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海外華人家庭的慘案引起了人們大量關注,更掀起了又一輪對中國式教育的討論。一名52歲的華人父親舉刀捅向自己的女兒後,絕望地從購物中心的高處縱身而下,當場身亡。
而這場悲劇的起因,源自于一個移民家庭兩代人的教育差異。
悉尼Chatswood一購物中心在7月21日發生墜樓事件,一名華人父親在家中捅傷其14歲女兒後,從購物中心高層墜落,當場死亡。
7月21日(星期日)上午10點左右,該名14歲少女在Nicolson St,Chatswood的一幢民宅內被其52歲的父親捅傷,隨後被緊急送往至悉尼兒童醫院接受治療,情況穩定。
隨後,那名父親在Chatswood Chase購物中心墜樓身亡。
據警方透露,他們于上午9點55分接到報警後趕到Chatswood,幾名鄰居正在對受傷的14歲少女進行簡單急救。
據目擊者透露,他們看見該名少女跑到一個人流量較大的公園尖叫「救命」,稱其父想殺了她。
幾分鍾後,緊急救援部又接到了Chatswood Chase購物中心的電話,稱一名52歲的華人男子從高處墜落。
據警方透露,墜樓男子當場死亡。
警方被告知,父女二人之前在Chatswood的家中發生爭執,女孩被捅傷後,這名父親逃離了現場。
報道稱,法院在7月3日發出了一項暴力禁制令,受保護者則是女孩的父母。根據法庭記錄顯示,她于17日襲擊了母親,導致其頭部受傷需要縫針,之後她被控毆打他人造成身體傷害以及破壞財物。
19日,她在Surry Hills兒童法庭受審時認罪,獲保釋後返回家中。
據了解,這名父親一直希望叛逆的女兒能聽從自己傳統的中式教育。女孩很叛逆,與父親之間的關系一直很緊張,還經常發生爭執甚至動手。
由于父母一直接受的是中國傳統的教育方式,但女孩接受的是西方的教育方式,所以他們之間還存在著文化差異,相處起來會有點棘手。
母親用愛養育了子女,卻有可能變成以愛爲名的綁架,用愛將子女吞噬。
聯合早報早些年采訪過一些中國夫婦新加坡新移民現狀以及孩子的成長!
藍偉光(後排右起)和陳霓育有三男一女,組成了快樂的大家庭。(大兒子不在照片中)(新加坡《聯合早報》/邬福梁 攝)
江建平(右起)和王燕夫婦育有兩女,在女兒的教育和成長過程中,夫婦倆觀念轉變,獲益良多。
“80後”夫妻陳奇(左)和胥妍娜的第一個孩子去年年底誕生,他們已准備懷第二胎。
生養是爲人父母的責任
藍偉光(50歲)和陳霓(48歲)夫婦倆在新加坡定居已經20多年,育有3男1女4個孩子。陳霓笑說完成了“增産報國”的使命。
陳霓的話說得實在:“華人一向有多子多福的說法,因中國獨生子女政策,所以到新加坡後准備多生幾個孩子,這都在計劃之內,想說多生幾個,孩子們之間多幾個伴。‘養兒防老’的說法也有道理,假設父母年老有恙,試想一個孩子該多麽無助,多幾個孩子的話就能輪流照顧,相互分擔。”
陳霓認爲新加坡生活較安逸,政府在生育這一塊補助上也相對周全,“但還是偶爾聽到一些耳語,說政府只給一筆花紅,但養兒是一輩子的事情,這筆花紅好像不夠。不過,生養是爲人父母的責任,總不能全依賴政府吧。”
在陳霓看來,生育率低不是單一國家面臨的狀況,是全球性難題。“只能說新時代的年輕夫婦,考慮得比以前多,容易緊張。我倒鼓勵新加坡的年輕人不需要考慮那麽多,該生就應該生,早點生,多生幾個,體力和精力都跟得上,過了年齡,懷和生就難了。”
陳霓說相比中國,新加坡的生育政策一直都相當開放,她也欣慰中國終于要放開對二胎的限制。
