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熱搜引起了
各地家長的注意
#香港幼升小有多拼
這是TVB的一個紀錄片
叫做《沒有起跑線》
圖源:微博
從子宮裏開始准備?!
這不算什麽,甚至……
你無法想象香港小孩
他們的起跑線在哪裏?
更無法想象孩子有多累
家長?感覺心更累
視頻來源:見水印
香港幼升小有多拼?
我們常說要孩子
贏在起跑線
你認爲孩子的起跑線是哪裏呢?
6個月?3歲?還是6歲?
我能想到最誇張的
就是在上幼兒園時
而香港的一位孕媽卻說
要讓孩子贏在子宮裏
肚子裏的這個寶寶是二胎
她已經有個可愛的兒子了
曾經她也是個佛系的媽媽
對孩子實行了
放養
不過她後悔了
因爲孩子去報讀幼兒園時
她才發現別的孩子
早已贏在了起跑線
人家都上了興趣班早教班
自己家孩子卻只會玩耍
和別人差距有點大
她還說自己孩子 像個“番薯”
這位媽媽痛定思痛
二胎一定贏在起跑線
從娘胎就開始准備!
“我要讓妹妹贏在子宮裏”
然後爸爸和媽媽
開始了一個
非常普遍的“爭論”
爸爸覺得:
孩子這麽小就開始拼
簡直有點可憐
媽媽卻說:
現在不努力
長大發現別人都比你優秀
那就更可憐
一位教育工作者表示
現在香港教育制度就是如此
競爭非常嚴重
但是,你並無法改變什麽
爲什麽?教育資源緊張
說白了都想進 “名校”
但是,名額就只有那麽幾個
爲了進名校,家長有多拼?
但是,身爲家長
就是想要給孩子最好的
爲了進名校
香港家長
從子宮開始一直拼!
— — 有些爸爸爲了孩子升學
面試做校工拿優先權!
很多知名幼兒園
只收1月出生的孩子?
那就計劃生産日期
這個就是屯門的媽媽之間
流傳的金句
大家感受一下吧:
想要跑贏別人
這是香港精英教育下
拼搏家長的准備時間表:
1出生前:算好精子出發時間,讓孩子在一月出生;26個月:進入嬰兒早教班學習;32歲:在學前班沖刺准備進入名校幼兒園;43歲:各種面試知名幼兒園,爲進入小學名校做准備。
想進好大學?
那就要上好的中學
想進好中學?
就要上好的小學
……
看看這個5歲的娃
他就是“贏在起跑線上”的
讀的就是名校幼兒園
各種獎狀和證書拿到手軟
已經拿到北大普通話證書了
這些孩子將來面臨多大的壓力?
而培養一個小孩
家長又得花多少精力?
我們可想而知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更是沒有終點的比拼
新加坡是雙語
香港是兩文三語!
這位培養出5歲優秀娃的媽媽
卻說了一句話
簡直讓我們虎軀一震
“在香港你如果不做兩件事
你可以活得很潇灑
一,不要買房子
二,不要生孩子!”
這位媽媽說了
買房就被銀行綁住
生孩子就被社會綁住
而你,必須跟著社會行迹走
這就是人生啊
不同看法:這樣是“病態的”
但是,也有人持有不同看法
表示家長不過是
掉進了商家的陷阱
或者被身邊人感染同化
一張香港補習班的
多麽的戳痛點!
大家感受一下
爸爸們的討論佛系多了
有個爸爸表示
以前班裏有個學霸,次次拿A
現在的人生也不過如此
但是,還有一個同學
中三差點被退學
現在卻成了經濟學教授
成績,其實沒那麽重要!
