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通說
在新加坡,你知道如何變廢爲寶嗎?
新加坡是公認的“花園城市”,世人皆稱贊她奪目的美麗,卻不知,爲了這樣的美麗,背後有一群可愛的慈濟志工在默默地奉獻自己,造福大家……
上周日,萬事通受邀參加了慈濟25周年慶活動之環保教育站重新開幕,下面萬事通就帶著你走近環保。
本次活動在兀蘭的慈濟環保教育站,特邀了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先生擔任開幕禮主賓,西北區市長、張俰彬博士和合作夥伴,也出席了開幕式。
近十年來,異常氣候現象導致的災難噩耗頻傳,氣候變遷已成爲全球關注的議題。新加坡政府將2018年列爲“氣候行動年”(Climate Action SG),呼籲企業、學校和團體,甚至每一名國人將保護環境付諸于行動,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爲保護環境付出努力。
下面讓我們跟著志工了解環保知識,學習能在日常生活裏做到的環保行爲:
一進會場,你就會感受到慈濟志工的熱情,他們會很親切地問候你,耐心地去給你介紹每個展廳所展示的內容。
展廳真實地展現了社會的現狀,人們嚴重缺乏環保意識,我們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問題。
新加坡是一個美麗的島國,也是人們口中的“花園城市”,但據統計新加坡2017年統計數據顯示,我們每日會丟棄8164000公斤的垃圾!這個數字,是否讓你觸目驚心?
爲什麽在這麽美麗的國家,還會有這麽多生活垃圾?
大家看到手帕可能會想到這個手帕是棉的,但是環保教育站所展示出來的手帕是用回收的塑料瓶做成的哦~摸起來其實挺像棉的,一點沒有那種紮手的感覺。
照片由新加坡慈濟基金會提供
在談到環保的時候,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掏出手帕,展示自己不用一次性紙巾。這是對環保行動的支持,是愛地球的表現。
在新加坡的食閣巴刹,你會看到常常有人用一次性的餐巾紙來占位,這已經成爲一種習慣。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每年全球紙張産用量已達3.2億噸,如果以每噸紙需砍伐4棵平均20年樹齡的樹木作原料的話,那麽1年就有近13億棵這樣的大樹從地球上消失。
在每月第二個星期日進行“慈濟全島資源回收日”,共約有1000名志工聚集臨近環保點,做資源回收、分類和宣導,以具體行動帶動居民守護大地。據統計,慈濟在2017年共回收紙類資源431421kg,相等于8628棵20年大樹所生産的紙量。
在快時尚和網購的盛行下,每1000名新加坡人平均每年購買34件新衣服,並丟棄27件穿過的衣服,那麽丟棄的衣服會去哪裏呢?
以前一部分會被回收,一部分送給貧困災區的孩子,但是如今衣服種類越來越多,材質越來越雜,回收商越來越少,這些成噸的衣服,只能被銷毀掉,燃燒,可想而知,這些燃燒後的氣體會對環境産生多大的汙染!
溫室效應主要就是由于現代化工業社會過多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這些燃料燃燒後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大氣。
砍伐森林、過度消費、畜牧汙染、家庭垃圾、大量剩食造成的汙染……都會給溫室效應添油加醋。
新加坡慈濟基金會于1993年成立,謹遵證嚴商人【慈濟喜舍,誠正信實】的教誨,因應本地社會所需,就四大志業,八大法印,作重點的實施;除了同步推動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志業,也將環保教育推廣到各個社區。
慈濟爲許多愛心人士與社會邊緣人搭起愛的橋梁,傳遞溫暖和教育,並陪伴受助者自立自強,啓發他們翻轉手心助人,形成善的循環。
環保是慈濟志業之一,緣起于1990年,當時證嚴法師在一場講座中呼籲民衆:“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倡導資源回收、垃圾分類。慈濟志工自此紛紛響應環保,除了實際參與並推廣資源回收、垃圾分類外,也落實于日常生活中,培養簡樸的生活方式。
本次活動中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先生發言:這是很好的地方,希望與很多人來這個地方,來了解如何將廢棄物變成有用的物品。
慈濟志工林德明:我們的環保教育站還沒有改革之前,我們是以平面的,他們(民衆)很快就忘記了,他沒有這個印象。我們重組過後,我們以互動性來增強他們的記憶力。
環境及水源部高級署長林華欣:其實那些資訊都很好,你們跟民衆的互動,很容易明白,我希望可以多接觸不同的社區,讓更多人得到環保的訊息。
國家環境局民資政三邊合作副署長劉力玮:我看到很多你們的志工,在那裏把那些回收物品都分類,在當場分類,給人們經過時看到,其實這(資源)就是這麽回收的,你們也可以這麽做,所以我覺得是做到很好。
西北區市長張俰賓:慈濟的志工非常熱心,真的有在社區裏教居民准確地做環保,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爲如果大家了解怎樣環保,就能提高環保所收回的數量。
談到日本,大家衆所周知的就是他們的垃圾分類。他們把垃圾分類爲:不可燃垃圾,可燃垃圾,瓶罐,家庭用小型電氣,危險器物等各式各樣。如果分類錯誤,清潔人員會在垃圾袋上貼一張黃色的分類錯誤注意紙條,再用紅筆標記出什麽東西分類錯了,然後該星期就會收到懲罰,需要把垃圾帶回家重新分類好。當然做垃圾分類這一系列的原因,都是因爲溫室效應的存在,日本想讓國民環保從自身做起,這樣才能保護自己的家園。
二十年前環保觀念尚未普及,新加坡慈濟志工已經響應證嚴上人的號召,挨家挨戶收集回收物,彼時未有環保定點,就把回收物帶回家裏,仔細分類整理,還要設法安排小貨車運載,定期轉售給回收商。
當然在新加坡的學校裏,小學生會每周做環保的活動,學校會教導學生如何垃圾分類。環保意識從小培養。
垃圾隨手丟棄,就成廢物;隨手回收,即是資源。其中的關鍵,就是觀念的轉變。慈濟社區環保點,不僅是分類回收的場所,也是社區的教育中心,分享惜福愛物的環保觀念,強調“環保精質化,清淨在源頭”和“5R”環保概念:不用(Refuse)、減少(Reduce)、再用(Reuse)、修複(Repair)及再循環(Recycle)等。
通過志工的講解,萬事通也清楚地認識到了環保的重要性。新加坡慈濟的首個環保點設立于1999年的裕廊東,近20年一路走來,目前全島共有39個社區環保點,以及一個環保教育站(Tzu Chi Eco-Awareness Centre)。
慈濟希望透過文宣布展、人文情境和實作體驗,展現“環保精質化,清淨在源頭”以及“與地球共生息”的觀念,彙聚每個人的力量,從自己做起。
通心粉們對環保有什麽建議,歡迎猛戳“寫留言”跟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