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個人的信息裏國籍悄咪咪改成了新加坡。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海底撈的創始人張勇一家。
海底撈這個火鍋品牌,1994年起家,近年來隨著大衆傳媒的興起以非常誇張的擴張速度在全國各地鋪開。讓人不得不感慨能把一個火鍋店做成這樣的張勇的本事。一個火鍋店可以很成功,也可以打造出一個網紅店和連鎖品牌,但是像海底撈這樣將自己和其他的所有火鍋品牌區別開,甚至打造出一種獨有文化的可以說前所未有了,而且最可怕的是這種模式已經不能複制,沒有誰能做出第二家海底撈。
9月3日,海底撈更是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並更新招股書,聯席保薦人爲招銀國際和高盛。頓時之間海底撈又一次的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說實話,小編確實沒有想到一個從四川麻辣火鍋起家的火鍋店在沒有經曆過業務拓展的情況下,居然能夠走到港交所上市的這一天,甚至是請到國際資本高盛背書。
不過我們也卻是不能忽視海底撈的撈金能力,這是一個將“區別營銷”和“文化營銷”做到了極致的企業。在現如今的語境之中,尤其是二線城市去吃海底撈和去吃火鍋竟然已經有區別開來的架勢。話句話說海底撈似乎已經是區別于火鍋的另外一項獨特的飲食産品。
我想海底撈把無微不至服務作爲引流品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此後哪怕是吃“海底撈”文化的老本,估計都能催生出一個體量龐大的企業。
接下來,我們還是通過市場報表來具體的說一說海底撈的撈金能力,從招股書上我們可以看到,海底撈2018年上半年營收爲73.42億元,上年同期爲47.56億元。
現在不妨再來看一下海底撈近來年的數據實在叫人難免感到恐怖:
海底撈2018年上半年來自一線城市的收入爲18億元,來自二線城市的收入爲34.67億元,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的收入爲14億元。
海底撈2017年上半年來自一線城市的收入爲14.27億元,來自二線城市的收入爲23.39億元,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的收入爲6.36億元。
由此可以看出,來自二三四線城市的收入正越來越成爲海底撈重要的收入構成部分,收入增長幅度大幅超過一線城市。
從顧客人均消費來看,2018年上半年來自一線城市的最高,爲106元,二線城市爲94.2元,三線及以下城市爲91.8元。
但二線城市的翻桌率最高,達到5.1,一線城市爲4.9%。
海底撈2018年上半年期內盈利爲6.47億元,期內盈利爲8.8%,上年同期爲5.53億元,期內盈利爲11.6%。
而在海底撈形式一片大好的時候,張勇夫婦卻選擇移民新加坡。
所以說,又是一個在中國賺錢,賺到之後選擇不再做中國人的故事。這一下又雙叒一次的引發了許多人的不滿,似乎每次有名人選擇移民就會引發一波輿論。
畢竟在中國人的底層文化裏移民就是賣國。
但是越是抵制,越是辱罵。卻越是有這麽多的人,頂著這些移民後的輿論壓力,毅然決然的選擇移民出去,到底爲嘛嗎?還不是因爲比起挨罵,移民賺得更多。
而要說張勇一家爲什麽移民?
糾結這個問題,不如說優秀的人總是會通過自己的努力給自己換一個更好的環境。而且,張勇夫婦和大多數中國企業家在底層商業邏輯上其實並不一樣,他們並不像一個中國的商人。
中國是一個有小農社會基因的國家,這一點就賦予了中國人只求穩定的性格,也就成了中國這個國家的國家性格。
畢竟在小農社會,世界變化沒那麽大,人民只需要求來年風調雨順便可以了。在這樣的社會環境裏創新和打造新文化的成本實在太大,會被認爲是乖張和叛逆,而乖張與叛逆從流傳甚廣的四大名著就能看出來,最終的成長方向不過是與世俗主流和解。
這也就是爲什麽,曆史上的先祖們死死的抓住儒家經典,一用就是幾千年的原因。雖然三千年曆史裏面曆來不乏仁人志士,但是卻大多做的都是對經典再解讀或者延展,試圖通過經典來解決不斷湧現出的新問題。
最終的結果卻是很難進行巨大的社會創新。尤其是明朝以後,更是萬事按祖訓,更是進一步的壓制了社會創新,重農抑商的政策從戰國應運而生,並隨著時間不斷發展,持續了幾千年。
所以商業其實在中國一直處在一個壓抑的地位。
改革開放之後中國人有錢了,但是大多數中國人的投資和經商思維依舊是賺快錢。有些時候回過頭看,明明可以看到很多價值投資或者用心打造企業成功的案例,但是對于大部分的中國人來說卻依舊沒有進行長期價值投資的打算。
因爲要拿出時間和錢去打造和投資一個企業或企業內部文化,實在是風險太大了。中國人骨子裏求穩的基因,總是將這種可能含有超過預期的風險的選項,劃到不值得選擇的區域。
而張勇顯然不是一個在這樣商業邏輯上誕生的商人。
在一個商業被抑制,大企業家會被冠以資本家擺到和人民敵對位置的國家,張勇卻透露出了一種不一樣的商業邏輯。其實近年來不少人非常驚訝于海底撈的成立時間,確實,海底撈真正在國內鋪陳開來已經是10年以後的事情了,許多人認爲這是一家年輕的企業,至少是一個九五後。
但是它卻成立在1994年。
應該說直到大衆傳媒興起的之前,作爲海底撈的創始人張勇一直在打造海底撈文化,並且將這種海底撈文化融入到每一家門店之中。讓每一家門店都保持著高水平的服務水准。
應該說在過去,海底撈的擴展速度有限。
但是當大衆傳媒普及之後,當互聯網高度鑲嵌如生活之後,體驗過海底撈服務的“自來水”們便會在網上自主的産生恐怖的輿論反應,並迅速的成爲文化。口碑創造了巨大的價值,爲優質服務這個引流品帶來了超乎想像的商業價值。
而在這之前,我們應該感慨于張勇用時間和金錢對企業價值的投資,即使風險極大,即使在一個階段內可能顯得遙遙無期。但是就像一棵大樹紮足了根,可能頭三年它只長了數厘米,但是後三個月可能就會以極快的速度膨脹成參天大樹。
中國缺乏這種願意獨創商業模式的企業家,中國有的大多數都是樂于借鑒成功商業模式的企業家。比如說騰訊,一度把“別人爲商業模式試水,我們投入資金借鑒”當成企業文化,並爲之驕傲。
但是我們應該感謝每一個樂于去創新商業模式的企業家。因爲他們或許大多成爲了冢中枯骨,但是成功了一個可能因爲改變整個行業的版圖,並創造無數的可能。
我想,張勇在中國是格格不入的。
我想,這就是爲什麽他移民新加坡。
– –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