而且,有的家長也覺得
本來就是大人開啓的戰場
把孩子拖進來
真的是太殘酷了
孩子們身心疲憊
甚至有極端的想法
畢竟,連興趣班都有鄙視鏈
什麽補習心算已經out了
現在都是馬術,高爾夫神馬的
別人家孩子都在
酒店辦生日會
然而,視頻最後是
一位媽媽的結語
她覺得一切不過
都是 爲了“媽媽的面子”
爲了這份面子
付出的是孩子的快樂
家長的金錢和精力
有位媽媽說在香港
孩子念完大學前她要准備
700萬港幣
也就是100萬新幣
*以上視頻以及截圖來源:TVB節目《沒有起跑線》
網友評論 炸鍋了
基本上也是兩極分化的態度
有些網友覺得
沒有辦法社會就是這樣
不這樣做就不是
“稱職的父母”
也有網友覺得
這樣是 “病態”的
還有網友表示
“別買房別生娃”
“不敢生了”
截圖來源:微博
新加坡精英教育,又如何呢?
其實,這個視頻
讓很多新加坡家長也
感到強烈的共鳴
港島坡島一向很有相似之處
尤其,兩地都是承襲了
英國的體制
新加坡也奉行 “精英教育”
新加坡幼升小,也很激烈!
新加坡政府官方
是不會給小學排名的
但是在家長的心目中
有著一份“排行榜”
名校,也是存在的!
看看去年新加坡小學入學情況
全國184所小學戰況激烈
去年年末的申請
2C階段有
72所小學人數超額
新移民家長感到了壓力
永久居民家長更是焦慮重重:
“新加坡式拼爹拼媽
拼身份的時刻到了,一年一度!”
拿工作准證的
外籍家長更是哭訴:
“我孩子能有學上嗎?”
爲何會如此焦慮
一起看看入學流程你就明白
新加坡小學入學流程
我們以2018年最新
新加坡小學入學來舉例子
看看公民/PR/外國人到底怎麽報名?
❶
入學優先權
新加坡入學是分階段錄取
其中有各種層面的優先級
總結起來優勢就是
■ 身份(公民/PR/外國人)
■ 住家和學校距離(學區房)
■ 校友(義工,基層領導,會館成員等)
這些都是並行的
各階段並沒有誰在誰之上
但是公民身份永遠是【尚方寶劍】
❷
新加坡小學入學流程
(公民/PR)
看看你在第幾個階段?
〔階段1〕
有直屬兄弟姐妹正在
所申請的學校就讀的孩子
〔階段2A 1〕
a) 父母曾經是該校的學生
或在指定日期前成爲會員
b) 父母是校董會或管理委員會的成員
〔階段2A 2〕
a) 父母或者哥哥姐姐曾經在該校就讀
b) 父母是學校的教職人員
這個階段新移民
還有永久居民完全沒優勢
“土生公民”還能拼一拼
〔階段2B〕
a) 家長在2017年7月1日或之前
曾參與該校的志願工作
並在2018年6月30日以前
志願工作時間
達40小時或以上
b) 家長是該校所屬教會或會館的成員
c) 家長獲確認爲活躍的社區領袖
*教育部將在每一所小學,爲2B和2C階段保留40個學額,以確保每個階段皆有學額可供申請。2B和2C階段將各有 20個保留學額,並在小一報名開始前給予保留
拼義工,你們懂得!
但是,社區義工需要時長
學校義工難申請
何止是拼義工
從申請義工開始就要拼
〔2C 階段〕
可在來年就讀小一
但仍未報讀小學的孩子
也就是大部分適齡兒童開始申請~
*任何階段如果進行抽簽,新加坡公民將比永久居民擁有絕對優先權。如果申請沒有超額,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孩子 都能獲得學額。如果申請超額,新加坡公民將比永久居民優先錄取,其次才是考慮住家至學校的距離
〔2C 增設〕
這就是傳說中的
Last Call
*如果在任何階段,新加坡公民出現超額申請,將根據孩子住家至學校距離,按以下優先次序抽簽: (a) 住家距離學校1公裏以內 (b) 住家距離學校1到2公裏 (c) 住家距離學校超過2公裏
那外國人呢?