每次回中國探親,一家六口陣容龐大,陳霓說自己被親戚稱爲“英雄母親”。
目前在三達國際集團擔任總裁的藍偉光博士,從新加坡國立大學獲得化學博士學位後一直在企業工作。他說養育4個孩子在經濟上並不是負擔,因自己忙于工作,看管孩子的重擔主要落在太太陳霓身上。
陳霓一手帶大幾個孩子,生小兒子的時候才請了女傭,她並不覺得帶孩子有多麻煩,孩子也不存在融入的問題。“大兒子來新時已經5歲,很快適應了這裏的生活。另外三個小的在這裏出生,就跟這裏的小朋友無異。”
和父母交流時能流利使用華語,孩子們之間英語溝通無礙。家裏每個孩子都在新加坡的英文環境中成長,也依然保持較高的華文程度。
“我自己也當過老師,不想給孩子們壓力,新加坡的教育環境已經不錯了,所以孩子們順利學習成長。雖然補習盛行,這一點我征求過孩子們的意見,他們都說不需要補習,我也並不覺得有這個必要,他們成績都過得去。”陳霓說。
陳霓認爲,新中兩國的孩子各有各的壓力,中國學校作業量大,新加坡則重在考試。“望子成龍是老一輩華人的傳統觀念,我們這些經曆了兩地社會文化沖擊的父母,倒真希望兒女們健康、快樂、獨立就足夠了。”
陪著孩子成長,也是父母的一次成長
江建平(52歲)和王燕(51歲)夫婦在1994年獲政府獎學金,從江蘇來到新加坡國立大學,帶著1988年在中國出生的大女兒。
來到新加坡後,發現身邊的新移民夫婦朋友基本都生了第二胎,他們也在1998年生下小女兒。
兩個女兒相差10歲,王燕說女兒們性格迥然不同,因此對她們所采取的教育方針也完全不同。
江建平說:“大女兒完全是按照精英教育的理念養育成人。”搞科研出身的江建平,擁有博士學位,像很多中國嚴父一般,認爲女兒在學業成績上必須是拔尖的,不然就會失去很多機會,因此大女兒無論什麽年級,每次考試成績絕不能掉下前三名。
大女兒嚴格執行並達到父親的要求,理科方面表現出色,直到大學入學選科,一向聽話的她第一次對父母提出要求:“我文和理都可以,選什麽都行,但我覺得我若選讀文科會很快樂,並且選科關乎我未來工作前途和人生志向,所以爸爸媽媽請讓我自己選吧。”
因大女兒這番話,夫婦倆才覺察到大女兒這麽久以來在“高壓政策”之下,沒有完全發揮出自己的天性,自此反省而順從了大女兒的意願。她如願讀了大衆傳媒,畢業後本想做翻譯,卻因在假期背包旅行中嘗試過支教,對春風化雨的教師職業産生興趣,正在成爲教師的道路上前行。
有前車之鑒,在小女兒的教育方式上,這對父母就開明多了。江建平坦言太太做了不少思想工作,自己才能扭轉思維,從對大女兒自上而下的授命方式,變成了和小女兒平等溝通的模式。
“小女兒活潑外向,小時候就開始做化學實驗,擅長理科,”王燕說,“但我們學會尊重她的意願,給她選擇的權利。”
小女兒在南洋女中讀中一時,寫過一篇文章《我的母親》,文中寫說媽媽“給予自由卻不‘放羊’,允許我犯錯也教我勇于承擔後果,什麽都可以和媽媽講,媽媽什麽都允許我去嘗試。”
王燕說:“想開了,不求女兒們要多優秀、多精英,這畢竟是她們自己的人生啊,我們做父母的就不必多幹涉了。比比看小時候在中國,我們父母那一輩的教育理念,就越發現人性化教育才是最好的。”
對孩子的品格養成上,王燕卻沒放手,“這是不能假手于人的,不能把孩子的品德教育丟給女傭。華人的厚道、謙和、孝順、溫暖和人情味,父母得一點一滴言傳身教。”
女兒們尚小時,王燕便辭去職業成爲家庭主婦,相夫教子至今,以義工爲業。她除了在學校擔任義工,還參與世界宣明會的扶助困難兒童計劃。曾擔任跨國企業的區域研發和技術總監的江建平,近年也慢下步調,進入理工學院擔任高級科學家。夫婦倆說,因爲兩個女兒,生命變得更完整、豐富,陪著孩子成長,也是父母的一次成長。
