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
施安祖
Andrew Swan
亞洲股票的盈利預期于過去五年被顯著下調,而最近盈利下調的迹象放緩,情況令人鼓舞。
雖然背後的原因可能是市場重設早前的偏高預期(不論是基于印度推行改革計劃的潛力,或是中國互聯網行業起飛等因素),但也反映區域企業在資本開支和股本回報率方面已較有紀律性。
再加上需求初現上升迹象,令我們更感樂觀,並且相信供需環境將可逐步回複平衡。這有望推升亞洲企業的定價能力,以及股票長遠的可持續回報。
近年來,由于令人失望的宏觀趨勢拖低需求,加上供應過剩,亞洲企業的收入表現相比環球金融危機時更爲疲弱。由于公共財政和貨幣政策相對傾向緊縮,加上中國的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率由18%降至6%,以致亞洲區的資産周轉率(銷售/資産)由2010年的90%大跌至2015年的60%,拖累股本回報率在同期由16%下跌至11%。
財政政策變得較爲寬松
不過,好消息是大部分亞洲市場的實質利率最近已回落,而大部分財政政策也已變得較爲寬松;中國生産物價指數的通縮情況緩和,從而帶動GDP回升。隨著需求回穩和資産價值下降,相信亞洲在未來兩三年的資産周轉率很可能出現回升。
需求方面,盡管過去數年經濟調整令GDP增長趨勢回落至較實際的水平,但領先的經濟指標現已展現反彈迹象,例如水泥需求、建築和房地産銷售。
以印度爲例,水泥和電力需求極爲強勁,而石油需求也攀升至過去20年來的第三高位。
同樣地,中國的領先經濟指標也呈上揚之勢,當中包括挖掘機和重型汽車銷量、新屋動工率和住宅銷售等。
供需漸趨平衡
至于供應方面,由于市場對前景過度樂觀,而且連年擴大資本開支,因此亞洲區內的産能十分充裕。
過去幾年,中國的經濟增長強勁,令區域企業紛紛大舉擴充産能、興建工廠和增加庫存。這突如其來的供應劇增遠超需求,引致貨品價格受壓並帶來通縮期,而利潤壓縮則導致預期重設及盈利預測下調。
在供應大增的情況下,亞洲企業近年努力消化需求和減少資本開支。
除了中國推行供給側改革以改善産能過剩情況外,區域的行業整合活動也突顯出,企業現時的焦點已從推動銷量增長轉向提高邊際利潤和回報。
由于大部分國家減少投資,亞洲地區(除日本外)的資本開支占GDP的比率已由2012年的40%下降至今年預測的37%。市場競爭放緩及剩余産能降低應對企業邊際利潤有利。故此,我們已留意到區域開始重現通脹,企業也重拾定價能力。
企業回購股票提高股息
礙于企業對未來的需求缺乏信心,即使利率處于曆史性低位,企業甯可保留現金亦不願投資于業務。
不過最近此情況開始出現逆轉,越來越多亞洲企業開始運用現金回購股票和提高股息,尤其在韓國,當地家族企業集團終于順應投資者的要求,促使韓國KOSPI指數成分股的股息支付率去年顯著上升21%。
以三星爲例,最近已第四度回購股票,而現代汽車也承諾未來將逐步把股息支付率由8%大幅提高至30%。
此外,日本企業治理也越來越重視股東利益,多家公司包括NTT、三菱和豐田等也更看重回購股票和分派股息。由此可見,過去數年舉步維艱的亞洲股市,也許已經出現曙光。
總括而言,亞洲現已處于轉折點。相信借著改善資本管理和嚴格控制産能,並配合區域需求逐步複蘇,將可爲亞洲股票的未來打穩根基,持續爲投資者帶來較佳回報。
(作者是貝萊德亞洲股票
團隊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