各位吃瓜外國人
終于到了你們的這個階段了
*以上圖表來源:新加坡教育部
提交表格等通知
其實,別說名校了
能申請到鄰裏小學
都很幸運了!
爲了孩子能進“名校”
新加坡家長也很拼
“名校入學”競爭多激烈?
去年末,義順的新華小學
超額6倍!
盛港戰場4所小學激烈
裕廊西有一半小學超額
各種所謂“名校”
也是紛紛申請人數超額
圖源:新加坡教育部
新加坡精英教育,分流制度
新加坡奉行精英教育
采取一次次分流
當然了,每個家長都希望
自己的孩子是
每個階段的“頂流”
這些圈都是
新加坡教育系統的
一次次 ”分流“
這第一個圈,就是號稱
全國最“神秘”的考試
全島9歲小學生都會收到邀請
成功率只有1%
據說考上的都是天才
GEP
“天才班”考試
這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
參加的是GEP考試
也被叫做“天才班考試”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家長會收到MOE的一封信,詢問是否參加高才班選拔(Gifted Education Programme,簡稱GEP),也就是天才班。被選上的學生,就讀于指定的9所小學的特別班,接受“精英教育”。
PSLE
小六離校考試
考試科目:華文,英文,科學,數學
PSLE的成績
對于申請中學很重要
考試分數直接對標
各大中學的cut-off分數線
去年,PSLE的通過率
高達98.4%
不過,不及格就會被分配到
特別學校留級
IP
直通車課程
(圖源:聯合早報)
直通車課程(IP)
是六年制特別課程
讀IP的不需要考試O水准
直接讀初級學院
然後在高二時
直接報考A水准或者IB
感覺有點像中學版的
“本碩連讀”
GCE N/O/A Level
劍橋N/O/A水准
非要對標中國的話
N水准就好像會考
O水准就好像中考
A水准就好像高考
N水准
政府中學分快班
(中一到中四)
普通班(中一到中五)
普通班學生中四要考N水准
過了才能上中五
O水准
成績:可以申請初級學院
理工學院或工藝教育學院
也可以申請英聯邦國家
初級學院或是大學預備班
A水准
成績:可以申請新加坡公立大學
也可以申請海外大學
精英教育是好是壞?
經過了教育的分流
一半的 中等水平的學生
可以進入一般大學
將來從事一些管理工作
剩下的 40% 被分流到ITE
也就是職業技術學院
確保有生存技能
那,還有10%呢?
拿到政府獎學金
讀名牌大學的過硬專業
學成後,進了醫院、法律事務所
成爲了醫生,律師,金融專才等等
也會是機構重點培養的對象
很多人被培養成了
部長或者議員
分流分出的精英
最終多數用以治國
圖源:聯合早報
這就是新加坡的精英教育你覺得壓力大嗎?
其實,在看似殘酷的分流中也帶有實用主義的科學之處而且,一視同仁非常公平
❶
“沒有大學文憑也可以當總理”
9歲就考天才班
是不是有點太殘酷了?
其實有句老話說的好
叫三歲看老
MOE對天才班這麽說
家長不必特意准備天才班考試
考試的目的是爲了
找出“真正的天才”
而且新加坡的教育環境
最終目標是打造
“間間是名校”
說到底,分流目的是因材施教
還有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
而且,我們來看看分流的標准
不難看出全靠資質和努力
而不是出身和家庭等
再看看這個教育旅程的最終目的地
其實也不難看出有分流
但是條條大路通羅馬
終點是就業與終身學習
就算在底流的ITE也可以去大學
當然,去公立大學難度很大
但是可以就讀私立大學
不過,教育口的事兒
還得教育部長王乙康來說
“沒有大學文憑也可以當總理”
在爆出這個金句後
王部長還說不建議ITE學生
去繼續就讀私立大學
原因很簡單
新加坡也需要底流技術人員
王部長是這麽算賬的,ITE畢業生起薪1900元,去讀4年私立,少賺了9萬2000元薪金,還有7萬元學費,加起來是16萬新幣。ITE畢業生想讀私立,要慎重考慮~
那底流技術工種有保障嗎?
