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歡慶成立110周年志慶系列
社會文教 團結族群
總商會獎學金頒發的,不是一份金錢。它所頒發的是一份社會責任、一個中華文化優良傳統的傳承、一股社會中應該互相幫助、互相扶持的精神。雖然曆經百年,總商會仍堅持創會宗旨,不變初心。
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在推廣教育和文化方面努力不懈,包括頒發獎學金給在籍大學生,尤其強調要給因家庭財務面對升學感受壓力的學生伸出援手。這是總商會推動文化教育事業的三大主軸之一——積極培育英才的重點項目。其他兩大主軸是促進種族和諧和推動國民教育。
總商會副會長、星雅集團執行主席吳學光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華商所秉持的中華優良傳統之一,就是一定要讓孩子接受良好教育。不論父母再怎麽辛苦,孩子的教育絕對不能忽視。
本地的獎學金林林種種、不一而足,而由華商荟萃一堂的總商會所頒發的獎學金,從精神層面和所發揮的具體功能來說,更顯得與衆不同和意義非凡。
談到總商會獎學金的獨特之處,吳學光說:“我們意識到,多數的獎學金,就只是獎學金,除非他們有合約的約束,說你拿到獎學金要回到某某部門或機構去工作多少年等等,但期間好多發獎學金的機構都沒有跟學生有太大的互動。總商會獎學金的特點,是跟學生保持密切的互動,我們各種的活動都有邀請他們來參加;他們有什麽困難也可以跟商會提出來,進行溝通。”
他表示,大學生可以在求學的三年間通過跟商會企業家的溝通、跟董事的接觸,以及到企業去實習的機會,得到比其他獎學金得主“更優良的商會文化傳承、更實用的工作經驗,也更實際地得到在社會上拼搏幾十年的企業家給予他們的引導”。當中以總商會110年來所傳承的文化精神尤爲重要。
人才培養靠百年積累
吳學光指出,真正的人才培養要靠百年的積累。在百年傳統的基礎上,總商會近年來按照時代所需,在獎學金的規模、形式和受惠對象方面,作出了調整和革新,分別是頒發給馬來和印度族學生、擴大大學合作對象和讓獎學金的用途更多元化。
獎學金擴大用途的例子包括國立大學中文系用獎學金支持學生進行對先賢的研究,或到中國開拓視野。總商會從2008年起也頒發獎學金給華僑中學學子,培養雙語雙文化人才。
他說:“總商會非常關注如何爲國家培養多元背景的人才,滿足各行各業的需求;如何通過有效的機制,讓年輕人充分施展才華,無論學曆高低,都能爲社會做出貢獻。”
爲五所大學各設獎學金
配合成立110周年,總商會加大支持教育事業力度,最近宣布改革現有獎學金制度,成立1500萬元的全新大學獎學金捐贈基金,資助本地大學優秀生。
總商會會長蔡其生在本月9日舉行的中秋晚會暨大學獎學金捐贈基金成立儀式上宣布,將在本地五所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新加坡科技與設計大學及新加坡理工大學各設立120萬元的捐贈基金,共600萬元,加上政府配對資助,基金總額達1500萬元。每所受惠大學從明年起,將有至少兩名中華總商會大學獎學金得主。
蔡其生致詞時說:“獲得獎學金的學生,將得到連續三年的學費支持,有更多機會參加總商會的各項活動,得到商界前輩的指點。這是難得的人生體驗。”獎學金以申請者大學第一年學分爲審核標准,每年資助得主1萬5000元,爲期三年。“總商會改革實行多年的獎學金制度,就是想帶個頭,號召更多商家和商團參與人才培養的過程,讓年輕人走出校園時,成爲真正的實用型人才。”
談到獎學金改革,吳學光表示,商會捐出的款項是給大學設立基金,而本金將不會被動用,本金産生的利息或投資才用來頒發給學生。這意味著,基金可長遠地維持下去。此外,獎學金申請者的面試、遴選,也讓大學以本身專業和根據實際需求去進行。
時代情感帶動國民教育
總商會推動文教的第三大主軸是國民教育,吳學光表示,有形實體和時代情感是構成國民教育的重要成分。從1967年2月15日開始,總商會每年風雨不改地舉行日本占領時期死難人民祭禮。年複一年不間歇地推動這項國民運動的目的,是爲了提醒世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他引用建國總理李光耀的話說,建立紀念碑不是要撩起舊日的仇恨火焰,而是要紀念在一場曆史大災難中死難的同胞,並提醒人們對任何新威脅保持充分警惕和戒備。
“2013年,這座紀念碑被列爲國家古迹,在讓我們保留珍貴的國家記憶的同時,也強化新加坡人的認同和歸屬感,是我們身份認同和共同記憶的重要部分。”
在今年的第49屆日本占領時期死難人民祭禮上,總商會爲了支持國防社區聯系咨詢委員會的“#再也不會”運動(#Never Again),也同時舉行了這項運動的啓動儀式,提醒人們居安思危,強化人們對全面防衛的意識,以及呼籲社會大衆加強對國民服役的支持。
取之社會用之社會
隨著時代改變,總商會也在與時並進,但是總商會所改變的,只是完成使命的方法,其促進工商業發展、經濟繁榮、文化教育活動與社會服務的宗旨和使命,從來沒有改變。
中華文化的傳承始終是商會百年來堅定秉持的方向,但是時代在變化中,文化尤其是新加坡的文化也出現各族的相互融合。
吳學光指出,總商會獎學金也頒發給馬來族、印度族。因此,總商會發展文教事業未來的大方向應該是更具包容性、朝更多元文化邁進,這也符合新加坡的建國宗旨。
他說:“在強化新加坡多元文化的融合時,我們應該繼續發展和深入了解自身的文化,讓它更具活力,同時也去了解各族的文化。在各族文化不斷融合和相互吸收的過程中,新加坡多元文化的社會特色將進一步得到深化和鞏固。”
吳學光重申:“整個總商會的精神還是‘取之社會,用之社會’,提高企業的文化素養、道德規範和社會責任。百年來,總商會基本上一直是圍繞著這樣的一種行爲守則、這樣一條思路,來領導新加坡的企業和華商,互惠互助是總商會這麽多年來在企業之間所發揮的作用。”
承前啓後,繼往開來,總商會在文教事業的推動上,將在百年所建立的穩固基礎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繼續爲社會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