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國史上最年輕的天文科技博士,助中國北斗衛星定位系統與美國分庭抗禮,35歲的《北斗WAZE女神》徐穎博士震驚全球!
去年6月,一段由中科院拍攝的北斗導航衛星定位系統科普視頻在網上意外走紅。視頻中的80後美女主講———中科院建院以來最年輕的研究員和博士生導師徐穎,迅速成為網友心中「兼智慧和美貌為一體的女神」,很多人表示「給跪啦」。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段視頻中,徐穎還澄清了「北斗系統被清華女生破解送給美國」的謠言。她用戲謔的語氣調侃:「如果…
去年6月,一段由中科院拍攝的北斗導航衛星定位系統科普視頻在網上意外走紅。視頻中的80後美女主講———中科院建院以來最年輕的研究員和博士生導師徐穎,迅速成為網友心中「兼智慧和美貌為一體的女神」,很多人表示「給跪啦」。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段視頻中,徐穎還澄清了「北斗系統被清華女生破解送給美國」的謠言。她用戲謔的語氣調侃:「如果想破解軍碼系統,我們可能建議一些更簡單的方式,那就是造時空穿越機穿越回到北斗軍碼設計的時候,在旁邊偷聽好了。」
徐穎的演講整體上深入淺出、形象生動,而且她還引用了一些網絡流行語。為了表示衛星導航系統頻率資源的稀缺,她說,「頻率資源不是你想買就能買」;為了體現安裝「北斗」系統後我國的精確打擊能力,她說「由上千米變到幾十米這樣一個量級範圍,連小動物也被嚇壞了」;為了說明自己工作的忙碌程度,她說「作為一個北斗科研工作者,我想我和大家友誼的小船已經翻得連木頭都沒有了」。
隨著視頻走紅,徐穎備受網友關注,相關視頻和新聞下方,動輒評論數千、點贊上萬。《人民日報》亦發文指出「科普需要更多『 徐穎』」,「希望有更多科學家們,不妨都學學徐穎,在追求高精尖科技的同時,也注意用通俗語言與公眾分享」。
近日,徐穎接受記者專訪,分享了她的成長、工作和生活經歷。
父母管教不嚴 高考考得「很不好」 徐穎並不認為她是學霸,「我的成績並不拔尖,一般在班裡也就10名左右」。
1983年,徐穎出生在四川省的一個縣城。從小父母就忙,對她的管教也不嚴,偶爾關心的也是她的成績。作為獨生子女,徐穎並未放任自流,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以後就一個人安靜地看書。
小時候,徐穎也沒想過長大了就非要做什麼。雖然作文里也曾寫過「長大了要當科學家」之類的話,但只是因為「不這樣寫老師那裡過不了」。 這樣的狀況持續到了高考。徐穎高考考得「很不好」,好在父母並沒有給她太大壓力。 徐穎還是決定去上學。「考不好不代表一輩子過不好,日子還長著呢,人生也許還會有其他選擇。」談及當時的決定,徐穎如是說。
1999年,16歲的徐穎來到北京信息工程學院(現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讀書。2003年本科畢業後,又考取了北京理工大學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的碩博連讀繼續深造。
2006年起,在導師指引下,徐穎開始接觸「北斗二代」一期工程;2009年博士畢業後,順理成章進入中科院工作,繼續從事北斗導航衛星定位系統研究。
在進入中科院六年後,2015年,徐穎被聘任為博士生導師、研究員,成為中科院建院以來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研究員。不過,「目前還沒有帶學生」,徐穎說。
做科普視頻 話語要接地氣 去年「三八」婦女節過後不久,中科院網絡中心承辦的科普講壇組織了一個女性專場,邀請六七位女科研工作者進行一個演講形式的科普,他們找到了徐穎。之前從未作過類似演講,不過徐穎還是答應了。
徐穎發現這個任務並不輕鬆。領導雖然沒有規定講什麼,但也沒有現成的模板可參照,作為科研單位,很多東西都是涉密的,什麼該講什麼不該講自己心裡得有個數。 作為研究北斗導航衛星定位系統的一分子,當然要講北鬥了。
