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除了中國以外,華族比重最高的國家,新加坡目前共有三個重要民族,分別是:漢族,占新加坡總人口的74.1%,是新加坡的第一大民族,馬來族,占新加坡人口的13.4%,印度族,占新加坡人口的9.2%,其他少數族裔占新加坡約1%的人口。
在東南亞地區,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像新加坡一樣華人占比如此之高,也正因爲如此,漢語和漢字在新加坡才變成最重要的語言和文字。
這其中,和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但也正是李光耀,把漢語推到了今天如此尴尬的地位,作爲一個多遠文化共融的國家,新加坡講究融合共生的民族准則。
所以,漢語,馬來語,印地語並沒有因爲人口的多與少而逐漸強大或式微,李光耀作爲家族出身于中國廣東的新移民,他的中國情結在早期執政期間是有表現的,在競選新加坡領導人的過程中,李光耀曾經多次在公開場合用漢語和中國地方方言中的閩南語進行演講,李光耀的漢語水平還不錯,作爲一個從小接受英式教育的國家領導人來說這很難得。
上一世紀五十年代中國開始發起漢字簡化運動,推出了基于繁體漢字的簡化版,新加坡政府知道後積極響應,上一世紀七十年代,新加坡正式引入簡體漢字並在全國推廣,新加坡至此成爲除了中國大陸之外第二個使用簡體漢字的國家。
簡體漢字,對新加坡影響可謂非常深遠,李光耀在這一點上是很具前瞻性的,因爲簡體漢字的普及,新加坡年輕一代華人學習漢語更加的容易和入手,這有助于他們改變過去對漢字複雜的比劃的原始觀念,漢字的簡化是在基于漢字字意不變的情況下進行的改良,初衷還是爲了提高識字率。
漢語最終沒能成爲新加坡的第一官方語言也和李光耀有極大的關系,李光耀從小在曾爲英國殖民地下的新加坡長大,從小接受的是英式教育,他的父母也都講英語。
他中學就讀于新加坡的頂尖英語學校萊佛士學院,高中畢業前往英國劍橋大學深造,作爲一個深受英國語言,文化影響的三代華人學霸,從小接受英國教育的熏陶成長了他之後在新加坡推行“雙語教育”的重要原因。
李光耀本人也在他的回憶錄《我一生的挑戰:新加坡雙語之路》裏詳細說明了新加坡要搞雙語教育的初衷,“雙語是新加坡取得成功的基礎”“出于政治和經濟因素,必須把英語作爲我們的工作語言”,英語的普及被賦予了更多的政治因素,變成了關乎人們遠大前程的重要砝碼,因爲這些優勢,英語在新加坡得到了廣泛的普及,李光耀也在他的書中爲此感歎到“很少有哪個國家奉行兩種語言如此迥然不同和毫不相關的雙語政策。”
但華人群體在新加坡是占有絕對的主導地位的,新加坡要走向國際化,新加坡要變成世界金融中心,著名的港口,就必須要提升英語這個目前世界第一大普及語言在新加坡的地位。
如果僅僅是強行的要把英語取代新加坡當前所有的通用民族語言,也許這個移民國家早就分崩離析了不複存在了,萬幸的是,盡管英語已成爲新加坡的第一官方語言,但漢語在新加坡的地位同樣牢不可破,廣大新加坡新老中國移民一直都在堅持著漢語文化教育,漢語同時還是新加坡的第二官方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