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本菜單都是我和設計師合作,設計師排版然後我做校稿動作!”——一位新加坡國際學校的畢業生Jessica(化名)聊起自己的畢業設計作品……
翻閱著菜單口吻中聽得出自信,因爲這些設計全由她親自監督,這位Jessica同學高中毅然決然到新加坡留學。
在國內可說是佼佼者的她,
在那裏卻碰壁了!
在國內從小就補習,跟現在很多小孩一樣,從小上什麽英語補習班,一路上到大,一直到初中畢業之前,都覺得自己的英語非常好,一到新加坡考第一次入學考試,就是當地學校入學考試的時候,碰到了她人生第一次的10級分(沒能得到滿分),應該是11分。
“從沒想過自己會遭遇如此挫敗,因爲新加坡雙語教育下,競爭更不容易,卻也讓我看到了國際觀。”
因爲新加坡教育中西合並,
因爲新加坡講究的是菁英教育……
“菁英”新加坡教育代名詞
因爲新加坡大舉招攬國際菁英學生,“菁英”就是新加坡教育的代名詞!
競爭就從幼兒園開始,當幼兒還在幼兒園,寓教于樂的同時,新加坡已經啓動菁英教育,雙語教學外已經涵蓋自然科學、創造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接下來的教育更不用說。
新加坡政府認爲有必要爲不同學習能力、
學習態度及學習興趣的學生,
安排不同的學習課程。
而成就“菁英教育”的,
正是一次又一次的分流……
小學
從幼兒園開始就啓動雙語制度,小一就已經偷偷分班了,小六還有一次離校會考。
中學
小學中學義務教育長達10年,要往上考大學還得先經過GCE考試,以及大學預科教育,就是要篩選下菁英中的菁英。
大學
尤其公立大學僅僅5所,爲了擠進大學,因此從小就開始培育競爭能力!
長期以來,新加坡教育部實施“小四分流” 制度,也就是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分班。
雖然教育部在2008年取消了“小四分流”,但是所有家長和學生都知道,很多小學在小一就已經偷偷分班了。
因而在國內中學階段常見的能力分班和校內外補習現象,在新加坡提前到小學階段便發生了。
分流之中,
還有號稱新加坡最“神秘”的考試!
在10月對于新加坡中小學的孩子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因爲有很多考試貫穿,甚至就集中在這個月。
其中就包含號稱新加坡最“神秘”的考試——傳說中只有1%孩子才能通過的精英選拔——高才班選拔(Gifted Education Programme,GEP)。
參加的孩子只有小學三年級,
能夠最終進入高才班的學生更是百裏挑一!
GEP選拔在新加坡是一項非常嚴肅的考試,第一輪選拔的時候,學校老師還可以參與監考,第二輪選拔時,所有工作將由教育部直接接手完成。
同時,新加坡不鼓勵孩子參加課外補習班,借此通過考試,所以市面上的GEP考試資料非常少,這也讓通過這項考試的難度變得更大了。
GEP考題
一般情況下,在數學方面表現亮眼的學生,進入GEP班的概率更大。
盡管如此,爲了讓孩子能在GEP的篩選測試中有更好的表現,越來越多的新加坡家長不惜砸重金,每個月花數千元讓孩子修讀預備班……
執著于“菁英教育”的壓力
新加坡目前只有6所公立大學、5所理工學院,造成一種由上到下的壓力,就是說你知道你的出路(大學)就是有限。
“菁英教育”國情的産物
菁英教育下的結果,讓新加坡競爭力在全球名列前茅:以2012年全球學生解決問題能力考試來看,新加坡就拿下第一名,韓國日本皆被抛在後頭!
不過分析後發現這項考試中,高低分組學生差了275分。
相較于實行平等教育的芬蘭,高低分組學生只差67分,明顯看得出來新加坡資源集中少數人,這樣的教育方式適合其他國家嗎?
新加坡這套本來就不具有通適性,
因爲過早分流!
過早分流過程裏面,因爲你想想看你可能小四就被定位了,再來小六又被定位一次,你的定位又沒辦法像社會,這麽多元發展,他分的課程也沒那麽細,所以你可能在某些地方被限制住了。
可是,菁英教育真的好嗎?
新加坡從小塑造競爭環境,但民族性不同國情不同,恐怕不是一句話說得這麽簡單!
新加坡地很小,但野心很大。政府爲招商引資做了很多他國做不到、不敢做的事:爲石化填海造陸、爲科技制造劃專區……
新加坡人很少,卻極具魅力。爲了充實國家競爭力,積極打造高等教育以及移民政策……
面對全球變化迅速的環境,僅爲“彈丸之地”的新加坡爲自己定下原則:永遠不要安于現狀,把身上的“熱情”和“價值”完全發揮、燃燒殆盡直到巅峰,才能讓自己身強體壯的職涯黃金期,不留下未來的遺憾。
新加坡說:
出于國情,我只需要人才!
