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從外來到新加坡的年輕人或者是本地的年輕人, 往往被貼上“吃不起苦、嬌生慣養、只懂得享受, 而不懂得付出和堅持”的標簽
然而,一竹竿不能打翻一船人,事實上新加坡也有很多年輕人在默默耕耘,努力爲自己的公司打拼,創業過程中也吃了不少苦頭
飲食業集團湘肴記總裁封梓祥,他經曆各種人生起伏,吃盡苦頭才成功創業
孤身到遙遠異鄉討生活
1996年,15歲的封梓祥從馬來西亞怡保來到新加坡打工,一個年輕小夥子, 孤身到遙遠的異鄉討生活,除了憑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氣,更多的推動力是來自生活困苦的無奈
由于家裏環境貧困,他10歲就跟著媽媽割樹膠,12歲到吉隆坡幫舅舅賣點心。原本想要繼續念書的他,因爲不忍心年邁的父親當勞力雜工賺錢,所以毅然決定放棄學業,只帶著40新元(約120令吉)就到獅城闖天下
“我知道父親要從家裏到吉隆坡工作的那一刻,就在想,父親已經五六十歲了還要跑這麽遠工作,那我爲什麽還要讀書?所以我就跑到酒樓打工,一直到15歲那年,朋友給了我40新元,家人幫我買了一張來新加坡的車票。我在淩晨4時左右抵達新加坡後,就在黃金車站等到早上7時,哥哥的朋友才來接我”
今年35歲的封梓祥,如今回憶起當年辛酸史,還心有戚戚焉。誰也沒料到今天的湘肴記集團老板,過去有過賺人熱淚的奮鬥史
封梓祥形容當時等待的過程,心裏很擔憂,因爲人生地不熟,什麽東西都不懂。家人告訴他,如果哥哥的朋友沒有出現,那就買張車票回家,幸好哥哥的朋友最後出現了
他也曾經打開床板才發現睡在廁所
他一開始在煮炒檔口當雜工,晚上住在樟宜村,即老板家裏經營的酒樓的廁所裏。這就是他在新加坡的第一個落腳處。
他說:“那時我一個月的薪水是800元(約2400令吉),每天工作12個小時。有一天晚上我打開床板看到下面是個蹲式馬桶,我才知道原來所住的是一間廁所”
除了睡廁所,封梓祥也常常因爲宿舍房間太悶熱而跑到公園裏去睡覺。後來,他換了另一份工作,曾經因爲不夠錢租房子,在組屋樓下睡覺,被警察當成遊民驅逐。他回想早期的挫折,曾有幾份工作是用生命的安全換薪水,甚至曾在鬼門關轉了一圈,如今想起還會膽戰心驚。
“那時我當電工,因爲個子小,所以必須負責拿大電纜鑽進電房裏黑暗的地方,隨時都可能出不來。還有一份工作是給組屋的外欄補洋灰,那時我發生意外,從20樓跌到18樓,卡在鐵架上,連動都不敢動。最後是18樓的阿姨開窗讓我爬進去,結果我那天一整天都不會說話了,完全嚇壞了。”
封梓祥坦言,他在年輕時曾經當過雜工、學徒、黑工等等,遇過很多挫折,數度想要放棄,但想到家裏困苦的環境就咬緊牙根挨下去
曾經他也不忍父親塞錢, 返回新加坡打拼
“有一次,我真的做不下去而跑回大馬,回家後爸爸問我夠錢嗎?雖然已經沒錢但我還是騙他說夠。隔天一早,我發現父親在我錢包裏放進了10令吉,我知道那時爸爸錢包裏也只有20令吉,而他就把10令吉塞進了我的錢包。我二話不說,隔天就和朋友借錢回新加坡繼續打拼”
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的道理在封梓祥的身上得到深刻的诠釋,他後來在新加坡一家賣雜菜飯的公司工作,花4年的時間,從學徒做起,當他在21歲離開公司時,已經學有所成,當上頭手。
“我想要闖一番事業,就花了3500元(約1萬500令吉)的積蓄在實龍崗開了第一個雜菜飯檔,結果4個月都沒有收入。我輸了但很不甘心,就在義順嘗試開第二檔,這一次總算成功了。”
由于自己的積蓄都投進第一個檔口裏,第二個檔口則是花了哥哥准備用來生孩子的錢。因此,他抱著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決心。這一次,總算把生意做起來。
創立湘肴記集團, 旗下擁多個品牌 !他憑著一步一腳印的努力,目前在新加坡已經擁有70多個攤位或分店
如今,封梓祥所創立的湘肴記集團旗下擁有多個品牌,除了經營雜菜飯的“家常便飯”外、還有咖啡店BGAIN、經營西餐的Char-grill Bar、賣燒臘的鼎盛等等,也有經營煮炒、泰國餐和中央廚房。
這個當年吃盡苦頭的年輕人,如今在新加坡成家立業,擁有三個孩子,家庭幸福美滿,繼續擴展事業,並朝海外市場發展。
投資失敗不氣餒, 准備充足再沖刺
在新加坡業務做出成績後,封梓祥曾往海外發展,他在2010年到中國投資泰國餐廳,2013年到馬來西亞經營西式餐廳,可惜兩次都是滿載期望而去,卻折翼而歸,還跌得遍體鱗傷。
封梓祥坦言,這兩次失敗是很重要的學習經驗,也是他在經商路上不可忘卻的體驗。
他說:“在中國投資失利主要是准備功夫做的不夠充足,對當地市場不夠了解就貿然開業,地點的選擇也有失誤。而在柔佛開的兩家餐廳則錯在使用了新加坡的咖啡店文化去經營當地餐廳,所以都達不到預期效果。”
雖然連續兩次投資失利,但他並不氣餒,反而更積極地做准備,打算再次往海外市場沖刺。經過兩年的養精蓄銳,他目前已積極考察印尼市場,計劃明年年中在雅加達設立一條新加坡美食街,將集合一群新加坡著名的飲食業者,一同把新加坡的道地美食帶入印尼市場。
封梓祥說:“我們從兩次的經驗中學習,不可以貿貿然進軍陌生的市場,而且必須找當地夥伴協助,所以這一次將會和印尼當地的夥伴合作,因爲他們才是真正了解當地市場和文化的人,而我們則在經營上配合與支撐。經過市場調查,當地人很喜歡新加坡的食物,加上我會集合新加坡餐飲業者一同進軍該市場,人多好辦事嘛。”
以特許經營模式提拔年輕人
除了積極往外闖,他也爲新加坡的業務定下目標,想要通過特許經營模式協助更多對飲食業有興趣的人加入飲食業,尤其是年輕人。
他形容自己也是過來人,年輕時就很想做生意,也很幸運一路上有遇到貴人幫助扶持才有今天的成就。如今想要回饋社會,也想提拔有意創業的年輕人。
封梓祥說:“之前我在中國投資失敗時,事業陷入低潮,幸好遇到貴人洪鼎良老板願意租兩家咖啡店給我,才讓我得以重新振作。我在這些年來, 也看到很多有能力的年輕人,他們可能缺乏一些技術、經驗和資金,年輕人可能拿不出幾十萬元創業,他們可以來找我們幫忙。”
他說:“找棵大樹好乘涼,以前曾有人讓我乘涼,如果能力所及,我也願意當年輕人的大樹,協助提拔他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