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到新加坡五六年了,一直說住在新加坡至少不用假裝在生活,我對這裏的生活質量還是比較滿意的,但坦白說,比當年在廈門還是差一些的, 因爲在廈門是自己開車出門的,在新加坡一直是搭乘公共運輸工具的。
雖然經常在朋友圈打趣說我又包了一輛公交車,或者秀一下又在享受無敵視野的雙層公交的頂層頭排VIP專座。(主要是想說這邊公交車經常很空的啦)。但帶倆孩子出門畢竟還是有些麻煩,特別是小家夥還要推著嬰兒車。
其實這麽多年,主要是因爲新加坡擁車成本世界第一貴(沒有之一),從中國過來覺得,新加這裏的車價貴的令人發指!心裏實在接受不了,總是很抗拒。但最近覺得,有得有失麽,不可能什麽好處都占到,再加上最近幾年新加坡車牌價格持續走低,比剛來的時候車價低了不少。
1、新加坡擁車成本
新加坡的汽車都是進口車,沒有國産車一說,以後據說戴森會在新加坡造電動車(就是做電吹風,吸塵器的那個戴森),但估計沒那麽快。
新加坡進口車的成本包括如下部分
COE,也就是擁車證,或者我們說車牌,和中國不同的是,新加坡的COE有效期是十年,也就是說基本沒有囤積升值的空間。車證根據排量和功率,以及用途,分爲A,B,C,D,E 五組,每組獨立競拍,和私家車有關的是A,B,E。A是1.6排量以內並且功率97kw以內。B是1.6排量以上或者97kw功率以上。所以一些1.4T渦輪增壓的車型,比如大衆Tiguan,屬于B組。E組是不受限的公開組,通常比B還要略貴一些。
OMV,進口車海關落地價格。
ARF,車稅,普通車是落地價格的100%,豪車更高。
VES,碳排放稅,分五檔,A1,A2,B,C1,C2,C3。後面會解讀。
GST,消費稅,現在是車銷售總價7%,好像後面會調高到9%。
以上是淨車的成本。
Road tax,路稅,跟排量相關。2.0排量的一年差不多1200新幣。
上路還有各種擁堵費,以及市區內的停車費等等。
還好所在小區業主停車免費。
那麽銷售商一般會送幾年的保養和維護,以及送六個月的路稅,一些車用配件禮品等等
當然,銷售商會在淨車成本基礎上加上這些成本及自己的利潤。
2、新加坡的經銷商
新加坡一般沒有4S店這個說法,類似4S店的這裏叫做授權經銷商,作爲對比的是平行進口商。
授權經銷商直接從品牌車廠拿車,在維修保養更有保障,更可靠一點,但成本也會貴一些。
平行進口商可以從世界任何地區的市場進口車(當然必須符合新加坡上路規範,比如必須是右駕,以及排放標准和安全等級等等),所以如果有一些彙率波動的情況,或者某些地區存在舊款清貨,往往可以拿到更低價格。而且平行進口商往往沒有高大上的展廳和周到的客戶服務,成本也低于授權經銷商,所以價格會有一定優勢。
通常來說,平行進口商會拿市場比較流行的車型或價格優勢比較大的高端車型。
但注意一點,很多時候,平行進口商的車型和授權經銷商的車型不是同款,典型如新加坡滿街的Toyota Harrier就是,所以不要只看價差,要比較具體配置。此外,平行進口商附送的售後維修保養服務,所用的保養材料和服務品質,通常不如授權經銷商。
3、數據來源
新加坡有一些網上的汽車網站,比如sgcarmarket,或者stcar,不過這不算什麽,新加坡官方網站從來都是數據公開,又新又全,應有盡有。
通過谷歌搜到的,https://www.onemotoring.com.sg 基本上我有興趣的數據這裏應有盡有。
4、COE趨勢
COE價格波動太大,當然大家都希望買到低點,但怎樣判斷低點呢?從短期判斷很難,但從長期看其實有規律,就是看擁車證配額變化。
新加坡COE的價格與經濟形勢有關,但更多是與擁車證配額有關,我把超過曆史十年的擁車證配額和競價價格數據都過了一遍,基本上價格最高的幾年就是配額縮減最大的幾年,而最近兩年的價格回落與配額的釋放也有關系。2007-2009不但是金融危機,同時也是配額非常豐富和擁車證價格回落的時代(不排除當年政府刺激消費的舉措),那時候的COE低價已經不能奢望,但當時的大量配額最近兩年批量到期,所以最近兩年配額釋放很多,但從2009年開始擁車證配額逐漸收緊,COE價格直線上升,那麽從目前新加坡政府嚴格限制擁車證0增長。而且從政府表態看,後續擁車證數量不會驟然放開,所以很大幾率來說,2020年起擁車證配額會跟隨周期縮減,而對應的COE很可能繼續進入上升期。
我特意網上截了一張圖,可以看到09年COE的飙升和配額減少是同步的。
這也是我決定今年盡快搞定此事的原因。
5、VES選擇
