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間諜毒殺案」持續發酵,美國等國紛紛為英國站台,並驅逐了上百名俄羅斯外交官,外交場上可謂硝煙瀰漫。截至27日,隨著美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等23國的效仿,因「間諜毒殺案」被驅逐俄外交官,亦因此超過了135人。
面對這種情形,「俄羅斯還能撐多久」的老問題,再次被某些網友提了出來。畢竟,明眼人都清楚,所謂的「間諜毒殺案」不過是藉口罷了,西方接下來的重頭戲,還是要落在「制裁」上。
雖說大傢伙都知道,俄羅斯的背後還站著中國,只要中國還能持續給其「補血」,俄羅斯這個「MT」就會依舊堅挺,但是,在中美貿易戰一觸即發的大背景下,如果中國自顧不暇了,那麼俄羅斯還能撐得下去嗎?
不可否認,近些年來,尤其是在2014年油價暴跌,盧布大幅貶值的情況下,俄羅斯依舊能用堅挺的態度繼續懟西方,咱們中華家的援手起了不小的作用,但是,大家絕不該因此就小看,甚至看衰俄羅斯。
事實上,只要普京還能繼續執政,所謂的「俄羅斯崩潰論」就是個偽命題。
至於為何會這樣,我們不妨從60年代初期的中國身上尋找答案。
眾所周知,60年代初期,咱們中華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外交上被以美蘇為首的兩個超級大國孤立;軍事上更是四面皆敵。而在經濟民生層面,亦因為持續的自然災害而引發了饑荒。
如果按照西方的相關理論,那時候的中國早應崩潰好幾遍,但是,中國不但沒有垮,反而走出了那段低谷,直至迎來今日的輝煌。
為何會這樣?西方人不明白,所以乾脆汙衊「中國老百姓被洗腦了」。對此,中國人自然是嗤之以鼻。
中國老百姓不是傻子,誰對咱們好誰對咱們壞,咱們心裡比誰都清楚。不可否認,那幾年的日子很不好過,但當時的老百姓,依舊有人記得從前是誰「炸開了黃河花園口」,以致讓他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依舊有人記得「在日寇的鐵蹄下」,中國人是怎樣被欺壓,被殺戮的。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不僅僅是一句被傳唱的歌詞,更是無數中國人發自肺腑的呼聲。所以,他們相信,就算暫時遇到了困難,中國共產黨也會帶領他們走出來,而且遲早有一天,中國共產黨會帶領他們過上人人羨慕的好日子。
反觀當下的俄羅斯,雖然細節不一樣,但某些本質的東西何其相似?
要知道,當蘇聯解體後,由於「寡頭」橫行,大變革並沒有給俄羅斯老百姓帶來任何好處,相反,食品短缺,日用品短缺,黃賭毒泛濫,卻是讓俄羅斯老百姓的日子愈發艱難,而更加令俄羅斯老百姓難以承受的,則是尊嚴的崩塌。當年的蘇聯,就算打個「噴嚏」都能令西方顫抖,可如今呢?那個強大的巨人已然不在,有的,只是忍氣吞聲,只是眼睜睜看著原本屬於俄羅斯人的驕傲被無情踐踏。
所以,當普京上台,大刀闊斧懲治國內的「寡頭」勢力,用鐵和血重新鑄就了俄羅斯的大國威嚴後,俄羅斯上下,無論男女老幼,都幾乎一邊倒的支持普京,也就沒什麼好奇怪的。
因為,普京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不再是一個國家領導人那麼簡單,在他的身上,承載著太多俄羅斯人的驕傲和希望,在這種背景下,任何一個膽敢毀滅他們驕傲和希望的個人或勢力,都會遭到堅決抵制。
有鑒於此,普京會在俄羅斯擁有超高支持率,也就不難理解。而有了普京這樣的「定海神針」,只要俄羅斯不發生讓老百姓生活不下去的巨大經濟民生危機,俄羅斯就垮不了。
那麼,俄羅斯會發生這樣的危機嗎?
說實話,很難。
有些網友肯定要說:「俄羅斯的經濟結構嚴重依賴石油出口,一旦油價遭受重創,俄羅斯必然受到重創,到時,怎麼可能不發生危機?」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對此,我們不妨仔細想想,俄羅斯如果真的如此不堪,又怎麼可能在2014年油價暴跌後,還有能力在敘利亞展開大規模反恐行動呢?
在西方,針對俄羅斯這種「過度依賴資源出口」的經濟發展模式,有一個很形象的稱呼,叫做「荷蘭病」。
上世紀50年代,原本以製成品出口為主要經濟支柱的荷蘭,在本國發現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氣,隨後,荷蘭政府開始大力發展石油、天然氣產業,貿易順差隨之劇增,經濟一片繁榮。可是,蓬勃發展的能源產業亦嚴重打擊了荷蘭的農業和其他工業部門。
在能源價格高漲的時候,這種經濟發展模式自然看不出問題;但是,當上世紀70-8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和第二次石油危機接連上演後,荷蘭悲劇了。
因為農業和其他工業此前已經因為過度依賴能源產業而陷入衰敗,所以荷蘭只能用外匯購買食品和其他工業產品滿足自身需要。可現在的問題是,油價暴跌後,荷蘭等於沒有了外匯來源,這樣持續消耗下去,結果可想而知。好在荷蘭體量小,又是西方陣營,所以雖然遇到了問題,但最終還是撐了過去。
可如果同樣的問題讓俄羅斯碰上了呢?
