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以雙語閱讀的人數顯著增加
一項最新的調查顯示,同時以英文和母語閱讀的新加坡本地居民,兩年裏增加10個百分點。
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長易華仁昨天(6月30日)爲2019閱讀節開幕時指出,國家圖書館積極與本地作家和出版社合作,爲讀者提供更多母語讀物。
國家圖書館管理局2018年全國閱讀習慣調查結果也顯示,每周至少進行一次母語閱讀的13歲至19歲青年比率,從2016年上次調查時的43%增加至53%,成年讀者比率也從62%增加至71%。
易華仁說:“這是讓人鼓舞的結果,以母語閱讀的人數增加是非常重要的,因爲這有助于維系我們和自己文化之間的聯系。”
他也指出,對本地文學感興趣的讀者越來越多,而且現在除了閱讀實體書之外,還可以通過國家圖書館應用,借閱本地文學作品的電子版,讓“熟悉的名字和地名帶領我們走上另一種旅程”。
從昨天開始舉行至7月28日的年度閱讀節今年進入第六屆,主題正是“旅程”,主辦方希望把重點放在新加坡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透過閱讀帶領讀者探索我國豐富的曆史與傳統。
預計將吸引1萬多人參與的閱讀節共有140項活動,其中以英語和母語舉行的各占一半。
今年的活動也涵蓋文學類和非文學類讀物,非文學類占了四成。
電子書讀者大增,借閱量翻倍
根據調查結果,閱讀電子書的本地居民也顯著增加,青年或成年讀者閱讀電子書的比率,分別比2016年增加15和14個百分點。另有數據顯示,國家圖書館借出的電子書數量從2017年的大約150萬本倍增至2018年的300萬本。
國家圖書館著手擴大電子書籍館藏
隨著越來越多人轉向電子閱讀,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管理局正著手擴大現有的90萬本電子書籍館藏。
調查顯示去年閱讀電子書的成人人數比例占55%,比2016年的41%高了不少。
另外去年國家圖書館電子書借閱量大約300萬次,同前年相比,增加超過一倍。
不過國家圖書館管理局指出,滿足喜歡閱讀實體書的讀者需求,依然還是當局工作的一大重點。
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長易華仁表示:“國家圖書館管理局調查顯示,人們更多是把閱讀當作休閑活動,而我覺得這是個好現象。我們也發現越來越多人使用電子設備,借閱國家圖書館的電子書。”
易華仁也說這些趨勢反映了當局在推廣閱讀方面采取的措施初見成效。
留學新加坡,你需要這份書單
你現在的氣質裏,藏著你讀過的書,愛過的人,和走過的路。希望留學新加坡的你們在空余時間可以利用好時間,閱讀這些高分書籍。
《李光耀回憶錄:我一生的挑戰——新加坡雙語之路》
作者:[新加坡]李光耀
李光耀對新加坡在世界上所處地位的判斷,他對變化著的世界的判斷等等都充滿了睿智。他的支配力可以從一些小事上就可窺出端倪。他的特質決定了他具有神召一樣的影響力,有表現奇迹和預見未來的超凡能力。
《刻板印象:我們爲什麽那樣看別人,這樣看自己?》
作者:克勞德 M.斯蒂爾(Claude M. Steele)
刻板印象是什麽?
是一種無所不在的社會效應,在不知不覺中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爲造成阻礙——哪怕我們沒有真的歧視別人,在社會身份的壓力存在時,“受害者”依然無法擁有公平的人生。
刻板印象影響到誰?
男性、女性、小孩、老人、黑人、大學生、公務員、90後……
只要是有“社會身份標簽”的人,都會遭逢刻板印象——而每個人都擁有一個或幾個社會身份。
哪怕是擁有才華、努力奮鬥的成功者也難于幸免,甚至會面臨更大的壓力。
刻板印象有什麽危害?
使人感到壓力,更糟糕的是可能背負著無法察覺的壓力。
情緒反應:焦慮不安。
生理反應:血壓升高。
思維反應:胡思亂想。
而長期積累的後果,是健康受損,學業、事業受阻,乃至引發其他心理問題。
我們能做什麽?
首先,認清刻板印象的本質。
然後,搞清楚它是怎麽生效的。
最後,實踐書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改善我們和他人的生活。
《極簡宇宙史》
作者:[法]克裏斯多福·加爾法德
(史蒂芬·霍金的親傳弟子)
我們的存在的確讓太陽系與衆不同。夏夜,你躺在沙灘上,仰望夜空。一顆小小的流星安靜滑過,還來不及許願,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你一下子穿越五十億年,走進時光的旅行……
霍金親傳弟子、物理學博士克裏斯多福·加爾法德帶領我們踏上一場關于宇宙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驚奇之旅。不需要圖表和方程式,只需憑著奇詭的想像,我們就可走向衰亡的太陽表面,飛越遙遠的星系,感受來自黑洞的死亡魅力……你可以輕松讀懂時至今日的宇宙神奇,繼續探究關于上帝的存在、時間的起源以及人類的未來。
《二手時間》
作者:[白俄]S.A.阿列克謝耶維奇
2015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阿列克謝耶維奇最具分量的作品。發表後榮獲德國書業和平獎(2013)、法國美第契散文獎(2013)、俄羅斯“大書獎”讀者票選最佳文學作品(2014)、波蘭卡普欽斯基報告文學獎(2015)。
本書是白俄羅斯著名作家阿列克謝耶維奇最新作品,通過口述采訪的形式,展現身處關鍵曆史時刻的普通人的生活。本書講述了蘇聯解體後,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間的痛苦的社會轉型中,俄羅斯普通人的生活,爲夢想破碎付出的代價。在書中,從學者到清潔工,每個人都在重新尋找生活的意義。他們的真實講述同時從宏觀和微觀上呈現出一個重大的時代,一個社會的變動,爲這一段影響深遠的曆史賦予了人性的面孔。作者追溯了蘇聯和蘇聯解體之後的曆史過程,讓普通的小人物講述他們自己的故事,從而展現出身處曆史的轉折,以及人們如何追尋信仰、夢想,如何訴說秘密和恐懼。
《精要主義:如何應對擁擠不堪的工作和生活》
作者:[英]格雷戈·麥吉沃恩
精要主義是一種人生思維方式和態度。
德語:Weniger aber besser,意思是“更少,但更好”。
精要的基本價值主張:若要最大限度成就真正重要之事,切忌貪多求全,事事應允。
精要主義不是如何完成更多的事情,而是如何做好對的事情。它也不是提倡爲了少做而少做,而是主張只做必做之事,盡可能做出最明智的時間和精力投資,從而達到個人貢獻峰值。
專注精要事務,可以通向成功;但成功會帶來太多的選擇和機會,其結果是最初通向成功的那個專注點土崩瓦解。 成功變成了失敗的催化劑,它會讓人陷入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所稱的“盲目地追求更多”的境地。要想走出這種困境,出路就是自律地追求“更少,但更好”。百折不饒、堅持不懈地追求精要事務,排除非精要的一切,建立一個讓執行毫不費力的行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