「北斗是什麼」當然要講,「為什麼要建北斗」也必不可少,還有「北斗的用途」,對用途進行科普是讓大家了解北斗運用北斗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方式。 還講什麼呢?同學的一則微信讓徐穎想起了肇始於2011年、影響延續至今的一場風波。
當時,媒體一則「清華女生破解北斗系統送給美國」的報道讓「北斗」團隊遭受前所未有的質疑。看到這樣漏洞百出的報道,徐穎和她的同事們也沒有當回事,況且不久就有人出面澄清,他們覺得這場風波很快就會過去。沒想到,此事每隔一段時間就被翻出來炒一次。徐穎想,這次一定要講一講。
這是一場面對大眾的講座,講專業了大家聽不懂,講通俗了邏輯有瑕疵,會被圈內人詬病,思來想去,徐穎還是覺得應該講得通俗易懂、具有一定故事性。「科學要走下神壇,現在大家覺得北斗很神秘,但是,北斗要走向應用,大眾不了解、不認識怎麼可能去用呢?」 內容和方向定了以後,徐穎開始寫演講稿。科學的內容自然不在話下,接地氣的話語也必不可少,抽空就改一改、背一背,不忙了就拿出來看一看,直到臨上台前最後一刻,才最終敲定了演講稿。
演講安排在了北京聯合大學的一個小禮堂,試講了一次,就正式開始了。面對台下的200多名觀眾,徐穎沒有怯場,演講很順利,中間不乏一些金句。當然,不緊張是假的,在等待PPT翻頁的時刻,她不由自主地抿嘴唇、摸鼻子,還有個別字句語速突然加快。 演講視頻錄好後,徐穎傳給了遠在四川老家的父母看,他們說完全看不懂,而且也不關心,他們關心的是,女兒可以歇一歇了吧,不能老加班啊,最好每天下班就回家。
徐穎小時候總感冒,讓父母總擔心她的身體吃不消高強度工作。 令徐穎和她的父母以及中科院的同事沒想到的是,這則科普視頻在被網站編輯將標題改為「中科院美女博導回應清華女生……」後瞬間火爆網絡,僅在騰訊視頻一個平台的點擊量就達到548萬次。 身邊的人都為徐穎感到高興,有認識的人在微信上轉發,跟她說「總算明白了你是幹什麼的」,還有人說「讓我們家孩子讀你的研究生吧」。郵箱裡也會收到一些學生的郵件表示想要選徐穎做導師。 徐穎自己心情卻挺複雜的,「這不是我講的核心內容,卻因為這個達到了傳播效果。」
心情很差時 就去買買買
正如前文所述,從小徐穎並未想過非要做科學家,但從研究生選擇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接觸到北斗導航衛星定位系統,到畢業後一直從事北斗科研工作,徐穎覺得,還是有一點興趣在裡頭的,而且工作也能帶來一些成就感。
「社會給了科研工作者發自內心的支持和敬意,這是從事其他崗位所不能有的。」對於演講視頻評論區中網友的讚譽,徐穎認為這也是她堅持的動力。 但徐穎覺得不能把這定義為一種犧牲。「如果一份工作又忙又累,收入也不高,做得也很鬱悶,我想我是不會幹的。科學家並不是很苦的,我的理念是快樂科研。
現在的科研隊伍很年輕,科研氛圍也比較輕鬆,大家都是一樣的80後、90後,科研也只是一種工作而已。以前社會上一提起科學家就是白襯衫、黑褲子、中山服、黑框大眼鏡,面容清瘦,騎著一輛老式自行車,事實上並不是那樣。不是說一定要把為國家做貢獻和自我犧牲等價起來,而應當把為國家做貢獻和自我發展等價起來。」徐穎一口氣說了很多。
事實上,搞科研工作是很枯燥的,然而當努力了很久卻失敗的時候,徐穎並不會很抓狂,從小獨自成長鍛鍊出的心理素質讓徐穎很堅強。在演講中徐穎曾透露,她有一個特別的愛好,在狂風大作暴雨如注的雷雨天,一個人在家看恐怖片。
當然,每個人都會有心情很差的時刻。這時徐穎的選擇和別的女孩也沒什麼兩樣:「那我就去買買買,買很多自己喜歡的東西,心情就會好起來」。
對話 我們不能受制於人得有自己的導航系統
南都:你所在的團隊都跟你一樣年輕嗎?
徐穎:我們室平均年齡不到30歲,好多是1988、1989年出生的,還有一個沒畢業的學生,是90後。
南都:你們團隊主要是做什麼的呢?
徐穎:主要包括衛星系統差分定位、多源融合定位技術和信號體制技術等方面。
南都:已經有了G PS,國家為什麼還要投巨資建「北斗」系統?