以前讀經濟學的書籍,裏面提到碳排放稅與環保的關系,但一直沒有實際的理解,這次選車理解了。
政府會根據碳排放指標設定等級,前面提到ARF是車稅,是車價的100%或更高,那麽碳排放最低的A1,可以退稅2萬新幣。A2可以退稅1萬新幣,B類不退不征,C1征收1萬新幣,C2征收2萬新幣,C3征收3萬新幣。
通過經濟手段調節消費者選擇環保車型。實話說我把新加坡所有車型的VES等級也都看了一遍。
A2只有少數幾款純電動車,然而新加坡並沒有足夠的充電樁,小區和辦公所在地均沒有,據說也不允許安裝充電裝置,所以這個是無法選擇的。
A1基本上是混合動力的小排量車,也只有很少的幾款,看了看都不是喜歡的車型,也就算了。
所以主要目標是選擇VES B類的車型,也就是0碳排放稅。其實有非常多常見的車型都是C1。
這個碳排放稅還是挺狠的,對豪車基本影響不大,但對經濟車型來說,1萬新幣也不是小數目啊。
6、合理利潤
感謝官方數據的完備性,我從前面提到的官方網站把車型成本構成的記錄調了出來看了一下,每個品牌每個車型每個款的OMV,ARF,VES的構成和基本成本,寫的明明白白。所以車商毛利基本上也是透明的。那麽由于新加坡整車銷售市場較小,而地租,人工成本都遠比中國高,以及整車銷售往往包含一定時間的免費保養等等。所以其整車毛利肯定是比中國高不少的。在中國,一台普通家用轎車的毛利能有一兩萬人民幣就不錯了,而新加坡這個數字通常是一兩萬新幣。
怎麽辦?習慣就好。
7、銷量數據
整體市場小,人工又貴,當然想選擇保有量大一點的車型,這樣遇到問題的時候維修會比較方便,配件也會比較充裕,有些冷門車型可能隨便有點問題,等配件海運一兩個月。
官方數據裏,各種品牌各種車型的銷量數據也都看得到,新車,二手車數據都有。從暢銷的車型中挑選,選擇余地並不大。
從大品牌來說,豐田和本田的銷量遙遙領先,但具體到指定車型,比如SUV,那麽排名會略有不同。
和中國銷量榜單非常不同的是,第一,新加坡銷量榜單看不到中國自主品牌車型,我懷疑是碳排放稅導致中國的車全滅。比亞迪電動車街上能看到,主要是租車公司在用,私家沒有充電環境。網上只看到一款中國品牌新車在賣,是上汽大通的mpv,而且碳排放稅是C2等級,銷量也很低的感覺。第二,國內榜單受國産化影響很大(國産化意味著價格會比純進口有相當優勢),而新加坡全是進口車。所以一些國內沒有國産化的小衆進口車在這邊其實銷量很好。比如斯巴魯,在新加坡斯巴魯森林人的價格和日産逍客相當,所以銷量還是不錯的。再比如toyota harrier,中國沒有引進的,新加坡這邊滿街都是。第三,新加坡和國內基本沒有差價的車型深受中國新移民的喜愛,因爲這樣他們覺得沒有吃虧,典型的就是豐田阿爾法,這邊非常常見。
8、購車優惠
看到網上喜歡的車型和價格,可以選擇去授權經銷商或平行進口商那裏看實車,那麽並不是每款車都有平行進口商。
一般新加坡車商網上的優惠價格,有三個前提,第一個前提是,必須將舊車轉讓給他們。第二個前提是,必須通過他們辦理貸款。第三個前提,必須通過他們買保險。
因爲我們沒有舊車轉讓,車商說要在優惠價格上加3000新幣,後來知道我們是初次購車,改爲加2000新幣。
此外,新加坡的汽車報價是包含COE,隨著每月兩次競標,車價每月也會調整兩次。也就是車商會替你競標,但這裏又存在所謂的guarantee。保證競標或不保證競標。選擇車商的時候要注意這一點,如果選擇的是不保證競標,對方可能承諾2次,4次,6次競標,但如果COE進入上升通道,可能真的會競標不中,或者標中也有意不給你。(一旦COE上升,車價就會上升,當然車商會優先賣給後面出高價的人)。
價格不含guarantee的時候,如果你讓車商增加承諾,通常要求加2000新幣,後來我們砍到了1000新幣,當然,基于後續事實來說,這1000新幣浪費了。
你可以選擇自己拍COE,但車商裸車報價通常會高于 含COE車價-當前COE價格。比如車價10萬新幣,COE當前3.5萬新幣,那麽不含COE裸車報價很可能是7萬新幣。說實話,自己拍通常不合算。此外,車商會給與COE的低價返還承諾,但基本上用不到,比如當前COE是3.5萬新幣,那麽車商可能會承諾,如果COE低于3萬新幣,低于的部分返還給你。
所以,裸拍COE和COE返還,大多數情況真的意義不大。要不要Guarantee,看你對COE的後續價格變化敢不敢賭,一般情況下,車商要賺整車的錢,價格下跌,持平或微漲都是會給你競到的,只有價格飙漲才會競不到。
