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生如果出國留學,首選地點似乎一直以來都是美國。僅2017至2018年,在美中國留學生的數量就已經到達36萬人。
但是,這樣的榮景恐怕將不複存在。
如果你留意最近的新聞,我們的教育部已經發出今年第一號留學預警,預警裏指出,「中方部分赴美留學人員的簽證受到限制,出現簽證審查周期延長、有效期縮短以及拒簽率上升的情況」。
坦白講,這很違背我一向以來對于中美關系,至少在赴美留學方面的認知。因爲美國似乎向來對中國學生赴美留學,接受美式教育是展開懷抱的,甚至這段曆史已經有一百多年。
在這樣的當下,我們回顧一下曆史可能是有必要的。我特別想向大家介紹一本書,就是最近剛剛被翻譯成中文出版的徐國琦先生所撰寫的《中國人與美國人:一部共有的曆史》。
《中國人與美國人:一部共有的曆史》徐國琦 著,尤衛群 譯,理想國出品
1.
研究一段曆史,
不應僅從民族主義的視角出發
徐國琦是誰?現在是香港大學曆史系的教授,過去在美國任教多年,專門研究領域就是中國的現代史、近現代史,尤其是把現代史放在一個國際間關系來考慮。他的這種思路實際延續了他在哈佛大學就讀期間,他的博士導師入江昭教授的觀點。
入江昭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現代國際政治研究及國際史研究的大師級學者。他是一位日裔美國人,哈佛大學的榮譽教授,他有一套非常特別的觀點,就是認爲我們研究任何一個國家的曆史,都不應只從一個民族主義的觀點出發,而是要從一個國際主義的觀點來看待。
由于持有這樣的觀點,入江昭特別把曆史研究的題材放在兩個或幾個國家之間,甚至放在整個國際關系之中來考量;在這個領域裏,他又會將其視作一個獨立的曆史研究的範圍。
我們一般人看曆史、研究曆史很容易被國界捆綁,比如要不就研究美國史,要不就是研究中國史,如果研究中美之間關系的曆史,則可能會從中國本位出發,或者從美國本位出發。
可是入江昭教授以及他的得意門生徐國琦教授,他們的看法卻是應該把這段關系本身,當成一個自有其特性的獨立領域,而不是局限在從中國或者美國的視角出發。
當你能持有這樣的觀點,你關注的東西就不再只是兩國官方往來的外交關系,而是能夠看到更多的民間往來。當你看到這些民間往來關系的時候,你會注意到,原來中美之間的民間往來其實已經有一百多年的傳統,而且這個傳統通常是不被兩國政府之間的起起伏伏的來往關系所幹擾。
在這本《中國人與美國人:一部共有的曆史》裏,有一章特別有趣,就是關于中國公派赴美留學生的這段曆史,特別是所謂的「留美幼童」曆史。
2.
近150年前,第一批官派赴美的中國留學生
中國「留美幼童」指的是什麽?這其實已經是一個專有名詞了,即是指中國曆史上首批官派留學生。
1872年9月,首批到達加州的留美幼童合影 | Wikipedia
在清朝後期,清朝政府官派了一批幼童和青少年遠赴美國留學,整個過程大概是從1872年持續到1881年之前,在這段期間其實去的人並不多,總共也就120多個人。
這段曆史非常有意思,當初清朝政府爲什麽會突然想要派學生去美國留學呢?首先要注意,當年的美國——19世紀後期的美國,並不是我們今天所熟悉的世界強權美國,那時候如果一個普通的中國人想要「開眼看世界」,了解全球局勢,首選留學地點應是歐洲才對。那時候美國的高等教育還處在一個急追歐洲水平的地步。
第二,美國當年在國際上還算不上一個真正的強國,當年第一大強國依然是大英帝國,而且歐洲諸個強國的國勢恐怕也都強于美國。
同時,1872年,是清朝政府要官派留學生赴美的開始,那時恰是美國南北戰爭剛結束不久,百廢待興。甚至那時還有部分美國多個州制定了許多對華人非常不友善,或者可以稱爲「排華」的法律規定。
這裏面就牽涉到中美兩國之間一段非常有趣的曾經相當友好的曆史,今天先不多談,我們先回到那個時候的清朝。
要知道,那時的清朝雖然已經開始受到列強侵襲,但從普通民間階層到官方,尤其到士大夫階層,很多人對于要「通洋務」這一點其實非常不滿。舉個例子,1861年北京成立了一所外語學校,就是京師同文館,最初就是以培養外語翻譯、洋務人才爲目的。
結果許多清朝的保守派官員,他們非常反對。那時他們甚至流傳這樣一副對聯:「詭計本多端,使小朝廷設同文之館;軍機無遠略,誘佳弟子拜異類爲師。」
除此之外,那時相對較懂洋務,願意出使國外的一些重要官員,比如中國首位常駐公使郭嵩焘,他們還必須承受國內同胞的惡意,許多人認爲郭嵩焘願意接任駐英大使,這就是「叛國」,甚至有人威脅要殺了他,拆掉他祖宗的祠堂,認爲他這樣代表朝廷去英國當公使,實在是對不起列祖列宗,是辱沒先人的行爲。
郭嵩焘,晚清政治家、外交家
在這種情況下,官派留學生難道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嗎?這就不得不提清末的李鴻章以及曾國藩,這兩位其實是很具有遠見的。
他們發起了自強運動,他們很清楚,這個時候如果再不培養一些能夠通洋務的人才,接下來將會非常麻煩,盡管那時他們的視界還是較爲淺顯,認爲主要還是「中學爲體,西學爲用」,派去學的就是西方人如何造鐵路、造輪船、武器等等,回來就可強兵富國。
無論如何,李鴻章和曾國藩決定了要外派學生去美國讀書。
3.
