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記東陵包(左)明天結業,梅林酒家則將于3月15日結束99年的輝煌曆史。
作者
張麗蘋
年關將至,本地飲食業的兩家老字號先後宣布永久結業,應驗了“天下無不散之宴席”這句話。
梅林酒家上星期三(23日)傍晚在面簿上發貼文宣布,將于3月15日永久關門(Permanent Closure)。來臨的農曆新年將是這家99年的粵菜老店最後一次承辦團圓飯和新春宴席,歡迎老顧客前去定位,給予支持,最後一次大團圓。
德記東陵包則在昨天下午悄悄傳出結業消息,最後一天營業是明天1月31日。換句話說,從消息傳出到正式結業,前後只有短短48小時。德記東陵包今天下午1點多發面簿貼文“答謝老主顧過去71年來的支持,希望有機會能再爲大家服務。”
有趣的是,兩家老字號的結業通告,都在面簿和Instagram上只用英文書寫。這是否也側面反映出新一代的想法早已不再傳承老一輩的那種守業精神與交流方式?
三大結業原因:租金貴、員工難請、無人接手
《新明日報》今天采訪了兩家老字號後,總結出結業原因。
位于牛車水附近麥士威路的老店屋的梅林酒家,是因爲月租金突然激增50%,從2萬新元增至3萬新元,再加上人手不足、後繼無人,才決定結束這盤營業了近百年的飲食生意。
位于麥士威路的老字號梅林酒家今年3月15日結業。(新明日報)
德記東陵包的負責人對結業一事不願置評。不過據《新明日報》向知情人士了解,德記東陵包原本在新加坡有四家店面。位于碧山第八站(Junction 8)地下一層的攤位早已在去年12月18號結業。負責人正准備出售實龍崗的店面、出租基裏尼路的店面,只保留武吉知馬路的店面。
(德記東陵包面簿)
目前雖然不清楚德記東陵包結業背後的真實原因,但估計也與梅林酒家一樣,離不開租金上漲、人手不足和後繼無人等問題。
結束營業後,再也找不到那種古早味
無論是梅林酒家還是德記東陵包,能在競爭激烈的新加坡飲食業屹立不倒超過70年,說明了它倆都清楚掌握了忠實客戶的味蕾。對這些從小吃他們家的食物長大的新加坡人,他們所代表的不僅僅是美味,更是一種難以替代的兒時回憶的熟悉味道。感謝他們餵飽了幾代新加坡人,也滿足了幾代人的味蕾。
梅林酒家的一名忠實顧客王耀地(50歲)告訴《新明日報》:
“我從小就和父母到該餐館(梅林)用餐,每次都一定點他們的招牌菜,這麽多年來味道一直沒有變。老板一直堅持手工制作,我想餐館結束後,應該再也找不到這種味道了。”
梅林酒家:經濟不景氣,擔心無法負擔
梅林酒家官網顯示,餐館是在1920年由廣東籍的邝汝林創立。最早位于丹戎巴葛路。
邝汝林。(梅林酒家官網)
後因租金和租約問題,多次搬遷,甚至一度關閉。1999年由邝汝林的三兒子,即現任總裁兼行政總廚邝文德(67歲)重振旗鼓,在芽籠繁華世界對面的店屋重新開業,後又搬遷至現址麥士威路一帶。
兜兜轉轉,又回到丹戎巴葛。
據《新明日報》報道,梅林的總裁兼行政總廚邝文德(67歲)受訪時說,業者早在去年10月就通知她們,打算從10月起就漲租金,從每個月2萬元增至3萬元。
邝文德。(新明日報)
“我們認爲租金太昂貴,再加上經濟不景氣,我們擔心無法負擔,唯有決定結束營業。”
他還說,餐館的租約其實去年12月就到期,但他考慮到農曆新年即將來臨,便與業主商量延長租約至3月15日才正式結束營業。
“很多老顧客早已訂位,要與家人聚集在餐館吃團圓飯,因此從農曆除夕至初八的訂位已滿。爲了不想讓顧客失望,我們決定延長到今年3月。”
(新明日報)
爲什麽不搬遷到別的地點繼續營業呢?邝文德表示不是沒想過,但因爲後繼無人,再加上想到自己年紀大了,大半輩子都投入在經營生意上,希望退休後能出國旅行,好好享受人生,就決定放手。
梅林酒家的“食二代”邝子豪是邝文德的長子,也是邝文德一身好廚藝的衣缽傳人。不過邝文德指出,邝子豪目前只學到他五成的功力。