爲孩子和家庭奮鬥
生爲中國“80後”的陳奇(34歲)和胥妍娜(30歲)夫婦,圍著去年底才出生的女兒團團轉,卻已在“籌備”明年懷孕生第二胎。兩人在新加坡超過10年,結婚3年。
陳奇說,生第一個孩子的想法源于對中國傳統家庭觀念的尊重,要完成對父輩的交代;要生第二個孩子則是有感獨生子女在成長的過程中太寂寞,有兩個小孩,他們可以在以後的人生中互相扶持爲伴。
年紀輕輕的兩人,發現有了小孩之後,相比“二人世界”,家庭的定義和意義到了另一高度,孩子讓他們變成更完整也更相愛的一家人。
時下生孩子養孩子越來越“貴”,胥妍娜對這種說法持保留態度。她說:“保守的觀念是有多少錢就過什麽樣的日子,可積極的想法是:這樣更能夠激發工作幹勁,爲了給小孩和家庭提供更高質量的生活去奮鬥,這種努力和付出很值得。”
比較新中兩國育兒的開銷,胥妍娜說,在中國生孩子開銷便宜,她家鄉綿陽這樣的三線城市,剖腹産收費5000元人民幣(約1000新元),而在新加坡,則花了1.2萬新元,幸而從産檢到生産都有公司的補助。
産品方面,中國育嬰品選擇很廣,價位差別也很大,若選用品質較好的産品,價位對于中國普通收入階層來說是偏高的。在新加坡,因進口産品種類繁多,中國和歐美産品都有廣大的選擇空間,可做出更物美價廉的消費選擇。“我感覺在新加坡購置寶寶用品,付出工資的一小部分,就可享用到比較高品質的産品。”
在這個雙薪家庭裏,平時上班時有雙方父母間隔飛來幫忙照顧。但有了寶寶,多了很多家務,在陳奇赧顔說自己當爸爸的,到底沒有太太的細心和耐心,所以主動挑起家務,但每天堅持有一頓奶由自己餵養,並在太太給寶寶洗澡時幫手。胥妍娜投入寶寶的照料,當然也沒撂下職業女性的身份。
胥妍娜說:“我的雇主是家美國信息技術産業公司,支持和鼓勵家庭工作平衡,除了有取乳室和存乳箱,我挺滿意公司對于孕期和哺乳期女性員工在工作時間上的靈活調整,老板體諒初爲人父人母的一些突發情況。公司還有每年一次的‘帶寶寶上班’活動,鼓勵員工帶小朋友到工作場所參觀。”
對不滿周歲的小嬰兒談人生規劃尚早,這對新手父母打定主意,“要讓女兒成爲她想要成爲的人,而不是成爲我們想讓她成爲的人。”
“但原則性的東西不能放棄,比如中文,希望孩子有足夠能力來體會和運用博大精深的中文。”陳奇說。
“是啊,我也希望孩子對中國的定義不僅僅是爸爸媽媽出生的國家而已,”胥妍娜說:“中國是一種‘根’,所以我會盡可能讓她接觸中國,比如回中國住上一段日子。”
“偶爾聽到一些耳語,說政府只給一筆花紅,但養兒是一輩子的事情,這筆花紅好像不夠。不過,生養是爲人父母的責任,總不能全依賴政府吧。”(王一鳴)
(原標題:中國新移民在新加坡的生育故事:陪著孩子成長)
我們爲讀者提供各類資訊外,也爲大家提供各類新加坡留學等資訊,及如何在新加坡中英文業余學習(課程可申請政府津貼),中英文教學會計ACCA課程,精品雅思班,提升學曆等
我們還專設新加坡留學和澳洲留學業務
歡迎電話:84258441,添加微信:juvenjason
童老師
掃二維碼關注我的文章
推薦閱讀:
想進入亞洲最高學府,你的IELTS需要多少分?
從2月1日起,12歲孩子來新加坡前沒打過這兩個疫苗,將不能辦准證!
新加坡私立學校第三方文憑認證流程全攻略!所有私立本科都可以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