烏克蘭危機爆發後,隨著油價暴跌,西方之所以會覺得「制裁」管用,原因就在這裡。
而在這個關鍵時刻,普京對俄羅斯的貢獻便看出來了。
我們都知道,蘇聯解體時,俄羅斯的農業並不發達,如若不然,也不會發生食品危機。
但大家知道嗎?在普京成為俄羅斯總統後,他對農業的重視遠超俄羅斯歷任領導人,而這種重視所產生的效果亦是立竿見影。
在反制歐美貿易制裁的兩年中,俄羅斯國產食品迅速填補了國內市場需求的80%到90%,並且開始謀求擴大出口。
試問,如果沒有強大的農業基礎,怎麼可能做到這點?
事實上,從其他相關數據上,我們亦能看出俄羅斯農業的發展有多大。2016年,俄羅斯糧食產量達到1.17億噸,,為 38年來最高水平。據俄羅斯出口中心的數據,該年俄羅斯小麥出口量超過2500萬噸,首次超過歐盟和美國,登上世界首位。
另外,這裡有一點我要重點提一下。俄羅斯2016年全年食品出口總額較前一年增長了4%,出口總額170億美元。根據俄羅斯海關數據,2016年前9個月,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食品比上年同期增長22%。對華出口占俄羅斯食品對外出口的11%。據俄方統計,目前中國從俄羅斯進口最多的食品是冷凍水產、大豆、大豆油和葵花籽油。基於這種旺盛的需求,俄「大豆行業新聞」報道還透露,為滿足中國進口需求,俄羅斯計劃將遠東地區耕地面積擴大50%。
現在,還有人覺得咱們制裁美國大豆,會找不到替代者嗎?
至於日常所需的工業用品,俄羅斯同樣不像荷蘭那樣需要大量外匯,因為中國和俄羅斯是有 「貨幣互換協議」的。只要中俄關係能夠一直友好,那麼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完全有能力滿足俄羅斯的需要。
所以,把「荷蘭病」簡單的套用在俄羅斯身上,是非常錯誤的。
簡而言之,歐元,美元外匯對俄羅斯來說早已不再像過去那麼重要,而這,正是俄羅斯一個勁把美元外匯換成黃金,並且大力推動本國能源交易「去美元化」的真正底氣所在。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不難得出結論,雖然當今的俄羅斯不論體量,還是強大程度,都遠遠不如當年那個紅色巨人,但其生命力卻是遠比蘇聯更加堅韌。歸根結底,在普京的帶領下,俄羅斯身上的致命短板已經不存在了。日後的俄羅斯或許會很窮,但絕對不會再垮!
更何況,跟著中國一起搞合作共贏,俄羅斯就算想窮也窮不了啊!
常言說得好,「最了解你的人,往往不是你的朋友,而是敵人」。俄羅斯現在到底還能撐多久,我們不妨去看看美國的態度。
就在近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諾特在回答記者問時,突然來了一句:「俄羅斯有很多觸手,還伸得很長。我們相信他們會繼續干預我們,以及其他國家的選舉事宜。」
當記者追問時,諾特非常肯定的答道:「沒錯,俄羅斯是一隻來自深海的怪獸。」
說起來,這種帶有抹黑性質的話並不新鮮,冷戰時期,西方為了妖魔化蘇聯,就曾屢屢這樣稱呼。
再結合最近俄羅斯駐澳大利亞大使警告西方不要製造「新冷戰局面」的相關言論,我們不難看出,西方當下已然隱隱將俄羅斯看作是「第二個蘇聯」。
試問,如果俄羅斯真像某些人說得那樣不堪,西方還用得著這般浪費口舌嗎?
另外,大家別要忘了,正像我在文章開頭說的那樣,俄羅斯身後可是有中國的。而中國+俄羅斯所爆發出來的威力,絕對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那麼簡單。
事實上,中俄在各個領域的互補性非常強,比如農業領域,咱們中華家可以為俄羅斯提供其急需的市場,而俄羅斯的水產,大豆,豬肉,亦可以滿足中國老百姓越來越豐富的消費需求;再比如工業領域,俄羅斯有中國需要的能源和各種礦產,而中國則有俄羅斯需要的各種工業消費品。諸如此類,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俄的合作絕非「為了反抗霸權而湊成的臨時組合」,未來,就算新的國際秩序出現,也無法動搖中俄之間的合作關係。
而只要中俄始終都在緊緊抱團,大家覺得俄羅斯還會垮嗎?
至於中俄關係現在到底有多鐵,當下的一些新聞其實已經給出了非常好的佐證。
比如,中俄首腦換屆完成後,都是最先給對方表示祝賀;再比如,俄羅斯商場發生大火後,正是中國最先發出慰問電。
而就在近日,外交部長王毅作為習主席的特使即將訪俄,雖然因為俄羅斯商場大火而推遲了訪問時間,但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中俄這次要商量的事情絕對非同一般,涉及的內容量亦絕對非常大,否則,不可能必須等俄羅斯領導人處理完相應緊急事務後才能詳談!
換言之,中俄現在的合作和政治互信程度已經很深很深,雖然沒有盟約,但因為有諸多互補因素在,兩國的關係絕對比傳統的盟友關係更加緊密。
現如今,特朗普看似春風得意,一邊用貿易戰針對中國,一邊又用「間諜案」針對俄羅斯,殊不知已然是犯了大忌。
說穿了,這種情形只會讓中俄更加同仇敵愾,而當中俄決定聯手干件大事時,可以預見,整個世界都將為此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