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的面積是新加坡的近500倍,人口則是新加坡的近6倍。如今,面積和人口都遠遠不及馬來西亞的新加坡,卻在GDP總量上與馬來西亞大體持平。在人均GDP上,新加坡更是遠遠超過了馬來西亞。
2018年東南亞各國gdp排名,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十分接近
從經濟數據對比上看,這樣的差距很難讓人想像在半個世紀之前,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原本是一個國家。二戰前,整個馬來半島都淪爲了英國的殖民地。1957年,馬來亞聯合邦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但新加坡未屬于馬來亞聯合邦的成員。
馬來亞聯合邦地圖
1963年,新加坡與馬來亞聯合邦、沙撈越以及北婆羅洲(沙巴)共組成立馬來西亞聯邦。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卻被踢出馬來西亞聯邦,成立了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
1963-1965年的馬來西亞聯邦地圖,包括新加坡
新加坡曾經是馬來西亞聯邦當中一個經濟最富裕的優良港口。按道理講,馬來西亞應該把新加坡留在自己的內部,重點發展這個港口,卻爲何反其道而行之將新加坡從馬來西亞聯邦踢出去呢?
一、新加坡爲何加入馬來西亞?
新加坡位于馬來半島的南部,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隔海相望,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
新航路開辟後,新加坡地處馬六甲海峽這一交通要道的十字路口,葡萄牙人、荷蘭人和英國人爲了爭奪這裏的所有權進行長期的鬥爭。在西方列強你爭我奪的過程中,實力最強的英國笑到了最後。1824年,新加坡成爲了英國殖民地。
扼守馬六甲海峽的新加坡是兵家必爭之地
此後,英國殖民者又相繼占據了槟城和馬六甲,與新加坡一起組成了海峽殖民地。其中,新加坡既占據馬六甲海峽的出口,又是深水港,因此成爲了英屬海峽殖民地的核心。
英屬海峽殖民地(紅色)
在海峽殖民地的基礎上,英國人不斷擴展自己在東南亞的殖民勢力。從1874年到1914年,英國殖民者通過與當地土著簽署不平等條約的方式,將馬來半島大部分變成自己的保護地。
與此同時,英國殖民者還通過低價購買的方式,取得了加裏曼丹島北部的統治權。至此,馬來西亞所有地區淪爲了英國的殖民地。
英占馬來西亞地區(黃色部分的紅色和藍色方框部分),包括英屬海峽殖民地
由于在二戰中消耗嚴重,英國已經無力維持他們的龐大的海外殖民地。亞非地區民族解放意識的覺醒刺激了馬來半島的獨立運動。1957年,馬來半島借著民族獨立的春風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組成馬來亞聯邦。
聯邦獨立後,周邊其他殖民地的前途問題還善待解決,其中就包括新加坡。1961年,經過談判,馬來亞、新加坡、沙巴和沙撈越同意了東古提出的四個政治實體一起構建“馬來西亞聯邦”的構想。
1962年,新加坡經過全民投票,同意加入馬來西亞聯邦。1963年8月,馬來西亞聯邦宣告成立。
新加坡位于馬六甲海峽的正中心地帶,是兵家必爭之地,但面積狹小,缺乏戰略縱深的空間,如果外敵入侵,新加坡很難憑借自身的實力保障自己的安全。加入馬來西亞聯邦,新加坡可以借助馬來西亞共同防禦體系,保護自己的安全。
此外,新加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資源匮乏和市場狹小的缺陷,借助馬來西亞豐富的資源和廣闊的市場發展自己。
二、新加坡爲什麽又被踢出群?
但是,新馬之間的蜜月並沒有持續太久,甚至還沒有經曆“七年之癢”,馬來西亞聯邦就迫不及待地把新加坡給休了。
新加坡早就憑借著港口貿易的發展,成爲了聯邦中最富裕的一個成員。而其他成員國的經濟卻十分落後。
曾經英國殖民者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這個曆史原因使得四個成員邦之間的市場十分分散。
馬來西亞分爲東馬,西馬兩部分。東馬的沙巴(藍色方框)和沙撈越(紅色方框)兩個州與西馬之間依然差距巨大
在當時,新加坡作爲聯邦最富裕的地區,要向聯邦政府上繳40%的稅款,1964年,這一比例一下子提高到了60%。即便這樣,聯邦政府依然不願意向新加坡開放沙巴和沙撈越市場。也就是說,馬來西亞聯邦在經濟上“打壓”新加坡。
而經濟糾紛引發了一系列政治爭端。兩地的矛盾焦點在于馬來西亞聯邦到底是“誰的馬來西亞”的問題。
馬來西亞的主體民族是馬來人。擺脫殖民統治後,翻身做主的馬來人就迫不及待地希望把政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希望國家是“馬來人的馬來西亞”。
但是,聯邦內部除了馬來人之外,還包括華裔、印度裔等多個少數族裔。
馬來西亞國父東姑,他希望建立一個屬于馬來人的馬來西亞
在建國的時候,華人是第二大族裔,占據了國家人口的44%的比例,幾乎與馬來人相當。而馬來西亞的經濟命脈,恰恰掌握在華裔手裏。
