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是怎麽煉成的?
中國新加坡VS
中國篇
家庭更重要?
澎湃新聞曾在2018年做過中國學霸家庭背景調查,《2018年高考學霸問卷調查》發放給全國31個省份的60余名狀元,共收回27份有效問卷,涵蓋19個省份的高考文理科考生。
調查旨在“揭露”中國學霸的家庭背景!
公務員+教師
這樣的中國家庭更易出學霸
天津理科狀元周同學的爸爸則是南開大學的化學教授,媽媽是中學的化學老師。她說盡管父母平時對其學業幾乎不過問,但她本人深受潛移默化:
我覺得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我父母的工作經常涉及一些實驗,每次面對學術研究他們都非常嚴謹,這也慢慢影響了我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
我們家人從來不說髒話。我和爸媽比較關注國家大事、輿論熱點,有時會爭吵但還是很和氣。
我的父親曾獲“全國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等多個獎項,平時父親也會和我經常普及這方面的知識。
新加坡篇
制度更重要?
我們只知道中國學霸多,但事實上新加坡才真正盛産學霸,新加坡學生不僅在全球高校成績領先,在國際奧林匹克競賽上也成績斐然……
這跟新加坡的教育體制和對教育的投資、重視有著極大關系。
菁英教育+雙語教育
是新加坡學霸的養成之路
1978年,前總理李光耀基于對教育現況的不滿,指派吳慶瑞博士率領11位年輕的系統工程師,對教育部行政組織與教育問題,做全面的研究檢討及建議改善。
隨後新加坡政府認爲有必要爲不同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及學習興趣的學生,安排不同的學習課程。
從此新加坡著手實施學制的改革,于國民教育階段實施“分流教育”制度,成就了如今新加坡的“菁英教育”:
從幼兒園開始就啓動雙語制度;
小四一次教育分流;
根據小六離校會考,中學分爲四年制、五年制;
四年制畢業考O水准進入初級學院、理工學院;
五年制學生在第四年考N水准,進入中五、工藝學院;
從中篩選出菁英中的菁英進入六所公立大學。
菁英教育
新加坡奉行菁英教育,但同時也兼顧大衆教育,不會要求所有學生在學習上都達到一個水准,而是根據孩子本身的學習能力和先天條件,選擇不同的教材和學習方向,實行“因材施教”。
新加坡學生從小學畢業就開始分流,成績好的學生進入重點學校和快捷班,成績一般的學生進入普通班。不一樣的班級教授難度不一的課程,學生根據考試成績最終可以進入大學、理工學院、工藝技術學院學習。
因此在精心“打造”學霸的同時,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可謂既保證了資質好的學生接受最好的教育,又爲普通的學生提供了出路。
雙語教育
新加坡的教育沿襲英聯邦體制,教學用語是英語,除了學習英語以外,學生還可以在學校學習自己的母語,如馬來語、華語、泰米爾語等。
雙語教育政策,一方面在全球化的世界環境下,提高了新加坡人競爭力;另一方面實行雙語教育也可以保證學生繼承自己的文化傳統,比如新加坡不少知名中小學都開設華文班,華裔學生可以選擇高級華文作爲一門考試課程。
在國外留學時,身邊很多新加坡人的學習成績都非常厲害,全系第一都很正常。亞洲第1名
作爲一個城邦之國,新加坡卻擁有兩所全球排名第11的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NUS)、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穩居亞洲第一。
亞洲第1名
新加坡成人英語熟練度在全球100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五,在亞洲的25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一。
第4名
國際閱讀素養進展研究(PIRLS)針對測試10歲兒童閱讀能力,2011年該研究數據顯示,新加坡小學四年級學生英語水平在49個國家中名列第四位,較美國和愛爾蘭等以英語爲單一母語的國家還要高,十分厲害。
新加坡政府將教育視爲重點産業,教育經費占GDP比重的4.9%,位列全球第二。新加坡政府投資教育總是優先考慮對人的投資,而不是對設備的投資,把關注點落在學生和老師身上。
新加坡教育體制下層層篩選出來的優秀畢業生,也就是英國牛津劍橋、美國常春藤高校中令人望其項背的新加坡學霸!
難怪明星富豪紛紛種草新加坡教育!
獲取留學小助手長按二維碼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