在小販中心吃的!
被奉爲“美食聖經”的《米其林指南》中,居然可以看到兩家不具備傳統米其林餐廳優雅的就餐環境和明星主廚的小販中心裏的小店。
美國CNBC記者在新加坡的小販中心做了個“安全度測試”,他把筆記本電腦、手機、錢包留在桌子上,超過2分鍾都沒人拿。小販中心測試讓新加坡“世界第二安全國家”的頭銜實至名歸,記者還警告大家別在美國嘗試這麽做~
去年,李顯揚和陳清木也曾在西海岸小販中心吃早餐,根據陳清木的FB,他們在這裏“聊天下風雲、談島國時政”。
一個是和哥哥李顯龍總理及大嫂何晶有沖突的李家重要成員,一個是站到人民行動黨對立面的前行動黨陣營國會議員(他2011年總統選舉中以0.34%得票率“險敗”給陳慶炎)。這兩個“曾經是體制內的反對派”第一次公開坐在一起,竟然選的是小販中心!
國民食堂解放你家廚房
抛開這些高大上的光環,小販中心早已是新加坡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大家的共同記憶。
據統計,有75%的人每周至少在小販中心就餐1次。新加坡現在有超過110個小販中心,並計劃在2027年以前再增建13個。
▲新加坡超有名的小販中心——老巴剎
而且,新加坡政府專門提出小販中心食物價格必須“讓國人負擔得起”的要求,以控制生活成本,所以食物價格升幅一直低于平均收入增幅。也就是說,在外邊吃一頓,說不定比家裏做還便宜,畢竟新加坡煤水電都在漲啊!
所以,大家壓根就沒想過在家做飯這事,出門左轉小販中心一日三餐都能解決,而且保證一個月不會吃重樣~
沙爹、釀豆腐、炒粿條、肉脞面、雞飯。。。當然還有蚝煎、炒蝦面、鹵面、雲吞面、海鮮燒烤、豆花、魚片米粉、薄餅、東炎湯、肉骨茶、蘿蔔糕、拉茶、咖喱雞、黃油雞、椰漿飯、幹炒牛河、印度煎餅、辣椒螃蟹……感覺可以說上一千零一夜!
從小販中心的食物可以看到新加坡的多元文化。首先,新加坡各種族食品都有,東南亞美食也可以找得到。而且,隨著新加坡國際化程度的提高,小販中心的食品種類也越來越多樣化。例如,現在經常見到日韓料理,甚至法國菜。
而且,由于這十多年增加了許多來自中國五湖四海的移民,小販中心的華族飲食也從傳統的閩粵菜系擴大到各種中餐,比如四川麻辣香鍋、東北餃子、陝西面食,與時俱進。
更重要的是,小販中心體現了新加坡兼容並蓄、求同存異的包容性文化。在同個屋檐下,可以與有不同飲食禁忌的人相安無事地享受食品,如清真/非清真食品、牛肉等,是不常見的。
另外,就是制度化。與很多國家和社會街邊的小販略有不同的是,新加坡早在50多年前就開始把小販從街邊聚集到有現代設施的多層立體建築,從政府角度來說,便于管理,從攤販和顧客角度來說,衛生、方便、舒適。
到了現在,小販中心已經走出新加坡,走入世界的視野,成爲大家來新加坡旅遊的必打卡之地。
新加坡比較著名的小販中心有:老巴剎、紐頓熟食中心、牛車水大廈熟食中心、黃金熟食中心、和馬裏士他巴剎等。
小販中心的兄弟姐妹
新加坡的小販中心有一個小弟叫“咖啡店”,還有個高大上的遠房親戚叫“食閣”。
在新加坡,“咖啡店”不光是可以喝到咖啡的地方,是可以吃飯的。它的形式跟小販中心相似,但是檔口沒有那麽多,而且一般在組屋樓下,方便社區居民。
咖啡店檔口出身的大華豬肉粿條面,也赫然出現在《新加坡米其林指南》上~
除了是個吃飯的地方,鄰居們也經常在這裏聊天,偶爾議員也會走訪,了解民情。麥波申區議員陳佩玲家裏以前就是開咖啡店的,她還曾在鄰裏咖啡店親手給居民泡咖啡,讓居民邊喝咖啡邊了解政策。
而食閣就高大上很多了,一般是在有空調的室內,如辦公樓、商場中,飯菜價格也更貴一點,尤其是CBD的一些食閣,一碗泡菜湯就要10新幣!
新加坡教育專家王嬿老師
-
23年專注于新加坡留學
-
1998年在中國首創低齡精英留學
-
豐富新加坡幼兒園、中小學申請經驗
-
成功幫助學生申請理工學院及政府大學
-
百所新加坡名校深度合作
-
新加坡名校招生指定考點
-
中新兩地辦公室貼心跟蹤服務
-
新加坡陪讀簽證申請成功率高
☎ 聯系我們
咨詢電話:021-62262268
手機:13817333005
上海 · 新加坡
關注“獅城留學通”
獲取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