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幾乎是世界上絕大多數發達國家所面臨的問題,新加坡也是一樣。
比如,在食閣裏,經常會見到很多爺爺奶奶年紀的服務員,很多人看見了都覺得很不忍心,爲什麽年紀這麽大了還要出來工作。
坐計程車,也會遇到年紀大的老年司機,畢竟新加坡的計程車司機的年齡已經延長到75歲了。
你可能會想,新加坡的老人們都過著怎樣的生活,難道都要外出打工賺錢?
首先要澄清的是:在打工的老人只是一小部分的老人,並不是所有老人都在打工。
還有很多的老人經常去打高爾夫、旅行,去居民委員會做義工,在自己的家整理花草,在組屋樓下或咖啡店乘涼聊天,等等。
新加坡到底有多少老人?
根據統計數據,新加坡的老齡化正在加速,到了2030年,每五個新加坡人就會有1個超過60歲。
根據總理公署國家人口及人才署2016年9月27日發布的《2016年人口簡報》,新加坡65歲及以上的公民比率達到13.7%,公民人口的年齡中位數達到了41歲。
老人爲什麽還要出來做工?
新加坡的法定退休年齡是62歲,退休後還在工作的,基本是有以下三種情況:
1.喜歡工作,工作使我快樂。
舉個栗子,一些老人到了退休年齡後被公司返聘,老人自己退休在家會覺得閑,但是出來工作卻幹勁十足,絕對不缺錢,但就是閑不下來。
人力部數據顯示,目前,幾乎所有滿62歲的員工都獲得重新雇傭。
2015年,在65歲至69歲這個年齡段的新加坡人中,有超過四成依然在工作。
2.錢夠,但是想提高一下生活質量。
比如一些Taxi司機或者Uber司機,每天閑暇的時候出來開開車,在退休金的基礎上還能多出一筆收入,生活可以改善很多。
3.沒錢,不工作就無法維持生活了。
對于前兩類老人,工作是自願的,是一種充實生活、使自己快樂的方式。
對于最後一類老人,真的就是比較讓人心疼了。
爲什麽有的老人會沒錢?
政府政策:
新加坡實際上是沒有社會福利制度的,新加坡有的是公積金制度。公積金和社保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
公積金是自己存給自己用的,實際上就是強制儲蓄。社保是全國統一收繳然後分攤給人民的.
新加坡政府一直以來都在鼓勵人們自己對自己負責。
如果不會任何技能,政府會安排課程學習,找不到工作,政府也會給建議或幫忙找工作。反正就是不會直接給錢養你。
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政府不養懶漢。
新加坡的公積金制度就是年輕的時候每個月有一部分工資放入公積金裏,政府也會以較高的利率爲公積金保值。
當退休的時候,這些公積金就會開始返還。
這樣來看,顯然退休時拿到的公積金直接取決于年輕時掙得多少。
如果一個人公積金戶頭裏沒錢,那該只有兩種可能,一是花的太多,二是賺的不夠
花的太多這一部分現在應該不會出現了。以前的政策是到了55歲就可以把公積金裏面的錢都提出來,有些大手大腳的人很快花完就沒錢了。
但是現在政府已經在控制,只讓每個月支取固定數額的生活費。賺的不夠的部分,一般就是年輕的時候賺的太少了。
政府不養老,也是爲什麽那麽多新加坡人熱衷購買保險基金的原因。
至于真正的弱勢群體(如殘疾、孤寡老人),新加坡通過非政府的義工、慈善組織進行救助。
政府只是通過稅收等政策鼓勵大家多捐錢。大家確實也捐了很多。
新加坡的老年化
因爲很多新加坡人都不願意生孩子,生育率低,新加坡的老齡化比例越來越高。
新加坡本身資源匮乏,人力是維持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爲了維持競爭力,新加坡引進了很多的外勞。
但就現在來看,外勞太多,新加坡人開始有意見了,開始耍小脾氣了。
所以政府又開始鼓勵老人重新進入社會工作,把社會比較低技能的工作讓他們做,例如:掃地,洗碗,端盤子,保安等工作。
樂齡不等于不勞動
新加坡的老人都有特別的稱呼,那就是“樂齡人士”。但樂齡並不等于不勞動。
新加坡老人安享晚年的方式不等于閑在家休息。有些老人甚至調侃新加坡是一個“做到老、做到死”的國家,與其讓他們坐在家,骨頭生鏽,不如繼續創造價值。
這些想法也是與新加坡一直以來“自力更生”的提倡有關系。
說了這麽多,那麽到底賺多少錢才能安度晚年呢?
這個問題可以分成兩個部分:
1)退休後你想要過怎樣的生活
2)這種生活需要花多少錢
以下舉例:
1)小明的平均月收入是3500新元
2)小明希望退休後繼續現在的生活不打折扣
3)小明今年30歲,將會在67歲完全退休(62歲退休+5年返聘)
如果小明的月收入是3500新元的話,那麽他每月到手能直接使用的錢大約是2800新元。
手機費+網費 – 180新元
交通費(只算公共運輸) – 80新元
吃飯 – 900新元
醫療(包括保險和醫療) – 200新元
家庭水電 – 300新元
家裏維修及相關 – 200新元
旅遊 – 140新元
結余 – 800新元
PS:假設房貸由CPF支出
接著我們來看,同樣的生活在小明退休之後需要多少錢。
我們已經知道小明今年30歲,他打算在67歲退休(椰子君並不覺得他會在62歲退休,因爲椰子君覺得大多數人都會被返聘然後工作到67歲。。。)
假設新加坡在接下來的37年都維持2.6%的通貨膨脹率(根據往年數據),那麽之前的生活成本就會變成這樣:
手機費+網費 – 470新元
交通費(只算公共運輸) – 210新元
吃飯 – 2330新元
醫療 – 520新元
家庭水電 – 770新元
家裏維修及相關 – 520新元
旅遊 – 360新元
總共 – 5180新元
所以37年後,小明每個月需要5180新元來維持之前的生活水平。說明啊,年輕的時候多存點錢,好好投資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