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關注我們粉絲頁的人應該會有注意到,前陣子有分享了一篇她 Elsa Tseng (艾兒莎)即將要在烏節路6月8日的新書發表會!
先跟大家說一聲!這一篇絕對不是業配文|廣告文。小編一毛錢也都沒收喔!純粹是想跟各位網友好好說說她的奮鬥史。希望能透過她的努力能啓發各位在新加坡努力工作的網友們。
1988年出生! 25歲到新加坡工作,26歲出版兩本著作,27歲創辦 Jobaway,娘娘面膜,而夢想就是在50歲前創辦學校。
大家都是一樣在新加坡工作的,爲什麽差這麽多?甚至有些人在每個月月底的時候還擔心著自己的口袋即將要破洞了?我相信你看完她的書之後會對自己的生活更有了解一點。
如果你對你的生活還很模糊,不知道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麽,不知道該如何改善自己糾結的生活,請你看一下此書。這一本不是讓你一夜致富的書,但絕對能讓你一夜長大。
我們的粉絲頁除了新加坡之外特別多大馬的網友,所以這邊,特別跟她要到了對于馬來西亞人的想法,希望能對各位網友有所啓示!
(管理員也是掏腰包買了一本)
馬來西亞年輕人給我的啓示
來到新加坡後,我才第一次對新加坡這個國家有大概的認識,也大概理解到馬來西亞年輕人的普遍處境。馬來西亞年輕人的痛點,其實跟台灣年輕人滿像的,一樣都是在自己的國家無法找到活口薪資、甚至是在最近這很不僅氣的兩三年,他們所身處的家鄉中,更沒有什麽工作機會,因此,就放下一切的遠赴星國尋找夢想。
馬來西亞人天性樂觀性情又好,我剛到新加坡時,最快交到的朋友、打入的圈子,也都是來自馬來西亞的年輕人。
所以,在我跟幾個從槟城、新山、東馬過來星國工作的朋友認識時,聽到他們的故事,我才發現了那個時空交錯的有趣點。
大概跟我同年齡的幾個朋友,他們雖然手中都滑著iphone和ig,玩著臉書和各種交友軟件,一樣偶爾念一下政府、念一下雇主、嚷嚷著新加坡物價高存錢難,卻一直把計劃要回家的日期,往後推。
直接跟我本身的案例與多數從台灣來到新加坡工作的年輕人做比較,明明我們在這國家也是”外勞“,也一樣生逢臉書與互聯網通訊猖獗的時代,但卻因爲馬來西亞的政治與地理環境,跟台灣還是很不一樣,讓我們兩國家的年輕人,身長背景産生很大的差距。
這些來自馬來西亞的年輕人,在家鄉,並不是過著太過優渥的生活,我認識那些跟我一樣年紀的他們,每個月在新加坡領到薪水,必定會寄一些錢回家給家人,給爸媽、甚至給家中其他更小的弟妹,供他們上學; 有些人也決定繼續留在新加坡成家生子,所以生活很節省的爲自己在這國度的未來鋪路。
一樣年紀的我跟他們相比,他們有種非常毅然決然的態度,去面對自己在異鄉打拼這件事。也不管各種難題與痛苦來襲,都還是相對樂觀的計劃著怎麽運用所賺的新幣。
在新加坡的短短六年間,雖然我才認識不到50個馬來西亞朋友(至少有深識到了解他們家庭背景與環境的),但我對他們的正面樂觀性格與生活態度非常敬重。這50幾位朋友中,其中有一半的年紀都還比我小,但寄回老家的新幣薪資,卻沒有一個比我少過。
其中還就有5個馬來西亞朋友,在有點小錢的時候,就出錢帶著家人和老父母,從馬來西亞出發,來台灣旅遊度假,犒賞自己。
馬來西亞年輕人著實的教會我,愛,能給出的的力量,可以有多安穩和實質。他們普遍在老家中的家庭環境沒有比我們好,所以在一些台灣年輕人,還在大肆的嚷嚷著要不要當台勞、還是要不要去這樣辛苦的國家受苦時,別人咬著牙,正在直接的努力著,只因爲他們沒得選擇,而不是像某些台灣人,連到了新加坡,還在當媽寶。
三年前,我在新加坡當過一小段時間的仲介,那是我對一群爲數不少的台灣媽寶有過真正接觸的時期。記得當時遇過最多的,就是與大專院校的學校企業實習,每次都會在成群的台灣學生過來幾批後,發現好幾個(至少我在六個月內,就親眼目睹四個人),到新加坡工作後,因爲無法適應這裏的環境與工作壓力,真的就打給我或是老師,嚷嚷著要找媽媽,曾經有一個媽媽,還打來跟我們說,請我們幫兒子找更輕松的工作,或是要我們反去把薪水拿給雇主,要他對兒子好一點。
曾經還有一個案例,是那個男生跟雇主吵架,就想要隔天立刻回台灣,但在新加坡辭掉工作,並不是像在台灣一樣,說走就走,還有很多工作准證取消的程序要跑,當我們這樣跟他講的時候,他氣的一直罵,還說要我們直接打電話給他的媽媽,我們照做了,但令人驚奇的是,他的媽媽在電話中,跟我們講,他真的希望兒子能成長,他願意每個月給我們薪水、也給兒子很多的薪水,只要兒子繼續待在新加坡。
當然,每個人的家庭都有自己的問題,每個個體、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功課要學習,我也沒有覺得自己比媽寶好到哪裏去,所以也不想真的對哪些案例作出批評。我自己,在剛來新加坡時,因爲太多挫敗與痛苦,又覺得雖然這樣忍過去很厲害,帶又常常想要維護自己的自尊,每次在跟其他星國朋友聊天時,我也會不經意地丟出幾句“反正我回台灣,真的沒工作的話天天吃媽媽煮地、住家裏,也餓不死。新加坡憑什麽這樣對我哼!”、“反正我可以隨時回台灣,誰怕誰”這樣愚蠢又沒有責任感的話。
現在,長大了,看懂事情與自己必經的曆程了。
也在這樣的兩大群年輕人的普遍情況比較下,我確實感受到,馬來西亞年輕人因爲跟我們的生長環境比較不同,在對待自己的責任時,是成熟且懂事的,是比我們還要穩定的,多數的他們在新加坡工作,其實是非常辛苦的,但我這幾個馬來西亞朋友,卻鮮少真的就這樣放棄,或打道回府。
這一段,除了總結我在新加坡的曆程中,所看到那些堅持下來的馬來西亞年輕人,也希望能對他們表述,我對他們的敬重。
我會說,任何去新加坡工作的年輕小朋友,都很應該去認識他們、跟他們結識,去親眼看看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這些事。而這些見識與視野積累,我認爲比爭論那幾千塊台幣的薪資的累積還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