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黨孫雪玲(左)和沈穎(右)在國會上分別和工人黨老手劉程強(中)過招。(郭躍男制圖)
作者
沈澤玮
是福是禍,曆史會記住這一天。
國會朝野實力懸殊,盡管反對黨工人黨議員全部投反對票,“打假”法案今晚還是以絕對優勢通過了。
這完全是預料中之事,比較讓人意外的是,行動黨由兩朵金花上場和工人黨老將劉程強交鋒。“打假”法案辯論今天進入第二天,朝野交鋒出現刀光劍影之勢,劉程強繼昨天和行動黨議員孫雪玲舌戰之後,今天再和行動黨另一年輕女議員沈穎過招。
“打假”大辯論之《Uncle劉激戰行動黨兩朵金花》這一章怎麽寫,後面幾段有分解。我們先來看看引爆點是什麽?
“先部長後法庭”和“先法庭後部長”有不同嗎?
工人黨已經明確表明反對“波馬”(POFMA,Protection from Online Falsehoods and Manipulation Bill,防止網絡假信息和網絡操縱法案),他們死守的一點是:假新聞的第一裁定人必須是法庭,而不是部長。
行動黨政府推出的法案是依照“先部長、後法庭”的程序,也就是部長可以頒布信息更正令或撤除令,當事人若有不滿可以向法庭上訴。工人黨堅持,部長若認爲某個信息是假信息,必須先向法庭作出投訴,再由法官判斷是不是假新聞。
工人黨阿裕尼國會議員劉程強(左)和行動黨宏茂橋集選區國會議員顔添寶交鋒。(郭躍男制圖)
劉程強在和行動黨宏茂橋集選區國會議員顔添寶辯論時堅持,“先部長後法庭”和“先法庭後部長”的程序有很大的不同。
工人黨大佬說:
“在現在的法案之下,部長決定什麽是假信息,然後如果受影響的人覺得不滿可以向法庭投訴,由法庭判斷,對不對?這個情況就好像是先斬後奏,然後申冤。他已經被砍了,人死了才申冤,死咯!”
相信是劉大叔先一句“先斬後奏”,後一句“被砍!”,最後一個“死”字把沈穎部長給嚇壞了。
劉程強 VS 沈穎:部長是“先斬後奏”還是“有奏無斬”?
只見沈部長起身發言說:
“我覺得劉議員的比喻似乎有所暴力,我想稍微澄清一下,其實我覺得這個法案裏面,部長他所扮演的這個角色,應該說是有奏無斬。怎麽說有奏無斬呢?因爲其實他的作用就是要讓大家知道說,如果這個真的是假信息的話,這是假的,予以更正。那麽原本的貼文在絕大部分的這個例子當中,都可以保留,何斬之有呢?”
劉程強 VS 沈穎:沒有POFMA就只能“遠水救近火”?
華語不錯,懂得靈活運用,將先斬後奏變成“有奏無斬”,果然是華初畢業的語特尖子。沈部長接著還用了“遠水救近火”:
“工人黨的議員們提出,先向法庭提出申請,然後再做定奪,部長在論述裏面已經解釋了,網絡假信息的散布是非常快的,所以這個等于是拿遠水救近火。我覺得我們今天的辯論就是要辯這個,我們是不是要拿遠水救近火。”
和行動黨議員多次過招的國會老手劉程強也不示弱,他反駁說,
“斬還是不斬,我的答案是斬……被斬了再向法庭投訴部長的不是,那個就是申冤lor。”
沈部長又繞回“遠水來救近火”那個點,劉程強不耐煩再反駁,沒有所謂“遠水救近火”:
”剛才我已經說得很清楚,政府原本就在各個方案之下,擁有一定的權利,甚至可以關閉網站,部長已經講得很清楚,他在開場白給了一張清單,在各種情況下政府都可以進行阻止假信息的傳播……即使很緊急的話,政府還是有權利制止假信息。”
“你可以關掉Facebook,但你總理120萬個粉絲就沒作用啦”
沈穎回話稱,辯論“越辯越離奇”,全世界最先進的政府或社會都沒有武器可用來對抗假信息,工人黨竟然覺得新加坡政府有了武器,她質疑劉程強“可能真的沒有仔細去了解我們的特選委員會的報告”。
說我不了解報告?原本可能只用三成功力的劉程強這時加碼發功了,還順帶酸了李顯龍總理一把:
“我們的秘書長(畢丹星)就在委員會裏面,所以他有告訴我們委員會的討論內容,我們對委員的內容有一定的了解。假信息的問題,根據我們所知道的,以政府現行的立法也可以做得到。關閉那個網站啊,你可以關掉Facebook啊,你真的要的話,不過你總理的120萬個粉絲就沒有作用了啦,所以問題是,你能夠做得到的,只是你要不要做而已,不需要通過POFMA。”
兩人吵架,沈部長堅持必須是那個丟下最後一句話的人:
“我覺得劉議員剛才這番話不攻自破,那麽我這樣說好了,既然您對這個報告這麽了解,是了解還是曲解,我們且聽下回分解。接下來我們還有很多機會。”
行動黨這朵金花的思路有點跳tone,但華語很好,一下就抛出“三解”,很押韻,華語的魅力就在此,簡單傳神有力。
劉程強 VS 孫雪玲:“衆”字怎麽解?最上面的“人”是誰?