我以前是從來沒有買車貸款習慣的,但考慮到優惠價格的問題,最後選擇了最低貸款方案,最低貸款5萬新幣,時間是5年,利率2.28%。(5萬新幣在國內可以買不錯的車了吧,新加坡就沒有5萬新幣能買到的含COE的車。)
此外,展車,試駕車,或者臨時活動用車會有一定優惠,比如前段時間新加坡的香格裏拉峰會。寶馬提供了各國政府要員和主流媒體的機場接送服務,這些接送車其實都是新車,只在峰會期間開了幾百公裏的樣子。峰會結束後經銷商拿來作爲新車賣,但會說明,有一定的優惠。展車或試駕車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改裝,配置會更好一點,對于喜歡的人來說也算是很超值了。但以上這些車的顔色和款型就比較固定,而且,畢竟有人還是在意的。
9、購車流程
看中車型後,談價格,其實沒啥可談的,網上的活動優惠價基本上就那樣了,不太有砍價空間,然後要送東西,可以送服務credits,就是以後需要改裝需要維護的時候在他們的維修點當錢花。送配置,送貼膜,大概這樣。然後簽一堆合同後交訂金(包括訂車合同,保險合同,貸款合同),行情1萬新幣,然後就沒事了。車價包含了第一年保險費。
買車的時候問選擇哪一款配置的,高配比低配的報價貴3000新幣,我老婆說低配的也可以,我迅速手機查了一下官方數據,神奇,高配版的OMV就已經比低配的貴了接近3000新幣,再加上100%的ARF和消費稅,成本貴6000新幣啊。不知道車商怎麽定價的,果斷選高配。想想殺車價都會多1500新幣呢。(新加坡車證到期舊車可以賣給政府,當地叫殺車價,政府會返還部分車稅,二手車收車也會考慮這個價值)
然後就回去等,等COE的下一輪拍賣,對方承諾是6次COE guarantee,也就是可能在6次之內的任何一次成交。所以實際成交時間還是不很確定的。結果第一輪COE價格就是下跌的,所以立即就標到了。
我現在看到的狀態是COE已經轉到了我個人的賬戶裏。其實全款我還沒付呢,預定狀態會保留一段時間。對方給我發消息說隨時可以過去辦手續交款把車開走了。
問題是,我還在國內忙呢,只好先讓車商等著了。
10、其他相關
新加坡停車以前要買停車票,在市區裏街邊停車(街邊停車位沒有收費員的)的時候自己填好貼在車窗前,否則被警察看到要貼罰單的,但目前隨著互聯網時代,可以通過手機APP自助停車交款,這個蠻方便的,停車後自己手機選擇停車區域,確定停留時間,綁定信用卡付款,我猜警察是可以一掃車牌就知道你當前停車是否處于交費狀態。
新加坡汽車加油有很多加油站選擇,大約五六家連鎖加油站品牌,那麽很重要的一點是,選擇合適的信用卡作爲加油卡,爲什麽呢?因爲合適的信用卡加油可以有20%的抵扣。不同的信用卡跟不同的連鎖品牌合作,所以要看看自己家周圍是哪個連鎖品牌的加油站,然後選擇合作的信用卡申請,一年下來能省不少錢。
新加坡的汽車保險的服務區域包含了西馬來西亞,很多新加坡人周末開車去馬來的柔佛州,買東西吃海鮮順便加油,馬來的油價是新加坡的1/3。其實新加坡有法律規定,出境車輛油箱不應低于2/3的存量,但據說執行不嚴格。
新加坡車上路必須辦一個收費卡,城市裏有很多高峰期收費路段,車開過去就自動扣款了,收費卡也適合停車場的自助付費。
以上是買車後需要注意的事情。
羅嗦這些都是個人的事情,寫到公衆號其實也就是想分享一點心得,基于數據做購買決策,實際上網絡數據是非常多的,那麽很多人也會說,把時間用于考慮自我提升和賺錢,不要總是想著省錢。但作爲比較大的消費行爲,分析一些數據輔助決策,對我這種財務不自由的人來說,我覺得還是值得的。
新加坡的房産數據,汽車數據都特別公開透明,而且數據非常真實可靠,我本身又是數據控,研究數據是個很上瘾的事情,之前買房也是把各個樓盤的曆史成交記錄,出租記錄信息都研究了遍。你說一定賺便宜麽?真不一定。而且購買決策也有很多主觀感性的因素,並不完全依賴于冷冰冰的數字,但我覺得吧,保持數據決策,在大宗消費上,還是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對了,會不會好奇我買了什麽車?網上搜到的圖,就這個。
說實話,中國不建議買這個車,新加坡和中國車價體系相差太大,所以不具備選擇可比性。
這是我們家第五次買車,海外的第一次買車,也是第一次買新車。
偷偷說一句,戴森電器的老板最近在新加坡買了一個頂層豪宅,比當年阿裏孫彤宇的豪宅貴了一倍,比海底撈張勇的別墅貴了三倍,這些數據均來自于公開新聞。很期待戴森在新加坡搞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