邝文德育有三名兒子。大兒子邝子豪早前曾接手經營梅林酒家的生意,不過後來去印度尼西亞創業,開設了橫跨夜店、酒吧和各類餐館的飲食集團。
“小兒子對烹調西餐更感興趣。而二兒子則有自己的工作,因此無法接手。”
梅林酒家須提前預定才吃得到的功夫菜有:金錢雞、蚝王酥鴨卷、糯米雞。招牌菜則是:金牌脆皮燒雞和金錢豆腐。
梅林招牌菜和功夫菜。(梅林酒家面簿)
《聯合早報》曾介紹說,梅林酒家的金錢雞是土粵菜的典型。“這道菜以西洋火腿、南乳雞片和特別處理的腌肥肉,制成一串串的烤雞串進爐燒烤,如烤沙爹一般,層次感極其豐富。”
蚝王酥鴨卷的烹煮法極爲複雜,鴨子先去骨再以中式材料腌制風幹後,將蚝幹、鹹蛋黃、臘腸塞入鴨肚,用繩綁成長條狀,炖兩小時至軟滑後,再進爐燒烤,或者裹上粉油炸。
糯米雞可不是一般常見的點心糯米雞,而是將整只雞去骨後,把糯米與臘腸、花生等配料炒香,然後塞進雞肚子一起焖蒸,以保持雞的原味不流失。上桌前在上粉油炸雞皮至酥脆,吃起來滿口鮮香,因爲每一粒糯米都吸飽了美味的雞汁,齒頰留香。
蟻粉們可以考慮在餐館結業前去回味一番古早美味,以及那份往日用傳統手法慢慢烹煮出來的情懷。
德記東陵包:今天開業一早就賣斷貨,明天會否營業仍是個謎
(互聯網)
德記東陵包的官網顯示,創業于1948年的德記包最初設在東陵(今天的烏節路)的過谷路(Koek Road),德記東陵包的名稱就是這麽得來。上世紀80年代,德記東陵包則是牛頓圈一帶的地標,最出名就是招牌叉燒包。
第三代傳人許振雄(45歲)畢業自波士頓大學IT系,後因一場豬瘟迫使他提早回國協助父親許國森(73歲)經營德記包。他當時也和商業夥伴在本地設立餐館,如意大利雪糕連鎖店Gusttimo De Roma和韓國餐館Sarang。
許多老顧客得知心愛的包點店突然宣布結業,今早都趕去排隊買包點,結果武吉知馬分行的包點上午11點就售罄,基裏尼路分行的包點也在11時30分左右賣光。更有網民指出,招牌叉燒包在上午9點半就賣完了。
對于明天是否會繼續營業售賣包子,德記包的店員告訴《新明日報》,得取決于是否有足夠的餡料制作包點,因爲德記包向來都走精致少量路線。
今天傳出德記包結業的消息後,網上也有不少較爲負面的留言,反映說德記包的水准一年不如一年,不但失去了老顧客,連回頭客也少了。
當年許振雄希望“德記能夠成爲更老的字號,但未必需要成爲規模更大的生意。如果計劃成型,我接下來要把包點推廣到歐美國家,讓他們接觸這個東南亞餐點。”的這句話言猶在耳,明天德記包這個品牌就會走入曆史。
創業難守業更難
過去四個月,在經濟不景氣和青黃不接的大環境下選擇結業的本地老字號還有位于麥士威熟食中心,2018年剛獲得米其林指南推薦,卻在當年10月17日正式結束營業的66年老字號“林記油炸芎蕉”。原因同樣是後繼無人。
去年結業的林記油炸芎蕉。(新明日報)
2018年11月28日,擁有70年曆史,位于橋南路的牛車水怡保河粉老字號“李東記”也因後繼無人結束營業。這家餐館曾經有不少大牌明星留言大贊“好味”,包括香港阿姐汪明荃、巨星譚詠麟和鄭少秋,以及本地阿姐鄭惠玉等。
“李東記”怡保河粉。(聯合晚報)
飲食業是光鮮的,卻也是殘酷的。再美味的食物,也有輝煌不再的一天。
新加坡餐飲業協會會長兼勝樂集團董事經理陳祖坤日前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時透露,本地目前有7000多家餐館,2017年,本地有28%的餐館結業,意味著每四家餐館就有一家關門,屬于淘汰率極高的行業。他預計今年的餐館淘汰率還會更高。這些餐館或是被市場淘汰、更新餐飲概念、亦或是將餐館易手他人。
兩家老字號的結業或許僅僅起了個頭。本地其他老字號接下來一年要面對的除了材料與人力成本高漲,還得應付疲弱的零售市場和供過于需飲食業。接下來一年還有一場硬戰要打,老字號們真的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