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因142項總值1240萬的工程合約出現疏失,被總審計署點名。(海峽時報)
作者
蔣斯賓
跟往年一樣,今年的總審計署報告讓一些公共部門主管坐立不安,必須公開表態,誓言改進。網絡輿論則熱鬧非凡,乘機大做文章,或調侃、或謾罵,發泄對權威的不滿。
細節讀者可以自行去報章、網絡尋找,這裏想討論的是,總審計署年度報告到底意味著什麽?
關于民主失靈的爭論,近日似乎變得越來越熱門。其中原因當然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利用美國霸權,不按牌理出牌,到處興風作浪,弄得全球人心惶惶。
美國總統特朗普利用美國霸權,不按牌理出牌,到處興風作浪。(互聯網)
與此同時,美國國內的政治鬥爭越來越激烈,兩黨制淪爲互相掣肘的遊戲,使得政事難以順利展開。美國所代表的西方民主制度,自二戰以來一直被視爲是全球政治理想的黃金標准,但如今似乎已經褪色。
俄羅斯總統普京最近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時,就直接表示,西方的自由主義思想已經失去了意義。這是近來否定民主最高調的言論。
民主不是定期投票選舉政府而已,這一簡單的道理已經被越來越多人所認知。台灣的民主亂象,以及當前香港的治理亂局,都表明民主制度所包含的深層意義,還包括對法治的普遍尊重,以及對人身自由的基本保障。這其實就意味著對權力的制度性制衡。
在剛出爐的總審計署2018/19財政年度審計總長報告中,國家發展部有49項工程的承包商不當報價,已交由警方調查。(國家發展部)
總審計署對政府部門的財政監督,以及其公開透明的過程,正是對權力制衡的最佳體現。在這個意義上,它也是民主精神的最好實踐。審計報告確保掌握權力的政府部門,必須對自己的權力行使的分寸更有自覺。同時,民衆對審計報告的議論,也是在行使言論自由的權利。
當然,這也並非民主的全部。如果政府部門不針對報告從善如流,在選舉時就必須面對選民的審判。正是這樣的遊戲規則,才能確保民主制度的健康,避免類似台灣和香港的治理危機。
所以,我們千萬別輕視這種行禮如儀的年度報告。它代表了社會對法治的重視,對權力制衡的重視,對民衆表達自由的重視。網絡輿論可能不乏用看政府笑話的態度來評論審計報告,但是報告的嚴肅意義卻是非凡的。換個角度說,一旦政府部門對審計報告敷衍了事,民衆也以爲報告無足輕重,那可能就是我們的民主健康亮起紅燈的警示了。
【更多好讀】
*
新加坡總審計署查賬 揪出多個政府部門的四大問題
*
新加坡這位女審計長的老公原來是國防部一名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