首先,新加坡有最低薪水保證
本地全職員工薪水最低限1200新幣
而且,在各個領域
政府都提供了在職深造的渠道
想要職業轉型和再培訓
還有一些補助和補貼
圖源:聯合早報
其實,這樣的分流
對于有能力的人來說,是機遇
對于沒那麽有天資
缺少些學習能力的人
也算不上是噩夢(吧)
❷
任人唯賢,社會公平
精英制度如何避免
精英主義(Elitist)呢?
那就要和任人唯賢搭配使用了
任人唯賢,一直是新加坡
最引以爲傲的
如果沒有這個潤滑劑
現有制度就會造成階級固化
說白了就是
拼搏 VS 拼爹,新加坡pick拼搏
精英地位不是靠關系獲得
而是靠真本事
非要總結任人唯賢的核心的話
那就是具有相同智商水平
付出相同努力的人
取得成功的機會應該相等
人才選拔不受種族、性別、年齡
以及家庭背景影響
而“賢”才是唯一的標准
(好吧,賢還是主要看成績)
具體體現有什麽?
新加坡現任總統哈莉瑪女士
就是史上第一位穆斯林女性總統
而且家庭出身很貧寒
可能成爲新加坡下屆
總理的王瑞傑
就是“平民出身”
之前,也很夯的兩位候選人
陳振聲部長是單親家庭
王乙康部長出身就有背景了
他爸爸曾是政客
然而,卻是地界上有名的
反!對!黨!領袖
王部長身爲二代
路由自己選
出身並沒有阻止他成爲
執政黨的的領袖
so足以看出新加坡
是一個比起出身和成績
也看重能力的社會
❸
新加坡教育制度改革
而且,新加坡一直就
教育制度進行改革
目的就是爲了讓它更公平
合理,並且更有效
比如,最近教育部長就重磅宣布
從2027年起中學會考
不分N水准和O水准
改以全國統一考試框架
中小學生全面“減負”
取消
考試!
敲黑板!新加坡中小學生減負~
時間
明年起——2021年逐步實行
地點
新加坡中小學
減負內容
【小學】
► 小一小二學生:明年起將無需參加考試,或任何計分測驗。
學校將從作業,活動和小測試(???)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 小三,小五學生:在2020年至2021年,分階段取消年中考試。
【中學】
► 中一學生:明年起也取消年中考試,年底大考還保留(???)
► 中三學生:在2020年至2021年,分階段取消年中考試。
*小三,小五,中三學生都處于學習過渡階段
【改革成績冊】
► 取消班級和年級名次
► 取消年級最高分等,成績只有整數;
► 取消標注不及格科目;
► 取消總分和平均分;
► 增加品行、級任教師評語、體能記錄、參與的社區和課外活動的內容。
這麽看,這新加坡的精英制度
還算是公平合理啊!
不過,新加坡家長
出了名的“怕輸”
統計顯示新加坡家庭
在課外補習上的
花費爲 11億新幣
新加坡有120萬家庭
會送孩子去課外補習
差不多是90%以上的新加坡家庭了
其實,新加坡教育制度也好
香港教育制度也好
與其說是教育制度的問題
“減負”不買賬
“攀比”更盛行
不如說家長也有問題
孩子,是有生命的
不是家長在名校生産線上的
一件名爲成績的商品
說是條條大路通羅馬
然而,家長總是說
無法改變這個社會
優勝劣汰的現實
難道,就只能把生存的壓力
加諸于在孩子身上嗎?
這真是個無解的問題
▼
精英制度的問題
還是家長的問題?
生活在制度中的各位椰友們
你們最有發言權
快去留言區發表高見吧
把椰子設爲星標哦!
移民
留學
吃喝
新加坡
旅遊
教育
鞭刑
工作
省錢
曆史
特産
遛娃
▼
看夠了嗎?點擊更多精彩內容~
愛椰子請給我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