徐穎:衛星導航技術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大科學技術,我們不能受制於人,我們也得有自己的衛星定位導航系統。
南都:「北斗」在生活中有什麼運用?咱們用的一些地圖app,是基於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嗎?
徐穎:是這樣。地圖定位的工作原理分五步,第一步建系統,第二步製作接收設備,第三步做地圖,第四步提供位置服務,第五步用戶交互。我們「北斗」系統現在做的是前兩步,地圖公司做的是後三步,用哪種導航系統取決於接收設備,通俗說就是取決於手機。
南都:目前「北斗」系統發展到哪一步了?
徐穎:現在已經是「北斗」二代了,同時具有定位和通信兩個功能,而GPS系統只有定位功能,我們的「北斗」一代就有定位功能了。
南都:將來還會有「北斗」三代嗎?
徐穎:應該不會了,我們現在的規劃就是到2020年全部建成運營。不過也說不準,沒有「北斗」,還會有其他代號的科學計劃。
南都:到2020年,「北斗」就不需要研究了嗎?
徐穎:不會的,還有很多要研究,「北斗」系統出於歷史原因有它自身的技術局限,我們需要再進一步研究做一些必要的彌補、增強和備份,使得系統更可靠。而且,我們也做一些基於手機定位的接收設備等民用服務。
受到傳統觀念影響,華人社會的女性科學家數量遠不及歐美社會,但近年來在觀念逐步開放後,有愈來愈多女性學子在多個科學領域上取得優秀成績,成為獨當一面的科學家。其中一位即是大陸中科院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師之一的徐穎。
被外界稱為「北斗女神」的她,不僅是一名學霸、更是一名才貌兼具的科學家。
現年35歲、出生於四川省的徐穎,大學高考並未取得外界「優異成績」,考取北京資訊工程學院,她自己從不認為是名「學霸」。2003年畢業後,轉入北京理工大學,就讀信號與資訊處理專業,直攻博士學位。博士就讀期間,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始接觸「北斗一代」衛星工程,也因此讓她在取得博士學位後,成為中國科學院優先網羅的對象,繼續從事北斗導航衛星定位系統研究。
從2009年進入中科院工作,徐穎在2015年被聘為博士生導師、研究員,成為中科院建院以來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在光電研究院工作至今,經手的研究經費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主要研究在複雜環境下,如何輔助北斗系統實現,連續高精準定位的多源融合導航增強技術,曾入選大陸首期遙感青年科技人才創新資助計畫。 除了忙於科學研究,徐穎也開始上電視進行科普教育。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執行計畫,1994年啟動第一枚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北斗一號)的研製工程,大陸要擺脫當前高度倚賴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的限制。隨著相關技術的突飛猛進,目前聯合國(UN)已認定,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NASS)和歐盟伽利略定位系統(Galileo)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四大核心供應商。
從2011年開始對中國大陸用戶提供導航服務、隔年擴大範圍至亞太地區。2015年大陸航天局開始升級北斗第三代計畫,北斗衛星第三代導航系統,將由35顆衛星組成:包括5顆靜止軌道衛星、27顆中地球軌道衛星、3顆傾斜同步軌道衛星。
不過,對於徐穎來說,相較於研究技術挑戰,更讓她傷腦筋的是各種「科普」節目。隨著北斗衛星逐漸擴大民用範圍,開始有媒體找她解說北斗衛星系統的奧秘。講太專業又怕大眾聽不懂、講簡單也擔心落於俗套,徐穎最終找到折衷方法,她認為,「科學要走下神壇,現在大家覺得北斗很神秘,但是,北斗要走向應用,大眾不了解、不認識怎麼可能去用呢?」
當時在北京聯合大學的演講很成功,光是在騰訊視頻一個平台的點擊量就達到548萬次。 被稱為大陸「北斗女神」的科學家徐穎, 私底下,徐穎也和一般女孩沒兩樣,「心情不好時會去採購。」但她並不認同,科學研究工作就必須又累又沒有生活品質,「如果一份工作又忙又累,收入也不高,做得也很鬱悶,我想我是不會幹的。科學家並不是很苦的,我的理念是快樂科研。現在的科研隊伍很年輕,科研氛圍也比較輕鬆,大家都是一樣的80後、90後,科研也只是一種工作而已。與其說為國家做自我犧牲,不如反過來,在研究同時、也讓自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