斯坦福大學的創建,
原來和當年的鐵路華工也有相關?
當時,與美國的諸所學校以及官方政府都已談妥,而主要負責帶著這批留學生孩子們的就是容闳。
容闳是耶魯大學第一位中國留學生,以徐國琦的話說,從今天的角度看,容闳就是今天的「海鷗」——海外讀書,奔波來回于兩岸的這類留學生。容闳就被認爲是中國留學生的一位先驅,不只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留美的學生,也是第一個帶領幾批幼童、青年遠赴美國留學的導領人。
1854年,容闳學位像 | 網絡
剛才已經說過,那個時候一般人都認爲,不要說出國留學,僅僅出國都可以看作是「奇恥大辱」,尤其是家庭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尤其看不上出國這件事。
所以當時大部分優渥的家庭反倒是不願意讓孩子出國的,只有兩個省份相對特殊,一個是廣東,另一個則是江蘇。兩個省份都是沿海,可以說很早就接受了外來影響,尤其是廣東,從來就和老外打交道,所以他們對于出國這件事反倒無所謂。
由此,這120個留美幼童裏,有83個來自廣東,22個來自江蘇,而且這批孩子裏,多半都是鄉村或者經商人家的家庭背景,家裏也可能早有和外國人打交道的過往。
就這樣,他們坐著輪船橫渡太平洋,再從舊金山(洛杉矶)上岸,隨後就正好坐著剛剛修建完成的美國蒸汽鐵路系統,橫穿整個美國由西到東去留學。
說到這條鐵路,其實很有意思。這條鐵路是由三家鐵路公司聯合運作,其中一家就是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這是當時美國一家非常重要的鐵路公司,它的老板就是阿馬薩·利蘭·斯坦福(Amasa Leland Stanford)。
利蘭·斯坦福憑借建造這條鐵路賺了大錢,但是要知道,當時爲建造這條鐵路,公司召來了大批的華工。這些華工付出血汗,甚至付出生命修建完成了這條橫貫美國的鐵路,但是他們獲得的薪水卻遠遠沒有達到美國當時的正常標准,生活也異常艱苦。
150年前,在美修建鐵路的華工 | 鳳凰網
如果從這個意義上講,斯坦福的家産其實很大一部分是來自這些華人員工的貢獻。
斯坦福,你聽這個名字是不是有些耳熟?沒錯,他就是今天威名赫赫的斯坦福大學的創校人,而這筆創校經費,某種程度上說,其實有一部分是來自中國勞工的血汗錢。當然,直到現在好像都還沒有校方的公開表態,說明原來學校的創辦和中國人或者華人其實是有關系的。
然而,這些華工爲美國作出貢獻,他們其中很多人也自然留在了美國,成爲早期的華人移民。當華人移民越來越多之後,當地的白人就開始有些不高興了。
他們不只從文化上認爲,這些留辮子的中國人和自己不一樣,信仰、語言都不一樣,更重要的是,很多勞工階層的人會認爲他們今天的失業問題,薪水變低,那就是因爲這批「底層」中國人來搶了他們的工作,還把整個收入水平拉低,這也就醞釀了後來的「排華」浪潮。
19世紀美國「排華」浪潮的諷刺漫畫 | Wikipedia
不過,雖然當時部分地區排華情緒已經開始醞釀,這120個中國幼童到達康乃狄克州的哈特福德之時,你卻難以想象他們在當地所受到的歡迎。
4.
