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篇:家庭更重要?
2018年高考後有一項《2018年高考學霸問卷調查》,發放給全國31個省份的60余名狀元,共收回27份有效問卷,涵蓋19個省份的高考文理科考生。
這項調查旨在“揭露”中國學霸的家庭背景!
父母本科及以上學曆占比逾半
受訪考生中,父母親學曆普遍較高。
27名考生中,父親爲本科學曆有12人、碩士學曆3人、博士學曆2人,即本科及以上學曆的占比近63%。
受訪考生母親則有11人是本科學曆,4人是碩士學曆,即本科及以上學曆的占比55%:
此外,有16.67%的受訪考生父母爲碩士以上學曆,相比于2017年的11.25%和2016年的8.33%,父母學曆總體水平顯著提升。
家學熏陶潛移默化
“
我們家人從來不說髒話。我和爸媽比較關注國家大事、輿論熱點,有時會爭吵但還是很和氣。
我的父親曾獲“全國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等多個獎項,平時父親也會和我經常普及這方面的知識。
”
天津理科狀元周同學的爸爸則是南開大學的化學教授,媽媽是中學的化學老師。
她說盡管父母平時對其學業幾乎不過問,但她本人深受潛移默化:
“我覺得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我父母的工作經常涉及一些實驗,每次面對學術研究他們都非常嚴謹,這也慢慢影響了我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
新加坡篇:制度更重要?
新加坡學生不僅在全球高校成績領先,在國際奧林匹克競賽上也成績斐然……這跟新加坡的教育體制和對教育的投資、重視有著極大關系。
精英教育
新加坡奉行精英教育,但同時也兼顧大衆教育,不會要求所有學生在學習上都達到一個水准,而是根據孩子本身的學習能力和先天條件,選擇不同的教材和學習方向,頗有“因材施教”的意味。
不一樣的班級教授難度不一的課程,學生根據考試成績最終可以進入國立大學、理工學院、技術學校學習。
因此在精心“打造”學霸的同時,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可謂既保證了資質好的學生接受最好的教育,又爲普通的學生提供了出路,而不是所有的人都只有一種選擇。
雙語教育
新加坡的教育沿襲英聯邦體制,教學用語是英語,但其教育制度的一大獨特競爭優勢是雙語教育。
除了學習英語以外,學生還可以在學校學習自己的母語,如馬來語、華語、泰米爾語等。
雙語教育政策在全球化的世界環境下,提高了新加坡人競爭力。
另一方面實行雙語教育也可以保證學生繼承自己的文化傳統。比如新加坡不少知名中小學都開設華文班,華裔學生可以選擇高級華文作爲一門考試課程:
在雙語教育下的學生,英語水平接近歐美母語國家學生,不僅成爲他們今後就業的一大優勢,也讓他們在進入國際一流高校後,不存在任何語言障礙,相比歐美學生也能保持相當大的優勢。
新加坡人從小學四年級開始跟過篩子似的一遍一遍淘汰,所以都有很強的危機感,怕被淘汰所以拼命學,也因此在Singlish裏有一個專門的詞,叫kiasu(怕輸精神)。
面對全球變化迅速的環境,永遠不要安于現狀,把身上的“熱情”和“價值”完全發揮、燃燒殆盡直到巅峰,才能讓自己身強體壯的職涯黃金期,不留下未來的遺憾。
——這是新加坡的學霸養成之路!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AEIS考試網,ID:AEISSG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您的分享。新知家教育誠意推薦。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