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則新聞:7月14日,江蘇南京民警接到報警稱,有男子持刀要砍父親。父親王某稱,兒子從英國留學回來,十多年一直不找工作,兩人常爲此吵架。王某一氣之下將給兒子買的轎車賣掉,兒子得知後怒砸父親的車。王某怒火中燒,將兒子家砸得一片狼藉。兒子又要砸父親家,還稱要砍死父親。
《海歸兒子不找工作“啃老”十多年 父親怒砸其家:我不想活了》 來源:新京報我們視頻
網友紛紛留言評論:
不愁吃不愁喝的,上班幹啥?這麽大脾氣,去哪上班能消停?擱自己家嚯嚯得了。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小時候不教,現在已經晚了!
這就是父母培養出來的巨嬰,啃老族。父母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吧,當初送去英國留學歸來是海龜還是海草,明顯只是一顆啃老,不知感恩的海草而已!
年紀輕輕一直不工作還過的人模人樣的,老父親還給他買車買房,養他幾十年白養了。
國家對于啃老族應該建立專門的心理輔導和職業技能培訓班,要不然這些人可能會成爲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這裏說句實話,海歸這個詞越來越尴尬了,有錢的去留洋,有學識的去留洋,國內私立學校無法高考出口轉內銷去留洋的,這回來了都可以叫海歸,但這些類別裏有學識去留洋的應該是占最少數!隨著全球化和國內教育的發展,海歸將不再是一個高門檻的金鑰匙,有可能還會臭。
家裏有吃有喝,不工作都有小車開,有樓房住,要工作了幹嘛?出去工作還得受氣,在家裏父母都是軟柿子想怎麽捏就怎麽捏,甚至一言不合砍殺都無罪。我只能說家庭父母縱容是最大的因。[二哈]
用錢說話的溺愛後遺症。。。。這就是忽略教育的結果吧[攤手][攤手][攤手]
巨嬰啃老,反思:培養獨立能力、必須從娃娃抓起。首先得自己養活自己,其次才是更高層面的發展。
不論是送兒子到國外留學,還是給兒子買房,抑或給他買車,父親用自己的財富積累和社會資本,讓孩子少一些“負重前行”的壓力。與許多“沒有背景,只有背影”的寒門子弟相比,這位可以“拼爹”的年輕人沒有“長安米貴,居大不易”的生存焦慮,只需要按部就班地進入生活的正軌就好了。然而,出人意料的“海歸兒子啃老10年”,不僅是一個家庭的悲劇,也是一個社會的問題。
《包“懶”》來源:新華社
在家庭結構小型化的今天,許多家庭並不缺乏對孩子的寵愛,卻難以把握寵愛與溺愛之間的邊界。習慣將對孩子欲望的滿足作爲一種情感表達的手段,習慣對孩子百依百順,沒有花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只關注孩子的物質生活,卻忽視了對孩子進行精神層面和文化層面的“營養輸送”,讓一些年輕人在生理上早已成年,在心理上依然是一個“巨嬰”。
曾幾何時,“海歸”是一個令人羨慕的身份標簽,自帶精英群體的光環效應;現如今,“海歸”泥沙俱下、良莠不齊,“海歸”只意味著一段生活的經曆與過程,並不意味著出衆的能力與素養。“海歸”並不是一個同質性的整體,而是有著鮮明差異性的個體;“海歸”做起了“品蝦師”的有之,在鄉村“發揮作用,實現價值,贏得尊重”的有之,渾渾噩噩的“海歸”有之,身陷囹圄的“海歸”同樣有之。
對于不少中國人而言,人生的意義往往是有幸福美滿的家庭,有引以爲傲的子女,然後就是爲了家庭甚至子女而活;這必然會涉及到形形色色的人際關系,需要把這些人際關系處理得很好。“海歸兒子啃老10年”背離了父親的期望,引發父子之間的矛盾。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習慣了依賴父母,習慣了向父母無節制索取的“巨嬰”,說到底也是父母溺愛的結果。父母對子女百依百順,最終會讓子女成爲一個“不幸的人”。“巨嬰”是錯位家庭教育的産物,和家庭經濟狀況並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一些平民家庭盡管物質生活談不上豐盈,依然也會培養出“巨嬰”。
綜合來源:北京青年報、新京報我們視頻、新華社
大家對此怎麽看?
圖 / 網絡
資料參考 / 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領導說了您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
你若喜歡,在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