美國精英階層,
對「留美幼童」難以想象的歡迎
哈特福德當時是個非常富裕的城市,當年也是美國人均收入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那裏的人非常開明,而且對中國人也非常友好友善。
這個城市附近正好有幾所相當重要的大學,比如耶魯大學、哈佛大學,以及麻省理工學院,許多名人也都居住于此。當120個中國留學幼童到達哈特福德,他們首先要解決住宿問題,而當時他們被安排的住所並不是學校宿舍,而是一些寄養家庭。
當地許多家庭一聽說將有清朝的孩子要來寄住,你幾乎不能想象他們的興奮和積極程度,報名參加這個計劃的人數遠遠多于實際上需要的家庭,許多家庭也很遺憾無法接待這些中國來的孩童。
留美幼童與美國寄宿家庭合照
盡管接待這些孩童,清朝政府的確會提供一筆招待費用給這些家庭,但實際上,更多當地人,也就是那些傳統的美式的基督徒,他們都帶著一種很天真的想法,那也是很長一段時間,美國的精英社會對于中國的看法——
第一,他們對中國充滿好奇;第二,他們總認爲自己應該想辦法幫助中國,幫助這個在他們心目中已經沒落的古老文明。
他們又好奇,又覺得這是一個相當古老的文明,非常值得敬仰,但另一方面,他們也知道現在這個文明已經落後,面臨很大的問題,而他們身爲基督徒,身爲受過教育的精英階層,就認爲自己有責任有義務要幫助這個國家的再生。
所以,他們很清楚這批孩子也許就是下一代能改變中國的人,他們幾乎就是帶著這樣一種心情,來歡迎這些看起來「有些怪異」,前面剃著光頭、後面留著長辮子,身穿緞子鞋、絲綢長袍和寬大上衣的中國孩童和青年。
《洋務運動·留美幼童》,方瑞,2009,中國美術館藏
而當時這些清朝官派去的中國留學生,他們到了美國後又表現如何呢?
我們今天大概已經很難想象,這批留美幼童其實在美國僅僅才停留了幾年,他們卻非常迅速地讓當時整個城市,整個東岸的精英階層,都對他們的印象産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一開始,這些東岸精英階層只是覺得他們看起來「怪怪」的,也挺可愛,但是後來他們卻發現這些中國年輕人太不簡單了。這也慢慢地把奔赴美國留學推向了高潮和巅峰!!
美國留學受阻,是否考慮與中國無時差的新加坡留學,新加坡留學的優勢在哪裏呢?這就是答案!
1. 留學“低齡化”
以往來新加坡留學以申請公立院校的碩士項目和本科項目的留學生居多,近年來,來新留學的中小學生也日漸增多。新加坡最小的學生證批准年齡爲3周歲
2.專業選擇很明確
越來越多留學生,以就業爲導向,選擇有利于在新加坡本地就業的專業,如金融、酒店管理、物流等新加坡支柱産業。這些支柱産業每年可以提供大量工作機會,給留學生就業提供較大空間。
3.院校選擇較爲廣泛
院校以優勢、熱門專業爲品牌,爲自己開拓了市場、擴大了招生的同時,也推動了相關專業的發展。
4. 新加坡雙語教育,政府高度重視教育
新加坡政府對于私立教育的管理和要求不斷加強,2010年CPE(新加坡私立教育委員會)推出Edutrust教育信托認證,只有符合政府要求、通過CPE審核的院校才能獲得Edutrust認證、有資格招收國際學生,爲留學生提供切實保障。
5. 雙語教學
雙語教學是新加坡教育制度的基石。新加坡的官方用語是英語,在整個小學到中學的課程當中,學校的全部課程用英語授課,華文作爲第二外語教學。這意味著到新加坡讀中小學,學生能夠在接受國際化教育的同時又不會遺忘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曾發表感歎:“新加坡的教育水平已超過英國劍橋對全世界英聯邦國家中小學教育的要求”。
6. “創意素質”的基礎教育體系
新加坡的政府小學、政府中學得益于政府和社會各界對教育的長期關注和大量投資,新加坡建立起完善的基礎教育體系並配備了一流的教學設施。2006年新加坡教育部網站新加坡教育概述中指出:新加坡教育部向來致力于栽培每一名學生,讓他們可以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華和發揮各自的潛能,培養終身學習的興趣。
新加坡政府中小學的學生每天是半日制課程,上午半天或是下午半天,剩下的半天是素質型的課外活動,比如設計與工藝、美術與勞作、公民及道德教育、體育與音樂等,幾乎每所學校的課外活動都有幾十種。可以說,新加坡的教學,真正體現了“學生爲主體”的思想,把教學方式落實在“學而思之,思而學之”上,通過這種真正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培養學生獨立的學習精神。
7.新加坡特殊的“母子陪讀”政策