“唯才是用”依然有效
“唯才是用”政策,是新加坡成功的關鍵因素,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對吸收人才的重要判斷,至今依然有效。
“新加坡是個唯才是用的社會。這些人憑借自己的功績、努力與良好表現升任高位。他們是一群緊密聯系並協調有致的堅強核心。如果這300人同乘的珍寶機墜毀,新加坡也將解體。這反映了我們在政治、經濟、安全方面的領導層之微小。我們必須,且我們必將之擴大。”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
這種對治國人才近乎偏執的態度,貫穿李光耀的政治生涯,也成爲了治理新加坡的關鍵理念。
他在自傳《李光耀回憶錄》第二冊的結尾時指出,新加坡要減少失敗的風險,就必須堅持基本原則,包括“唯才是用,尤其是政府領袖,必須由最能幹的男女擔任”。
但是,請別忘了最重要的一點:
新加坡島民不一定各個都是
上層流的精英階層!
“保底不封頂!”教育的網兜
無論是哪個國家,都無法保證學生成績全都處于頂尖水平。
在實行精英教育的同時,新加坡還秉持著“保底不封頂”的理念,不限制有能力者取得更高成就,或局限他們的機會……
而是盡量扶持有需要者,
幫他們實現潛能!
那麽什麽是保底不封頂?
保底:
貧富懸殊固然會帶來教育不平等問題,新加坡政府能做的是在經濟上扶持底層的學生,盡量扶持有需要者,幫他們實現潛能。
每個孩子起跑點都不同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新加坡的教育制度能確保他們都能順利完成這場賽跑。
對于有人提議名校應爲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設指定學額,以確保平等性,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曾公開表示並不認同此做法。
他認爲許多名校已努力吸引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合格學生報讀,以讓學生群體的背景更多元化,並促進他們相互交流。
“我們應該繼續鼓勵這些學校那麽做(吸引低收入家庭合格學生),但設指定學額會發出錯誤的信息。這種做法並不符合我們的社會理念,甚至會被視爲是一種偏袒。”
不封頂:
同樣不少新加坡人認爲要解決學生之間的成就差距問題,最簡單的方式是從高成就的學生方面著手,比如禁止補習。
不過,王乙康認爲這與新加坡教育制度理念不符。
“新加坡教育,不局限學生的機會,不會爲學生的成就設頂限,不限制有能力者取得更高成就。”
新加坡表現不佳的學生比例是全球最低之一。
因爲在新加坡,無論學生的社會經濟背景如何,本地學校都會給予輔助,因此新加坡學生的表現能夠超越他國學生。
新加坡人如何看待“唯才是用”?
“
將近90%的新加坡人認爲新加坡是個唯才是用的社會,只要肯勤奮努力,人人都有平等機會成功致富。
”
同時,新加坡亦在
拓展“才”的寬度!
“一紙文憑固然重要,但與其馬上支付高昂學費報讀私立大學,還不如先掌握技能,不讓自己輕易被科技取代。”——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
對于文憑的重要性,王乙康部長認爲文憑還是有一定地位。但無法順利升大學的學生,應該慎重考慮是否要支付高昂學費來報讀私立大學。
掌握新科技,
未必是唯一途徑!
王乙康的建議:很多工作我們需要用科技,但我們不需要成爲科技的人才,通常我們應該學一些讓我們更加勝任我們的工作的這些訓練,這些技能。
條條大路通羅馬,
如今一些新加坡人也更傾向選擇職業與技術教育,
越來越多人力資源業者進行招聘時,
也已經不在把大學文憑視爲求職者的必備條件……
王乙康本身擁有經濟系大學文憑和商業管理碩士文憑,對于“唯學曆論”,他明確表示過反對:
“一個部長要做好他的工作,不一定需要大學文憑。一些人更傾向選擇職業與技術教育,而瑞士的金融機構的領導人,有許多就出自這樣的教育背景。”——王乙康早前接受《星期天時報》采訪時所言。
王乙康相信,隨著人們對文憑越來越不看重,新加坡遲早會出一個沒有大學文憑的總理:
“再等一等吧,我們現在只是第四代(4G)領導。情況終究會改變的。”
未來人們將逐漸改變過度重視學術成績和學曆的思維,而誕生于新加坡的“技能創前程”(SkillsFuture),就是要改變人們對成功抱有過于狹隘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