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應該在政府服務櫃台和公共場所使用母語……頻繁地練習以我國的三種官方語言,或甚至是其他國際語言翻譯英文,這將有助人民擴大視野,提倡種族之間的和諧。——東海岸集選區議員兼通商中國主席李奕賢
我國應鼓勵國人多用母語、到中國浸濡實習並投入資源讓本地媒體引入或制作深入分析中國和區域商務趨勢的節目,以加強我國的競爭力,維持和區域各國的聯系。
議員李奕賢(東海岸集選區)昨天在國會辯論政府財政預算案聲明時,以一對在中國經商的羅氏堂兄弟爲例,道出他對新加坡逐漸失去區域競爭力的擔憂。
這對兄弟近日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現在的大環境已大有不同,中國在各方面已超越新加坡,英語說得比新加坡人好的中國人多的是,新加坡人已失去一度擁有的雙語優勢。
他們也說,新加坡人越來越難融入當地的生活,吃不起苦,也可能因爲舒適太久,失去了饑餓感。
也是通商中國主席的李奕賢指出,這對兄弟的經曆顯示,中國的發展迅速,新加坡面對激烈競爭,滿足于現狀將導致新加坡落于人後。
他呼籲新加坡及國人加強實力,並提出多項建議,包括鼓勵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母語。
“首先,我們應該在政府服務櫃台和公共場所使用母語……頻繁地練習以我國的三種官方語言,或甚至是其他國際語言翻譯英文,這將有助人民擴大視野,提倡種族之間的和諧。”
李奕賢說,這個建議雖然聽似有別于我國多年來堅守的語文政策,但新加坡已成功將英語推行爲各種族的通用語,是時候推動另一階段的語文應用,鼓勵國人加強第二語文。這相信能加強我國與亞洲其他增長中市場的聯系。
李奕賢也說,我國未來必須有系統地培育精通中國以及當地處世之道的公共和私人領域人才。
以新中兩國政府對政府的三個項目爲例,李奕賢指這樣的平台爲公共領域服務人員提供了交流和浸濡的平台。公職人員應該善用這個機會,加強自己對中國各城市的認識。
李奕賢也建議政府投入更多資源壯大媒體的能力,探討投入更多資源讓本地媒體機構引入或制作深入分析中國和區域商務趨勢的節目,鼓勵國人更廣泛地學習中國與區域相關知識,尤其是商業資訊。
李奕賢說,新加坡在過去200年奮起直追,跑在區域前端,成爲投資和貿易的綠洲。“如今,區域各國已趕上步伐,中國已崛起,我國必須持續並進改變策略來增強我國的競爭力。精通多語並與區域經濟腹地(hinterland)緊密接軌必須是我國的優先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