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拾遺
上個星期,淡馬錫控股脫售兩家電信公司的股權給新電信,總值24.7億元。在這筆交易中,新電信以每股4.16元的價格,向淡馬錫配售總值16億元的新股,余額以現金支付。換句話說,淡馬錫在這筆交易套取現金8.7億元。
淡馬錫如何使用這筆資金,進行資本循環?一家證劵行猜測,淡馬錫可能爲勝科海事私有化做准備。目前,淡馬錫通過勝科工業,持有勝科海事61%的股權。淡馬錫也分別持有勝科工業及吉寶企業49%及20%股權。
多年來,市場人士猜測,淡馬錫最終將會重組旗下海事公司的股權結構。這一兩年來,海事業進入嚴酷且漫長的寒冬,相關的傳言再度興起。兩個月前,淡馬錫脫售了海皇輪船的所有股權。上個月,淡馬錫獻議全面收購SMRT,更引發市場人士的聯想。
然而,勝科工業和吉寶企業在2001年下半年商討船廠合並計劃告吹後,似乎再也沒有就這件事進行正式的接觸。另一方面,對淡馬錫而言,資本循環的渠道很多;單僅全面收購SMRT, 淡馬錫就得斥資12億元,遠超過它從新電信交易套取的現金。
盡管如此,淡馬錫重組及私有化旗下公司的傳言,將繼續牽動本地股市。畢竟,淡馬錫直接及間接持有多家藍籌股的控制權。淡馬錫的企業動作,將影響許多股民。
市場人士對公司兼並及私有化的猜測,樂此不疲,原因是這些企業動作能爲股民提供賺錢的機會。收購者在股市進行全面收購時,收購價要高過當時的股價,收購才有可能完成。一般上,收購價會比收購前夕的股價,高出兩三成。因此,投資者若在收購消息宣布前夕買進相關的股票,在收購消息宣布後賣出,都有斬獲。
例如,建築及房地産發展商森聯控股的大股東,兩個星期前獻議以每股1.08元,進行全面收購及私有化。這個收購價比消息宣布前夕的最後閉市價高15%,而比過去六個月的平均股價則高出27%。據公司文告,收購價是該公司上市以來的最高價。因此,現有的股東都獲利。
然而,在收購案例中吃悶虧的投資者,也不乏其人。淡馬錫全面收購SMRT,引起一些小股民的不滿,便是一例。
淡馬錫以每股1.68元獻議全面收購SMRT,並准備將它從股市中除牌。雖然這個收購價比消息宣布前夕的最後閉市價1.545元高出約9%,也比52周以來的最低價1.12元高出50%,但你若在2010年買進SMRT,持守至今,那就要吃大虧了。
在2010年,SMRT最低閉市價是1.86元,而最高則達2.33元。即使是去年2月,SMRT的股價也達1.80元,還是比收購價高。
雖然分析員普遍認爲,以SMRT目前的估值及未來的前景來看,淡馬錫的收購價是合理的,但那些在高位買進SMRT股票的投資者,顯然認爲收購價過低。對于一般的投資者而言,收購價是否“合理”,取決于他們是否賺錢或是虧錢。如果是虧錢,他們甯願長期持守,以期待柳暗花明的美景出現。
但現實是,這個決定權往往不在小投資者手上。收購者通過協議安排的方式獲得75%的股權支持,或是通過全面收購的方式獲得90%的股權,便可進行強制收購。那些在高價位買進股票的投資者,最終也只好接受收購獻議,少輸當贏。
趁低價將公司私有化
在市場低迷的大環境下,相信會有更多大股東趁低價將公司私有化,特別是那些資産受低估的公司。對于小投資者而言,若能在收購消息宣布前夕買進這些股票,並在收購消息宣布後套利,是絕佳的情景。然而,這種機會可遇不可求。
退而求其次,在高位買進股票的投資者,如果感覺到這些公司可能會除牌,或許應趁目前股市低迷的時候,以較低的價格補倉,將平均成本拉低。那麽,即使無法從收購中獲利,也至少可減低虧損。
當然,在補倉時,投資者應選擇那些基本面較強的公司,畢竟這些公司才能受到潛在收購者的青睐。對于那些債務高而又有倒閉風險的公司,投資者還是避開爲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