由于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的差異以及巨大的貧富差距,馬來人和華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凸顯出來。馬來西亞的政客們時刻擔心著華人會取代馬來人成爲國家的主導者。
新加坡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經曆了兩波華人移民浪潮之後,華裔逐漸取代了馬來人,成爲了這裏的主要族裔。當時新加坡的州長李光耀還有著不同的政治主張,他希望建立的“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
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當時是新加坡地區行政首長,他希望建立的是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
兩字之差卻代表了不同的含義。李光耀的馬來西亞人除了馬來人之外,還包括華裔、印度裔和其他少數族裔,這就與聯邦政府“馬來人至上”的原則背道而馳。
爲了保持馬來人對國家政權的牢牢掌握,時任馬來西亞總理東姑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把華裔占主體的新加坡從聯邦中踢掉,從此稀釋聯邦裏的華人比例。
馬來西亞把新加坡踢出去後,華人比例從44%下降至今天的24%。馬來人的比重上升到今天的三分之二
如此一來,華裔在馬來西亞的比重就大大減少。馬來人在國家中就可以占據壓倒優勢,掌握馬來西亞的大權,一勞永逸地解決種族爭端。
于是,馬來西亞國會通過了一個緊急憲法修正案。經過投票,最終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將新加坡這個面積狹小,經濟最發達,華人比例最高的地區踢除了聯邦。
華文報紙報道新加坡獨立
在失去了馬來西亞聯邦這一靠山之後,新加坡全國沉浸在一種悲痛的狀態中。李光耀在發表全國演講時痛哭。
縱使是一百個不情願,新加坡人也不得不接受這個結果。1965年8月,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正式分手,新加坡成爲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
三、分家之後,沖突與合作並存
新加坡硬是憑借著自己堅韌不拔地意志,爲自己贏得了生存的空間。
新加坡人憑借自己地處馬六甲海峽這一國際交通要道的優勢和華人的智慧,努力發展外向型經濟,讓新加坡一躍成爲了國際金融、商貿和旅遊中心,和東南亞唯一的發達國家。
新加坡的繁榮
兩地分家後,新馬之間分歧依然繼續。雖然沒有真槍實彈地戰爭,但是兩國之間的唇槍舌戰從來就沒有停止。
新加坡的氣候以熱帶雨林氣候爲主,終年高溫多雨,但是,新加坡卻是一個島國,缺少河流補給。新加坡雖然年降水量大,但是淡水資源依然匮乏。一直以來,維持新加坡生存的淡水資源都需要靠馬來西亞供應,淡水資源一直撥弄著兩國最敏感的政治神經。
早在新加坡獨立前的1961年和1962年,新馬之間就簽訂了供水協定,分別于2011年和2061年到期。根據1962年的第二份協定,2061年之前,馬來西亞柔佛州以每千加侖生水3分令吉(馬來西亞貨幣,相當于人民幣5分)賣給新加坡,並以每千加侖50分的價格回購淨水。
但是,馬來西亞認爲新加坡經濟發達,財政充裕,因此不應該享受過低的水價。馬來西亞則一直威脅漲價。
盡管新加坡在談判中處于劣勢,但馬來西亞考慮到自身的國際信用,也不能私自撕毀兩國的協議。新加坡則多次通過外交途徑抗議馬方的漲價。可以預見,新馬之間的淡水資源將長時間貫穿兩國的鬥爭中。
除了淡水水價之爭,新馬在附近的幾個小島和相關海域有主權爭端。其中,對白礁島的爭執最爲激烈。
白礁島位于位于新加坡海峽與南海交彙的地點,它的面積僅有一個足球場差不多大。落潮時甚至全境都在海平面以下。
白礁島的地理位置
小島原本屬于馬來西亞的柔佛蘇丹國。後來英國殖民者把它劃給了新加坡。從此,該島一直在新加坡之下。
但是,1979年馬來西亞以它曾經歸屬柔佛蘇丹國爲由,首次在新地圖中把白礁島劃入領土範圍,從此開始了長達30年的白礁島主權之爭。
漲潮時期的白礁島地區
白礁島關系到新加坡的生命線—港口貿易,又是南海進入馬六甲海峽的咽喉要道,新加坡不會輕易對馬來西亞妥協。從去年12月開始發生的兩國領海糾紛,正是發生在這片海域。
但無論是淡水還是主權爭議,兩國更多只是“風聲大雨點小”。新馬兩地的人員來往十分密切,兩國之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如今,新加坡成爲了馬來西亞人海外務工的首選,馬來西亞則成爲了新加坡人度假、購物的首選。
柔佛長堤,讓新馬之間緊密聯系在一起
任何國家之間都是沖突、合作並存的關系。在國家發展層面,新加坡已經率先實現了國家的現代化,但卻面臨著地狹人稠,低端勞動力稀缺,資源匮乏等問題,與馬來西亞合作恰恰可以彌補這些短處。
而馬來西亞則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國民經濟長期停滯,發達富裕的新加坡正好是馬來西亞學習的對象。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曾經這樣比喻新馬之間關系,新馬猶如雙胞胎,總有競爭和分歧,但這樣的競爭是良性的,可以協助彼此更快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