劉程強和孫雪玲過招。(郭躍男制圖)
內政部兼國家發展部高級政務次長孫雪玲昨天也展示了她的華語功力。這位聖尼各拉女校畢業生還神來之筆用了一個“衆”字來說明,部長在新法案中面對三方監督。
孫部長說:
“公衆利益的’衆’字,裏面是三個人。在新法案中,爲了讓過程真正符合公衆利益,部長恰恰面對三方面的監督。一是公衆的監督,收到更正指示的個人或機構可以去法庭申訴,挑戰部長的決定。二是法庭的監督,法庭是假信息最終的裁定方。三是國會的監督,議員可以質疑部長的決定。”
劉程強這位老華校生的腦筋動得快,他回說:
“衆字有三個人,總有一個人在上面。雖然理論上,公衆可以到法庭上訴,不過在這之前,部長已經先下了定論,加上部長也有權诠釋公衆利益和假信息,並決定采取行動,所以相等于部長是‘一把手’,我不希望看到新加坡的部長是一把手。”
孫雪玲無奈回說:
“我說的‘衆’字是群心協力的意思……若硬要‘衆’字的三個人分爲一個人在上,兩個人在下的話,我覺得上面的這個人代表的應該是法庭。”
到底誰會是“衆”字裏頭“上面那個人”呢?法案通過並實施之後,新加坡人就看得很清楚了。
王乙康用華語講曆史故事,警告假信息破壞力十分強大
教育部長王乙康。(視頻截圖)
我們的教育部長王乙康今天也秀了一下中文,還用了一段曆史故事來說明假新聞破壞力之強大。王部長說:
“假新聞,古代就有。例如,魏晉年間,北方的前秦派大軍南下,攻打東晉。兩軍在淝水對峙時,東晉提議秦兵後撤,好讓晉軍渡河,決一死戰。秦軍前鋒剛往後撤,混入它們軍隊裏的晉軍人馬便開始大喊:“秦軍敗了!秦軍敗了!”秦兵竟然信以爲真,以爲後撤是因爲戰敗。結果士氣大消,潰不成軍,節節敗退。”
這就是成語“草木皆兵”的典故。部長說:“兵不厭詐,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都會用假訊息來擾亂社會和人民的情緒。”
王乙康:學術作品觸犯“打假法”是“近乎不可能”
部長用英語發言時也向學術界保證,學術作品觸犯“打假”法是“近乎不可能”的事。他說,唯有一種情況是,學者“用了虛假的觀察和虛假數據做研究”,妨礙公共討論正常進行,而且有信譽的大學或研究機構也不會讓這一類學術作品過關。
尚穆根逐一反駁反對黨議員,“打假”法案不出意外通過了
當然不能不提我們接連兩天的國會“男主角”——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他在最後的總結中花了一個多小時逐一反駁了反對黨工人黨議員關于“先法庭後部長”的論述。他認爲工人黨提出“先法庭後部長”的做法不可行,因爲法庭不可能每一次都在短短幾個小時內就對假信息做出判定。
經過兩天冗長的激辯,在31名國會議員和6名政治職務擔任者發言之後,國會今晚10點多以72票贊成、 9票反對、 3票棄權通過“波馬”(防止網絡假信息和網絡操縱法案)。
工人黨6名當選國會議員和3名非選區議員全部投反對票,3名官委議員棄權。曆史性的一刻,意外嗎?一點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