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吉和米塔是一對恩愛夫妻,經營時尚工作室掙到不少錢,女兒到了該上學的年紀,這可愁壞了媽媽米塔
為了讓女兒上印度最好的學校,這夫妻倆又買學區房又住貧民窟,使出渾身解數。
在他們這一通鬧騰下,影片也揭露出不少印度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印度上學到底是怎樣的感受?印度特色的教育體制到底特色在哪兒?
兩極分化的學校教育
在印度,3-4歲的孩子可以上幼兒園低班,4-5歲上幼兒園高班。
6歲開始進入「5-3-2-2」學制的基礎教育階段,即5年初級小學,3年高級小學,2年初中,2年高中,前8年屬於義務教育。
倘若順利考取大學,本科階段學制3年。
印度學校分私立和公立,私立學校教學資源好,學費貴,入學要求高;公立學校大多由政府扶持,基礎設施落後,學費低。
預告片中私立幼兒園招生盛況
皮婭父母參觀的排名前五的私立學校,有的用音樂授課,有的校園如五星級酒店
[地球上的星星]里,父親送小兒子去私立寄宿學校上學,學費貴負擔不起
相差多少呢?好的私立學校學費一年6萬人民幣,公立學校只要50元。
排名第一的德里文法學校,只收在附近住的孩子
於是皮婭一家買房搬遷,但因不屬於上流社會被校長拒絕,孩子沒能入學
皮婭的媽媽說,在公立學校什麼都學不到
這是因為印度公立學校的教師,普遍缺乏必要的培訓,工作量大但工資待遇不高。
平均來說,公立學校一個老師要教70個學生(圖為印度一所小學實況)
這使得他們的個人素質偏低,教學質量也很差。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貧民窟的孩子擠在一個小屋子裡上課
再加上教室簡陋,基礎設施落後,很多孩子在初小或高小階段就輟學了,實際高小入學率不足60%
孩子們圍坐在牆角吃午飯,沒有符合衛生條件的餐廳
印度憲法規定,6-14周歲的兒童必須接受學校教育。
但2010年印度人均接受教育年限僅為4.4年,女性識字率不足一半。
所以米塔擔心孩子在公立學校學不到東西,還是有依據的。
種姓制度的深刻影響
皮婭媽媽說,在印度英語就是階級
階級這事兒,還得從種姓制度說起。
印度教是印度第一大宗教,其信徒占總人口的83%(圖為印度教三大神)
種姓制度就源於印度教,形成於吠陀時代後期,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它將人分為4個等級,從高到低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這3個等級為高等種姓)和首陀羅(卑賤種姓)。而賤民(即表列種姓,又叫「不可接觸者」)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在4個等級之內
它是古代世界最森嚴的等級制度,不同等級間嚴禁通婚,實行社會隔離,並且職業世襲。
每個等級又分化成更小的集團,即亞種姓,目前已有上萬個。
在種姓制度下,身份是與生俱來的,卑賤種姓和表列種姓人群在社會中會遭受壓迫和隔離,在接受教育和選擇職業等方面也受到各種限制和歧視。
他們大多生活在貧民窟中(圖片來自[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印度獨立後,種姓制度雖然被取消,但它仍根深蒂固地存在於人們的觀念中。
這種社會等級最外在的體現,就是說英語的流利程度。
頂尖學校的同學不和皮婭玩,因為他們都說英語,而皮婭說印地語,無法交流
上流社會在接受教育時,十分注重與國際接軌,從小便學習英語。
《生活大爆炸》中的天文學博士拉傑什就出生於印度上流社會,英語就是他的母語
社會階層低的人大多說印地語,因為受教育程度不高,英語說不好。
而想進入更高的階級,最好的方法就是送孩子到最好的學校讀書。
接受最好的教育,融入上流社會的圈子。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這種社會等級體現在《憲法》中,就是「印度特色升學優惠政策」。
預告片中專業人士為拉傑闡述政策
法律規定,為底層階級實行保留制度,為其在受教育和就業方面提供相對平等的機會。
1950年《憲法》生效時,規定所有由政府資助的學校,要為表列種姓和卑賤種姓保留20%的入學名額,同時降低入學標準,以保證其能順利入學
2006年開始,印度通過了新的憲法修正案,那些沒有得到政府資助的私立學校、大學和專業培訓機構,也必須留出25%的入學名額給下層居民。
這就有了[起跑線]中皮婭一家搬到貧民窟,希望占用這25%名額的點子
「等級」這件事,體現在教育方針上,就是奉行「精英教育」理念。
他們希望借金字塔頂端2%人口的力量,帶動下面98%的平民。
所以在整個印度教育體制中,政府極其重視高等教育,尤其擅於培養數理、信息技術方面的人才。
建國伊始,印度政府就成立了「大學委員會」,專門負責印度高等教育的發展。教育經費的劃撥,也遠高於初等、學前教育。
而印度頂尖的理工科大學在世界上也是數一數二的,畢業生在全球都很吃香,也因此造就了印度軟體大國的優勢。
[三傻大鬧寶萊塢]中的帝國工程大學( Imperial College of Engineering),就是在影射印度最高學府——印度理工學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校長兒子連考3年,分數不夠都無法入學,可見考取這所大學的困難程度
甚至在全國範圍內實施「英才尋找計劃」,從小培養能夠成為頂尖人才的超常兒童,希望帶動印度成為科技強國。
《國家教育政策》第五條要求:「為了開發智力資源,各地區必須從兒童中發現和培養超常兒童,對此要積極鼓勵並供給一切機會。」
真實的印度神童阿克里特·賈斯瓦爾,1994年出生,2歲便展現出非凡的語言能力,7歲就會做外科手術,智商162,比愛因斯坦還高
印度民間也有教育組織「全國天才兒童聯盟」和「天才兒童研究中心」,專門從事英才教育研究。
舉國之力發展以理科為主的大學教育、精英教育,導致印度的基礎教育發展滯後。
目前官方統計顯示,印度文盲率為35%,但民間估計實際文盲率達總人口的一半。
印度種姓制度的漫長歷史,造就了它獨具特色的教育制度。
制度是存在很多問題,但也為印度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貢獻。
[起跑線]用詼諧的方式道出了這些問題,也是希望國家的教育制度能不斷完善,給孩子更多、更公平的接受教育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