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交所資料顯示,今年6月至9月有三家公司在新交所主板IPO,五家在凱利板,共籌集到6億4539萬元,與第二季的15億5032萬元相比,減少58.4%。
陳愛薇 報道
新加坡第三季共有八個首次公開售股(IPO),集資總額環比減少58.4%,專家對接下來的IPO活動持謹慎樂觀態度。
根據新加坡交易所(SGX)的資料,今年6月至9月有三家公司在新交所主板IPO,五家在凱利板,共籌集6億4539萬元。今年第二季新交所有三個IPO和一個第二上市,籌獲約15億5032萬元,主要來自星獅物流工業信托(Frasers Logistics & Industrial Trust)。
去年第三季新交所在凱利板有七個IPO,共集資1億1485萬元。
安永(EY)新加坡執行合夥人兼亞細安分區執行合夥人羅錦偉受訪時表示,許多國家都爭取企業在自己國家的交易所挂牌,所以新加坡的跨境IPO相應減少。此外,本地向來表現強勁的兩大領域——岸外海事和大宗商品,短期內也難以回彈。
房地産投資信托(REIT)倒是還有發展空間,他表示:“世界各地的房地産業者,還是有可能打包部分資産在本地挂牌,畢竟我國在稅務、監管框架等方面還是占有有優勢。當然,這也要考慮到估值和收益率等因素。”
由于整體市場條件欠佳,羅錦偉對本地接下來的IPO活動持謹慎樂觀態度,並認爲目前已見回暖,但還可以更好。他也表示:“新交所做了許多努力,如推動二級上市。我們的金融科技、數碼科技、創投公司迅速崛起,給它們多兩年的時間邁入成熟期,相信新交所會迎來這些領域的IPO。”
安永最新發出的“第三季全球首次公開售股趨勢”報告顯示,雖然經濟基本面有所改善,但地緣政治帶來的不確定性,造成今年IPO市場發展緩慢。今年1月至9月全球集資總額同比下跌39%至794億美元(約1084億新元),交易也下跌23%至704宗。
從第三季表現來看,全球IPO集資總額爲354億美元,同比增加84%,環比起16%。交易量達252宗,同比起21%,環比則跌4%。
第三季亞太區域IPO市場作出最大貢獻,集資總額環比增長138%至242億美元,占全球的53%;交易量環比也起41%至176宗,占全球的69%。中國依然領先,日本、澳大利亞和韓國也明顯更加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