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之旅的第二站,是向往已久的土生文化館,土生華人,也叫峇峇(巴巴)娘惹,去年在馬六甲,曾經去過一個私人府第改造的博物館,感覺相當過瘾。新加坡土生文化館的門票是10塊新幣,多次路過,沒有進去看,在一個很少被收門票的地方,心裏就覺得10塊,貴。。。總能趕上不要錢的時候,于是,我等!
土生文化館是一棟三層樓的白色建築,歐式和中式的混合風格,看起來非常純淨柔,這裏原是道南學校的校舍,道南學校和土生華人源遠流長,它的兩位創辦人,陳笃生和黃仲涵都是土生華人。
展覽的第一部分,介紹什麽是土生華人。我們是誰?誰是我們?最爲博物館的開篇,我也再來轉述一次,土生華人是指十五世紀初期定居在馬六甲、印尼、新加坡一帶的中國明朝後裔,他們和當地人通婚,後代男性稱爲峇峇(巴巴),女性稱爲娘惹。這些峇峇人,大部分的原籍是中國福建或廣東潮汕地區,小部分是廣東和客家籍,很多都與馬來人混血,不過現在如果一個華人與馬來人的混血後代,已經不是峇峇娘惹了,有句俗語叫“三代成峇”,土生華人,是那個時代的特殊産物。
館內展示了土生華人的陶瓷、服裝、塔形盤、金吊籃、珠繡等文物,這些物品帶出了土生文化的淵源、婚姻、娘惹服飾、宗教信仰、公共活動、飲食文化與節慶等。配合先進的博物館技術,讓我流連忘返,沉醉其中。
珠繡,娘惹不會珠繡,是絕對嫁不出去的
金吊籃,塔形盤,制作異常精美
出嫁時的首飾
結婚證書
峇峇娘惹家庭的日常擺設
各種家具
廚房,是一家之核心
土生化人喜歡用瓷器,他們的瓷器已經從中式演變爲加入馬來鮮明特色的花紋,其中最喜歡的一種瓷器就是這個福建話叫kamching的有蓋器皿,就是“感情”的意思。最初是因爲在婚禮上,裝紅白湯圓,由新郎帶帶新娘家,新娘拿出一部分,剩下的再帶回婆家,表示感情永遠甜蜜。後來它的用途廣泛,即用來在呈現各種美食,也用來裝日常飲用的水,規格從小到大,非常多。
在峇峇娘惹的飲食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就是長桌宴(Tok Panjang),Tok是福建話桌子,Panjang是馬來語,長。在大家族裏,逢年過節或是特殊的日子,會邀請親朋好友來家裏吃長桌宴,長桌宴顧名思義,就是賓主各坐在長長的桌子兩邊,最早的起源是婚禮,從供奉祖先的神桌直接連下來的長桌,新娘坐在最尾,意思是添丁進口。這部分的展覽,配合一家人在舉辦長桌宴的背景聲音,有賓朋高談闊論,有音樂聲,有腳步聲,有觥籌交錯聲,我站在玻璃外,眼前仿佛出現了當年的勝景。
長桌宴上的餐具根據大小和形狀不同,各自的功能也不同,裝什麽菜式,都有嚴格的規定,這應該是融合了西餐中對餐具的使用方式。
長桌兩側,各有一個小桌,用來擺放甜品,客人用過正餐後,自己來取用甜點。
葬禮儀式
中西融合的土生華人,一個供上帝,一個供關帝
美麗的娘惹裝(Kebaya),也是土生文化的一個亮點,它經曆了華人服飾與馬來服飾的融合,還有對西式服裝的借鑒,形成了現在這五顔六色的娘惹裝。
博物館門口的雕像叫《博物館的參觀者:傳承曆史》,是新加坡雕塑家陳連山的作品,2年前曾經帶小象在這裏拍照,這次重拍,兩張照片放在一起,當初和小妹妹一樣高,現在高了小妹妹很多,土生文化館之旅,開心結束
地址:39 Armenian Street, Singapore 17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