新加坡有一個特殊的政策,允許母親、祖母或外祖母到新加坡陪讀。這樣的政策讓學生在新加坡能夠真正的安心就讀,踏實的完成學業。在學生進入政府中小學後母親可以申請新加坡陪讀准證,在第二年可以在新加坡合法工作。根據母親的學曆、語言技能和年齡、身體狀況等條件,都有基本適合自己能力的固定工作,工作種類涉及科技、制造業、貿易業及服務業等。底薪一般在700~1500新幣之間,可基本保證母子二人在新加坡的花銷。
8.新加坡低齡教育 -雙語環境西學東漸
新加坡中小學教育沿用雙語教學,母語+英文,尤其適合中國中小學生。在熟練掌握中文的前提下,英文授課比例大幅增多,除華文科目是中文授課以外,其他科目都是全英文授課,英文能力能在短期內大幅提高。
很多低齡留學生的家長都非常擔心孩子能否適應國外的教育方式和語言環境,新加坡是一個中英雙語國家,英語是官方語言,漢語是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學校以英文教學爲主,學生接受英文教育,也可以選擇雙語教育。因此,新加坡兼具資本主義制度和華人社會雙重特點,既能讓中國學生享受優質的教育,又能避免學生去歐美國家留學的文化沖突,因此這對較少離開父母的中國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此外,新加坡的教育體制以精英教育爲目標,承襲英國教育傳統,采用英聯邦式的公私結合、聯合辦學的教育體制,同時兼具東方基礎教育優勢,既保留中國的傳統文化又教授西方的先進理論。
6.新加坡較爲安全
孩子留學越來越小齡化,安全是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新加坡作爲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全國上下擁有視頻監控,國家又相對較小。安全指示與其他移民大國不可同日而語!
7.新加坡本科 -進入世界名校的跳板
高考前後,咨詢出國留學的高中學生和家長數量通常大幅提升,其中不乏希望去新加坡的。就讀新加坡大學可同時獲得修習其它國家著名大學課程、獲得該大學文憑的機會。還有不少具有國際水准的外國大學也在新加坡設立了分校。
新加坡有300多所私立學校,通常有與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的知名大學的聯辦課程,讓學生有機會擁有國際水平的文憑,卻不需支付昂貴的學費。此外,在新加坡學習1-2年後,學生可轉至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繼續深造,簽證簡單,省時省錢,是很理想的留學中轉站。
同時與英國、澳大利亞和美國等國相比,新加坡的留學費用也更便宜。學費和生活費用一年約12-15萬人民幣,入讀公立學府還有機會申請到高額獎學金及高達80%的助學金,此外,公立院校留學生還可通過打工兼職降低留學費用。
8.學生畢業後申請綠卡較爲容易
2017年年底,新加坡移民局(ICA)先後出台兩項新政,分別是:國際留學生滿足條件可以直接申請PR;持PR的國際生學生,在讀書期間就可以直接申請新加坡公民。
對于新加坡留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但是想要獲得PR或是成爲新加坡公民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
留學生申請PR需要滿足的條件:
第一、需要在新加坡住滿兩年以上,滿足這個條件無需邀請函就可以直接申請;
第二、通過至少一門新加坡國家性質的考試,比如PSLE,劍橋 N/O/A水准考試,或是Integrated Programme,簡稱IP計劃(預科直升)。
也就是說參加了小學會考後的孩子將會有很大的幾率申請新加坡綠卡,這也是新加坡鼓勵小齡留學的主要原因之一。
更多新加坡各年齡層留學歡迎添加微信:juvenjason
我們爲讀者提供各類資訊外,也爲大家提供各類新加坡留學等資訊,及如何在新加坡中英文業余學習(課程可申請政府津貼),中英文教學會計ACCA課程,精品雅思班,提升學曆等
我們還專設新加坡留學和澳洲留學業務
歡迎電話:84258441,添加微信:jasonjuven
童老師
掃二維碼關注我的文章
推薦閱讀:
想進入亞洲最高學府,你的IELTS需要多少分?
學霸是如何誕生的?中國:家庭更重要!新加坡呢?
新加坡私立學校第三方文憑認證流程全攻略!所有私立本科都可以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