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彥薇 報道
借由報紙講述一段父女之間的疏離情感,在文字中傳達含蓄內斂的親情關懷。《聯合早報》昨晚在國家博物館舉辦了《爸爸的表情》微電影放映與分享會,導演彭文淳與華文媒體集團數碼總編輯兼《聯合早報》副總編輯韓詠梅暢談制作點滴,並與現場觀衆分享多年來的導演心得。
時長11分鍾的《爸爸的表情》,從一名女兒的角度講述沉默寡言的父親平日專注于閱報和剪報,父女雖在生活中默默關心彼此,兩人卻如同許多傳統家庭般,鮮少對家人表達情感,直至父親離世,女兒才從父親的剪報中重新認識他。
身兼導演和編劇的彭文淳在2005年憑著《歌舞中國》紀錄片,獲得亞洲電視大獎最佳導演獎。1964年出生于台灣的他旅居新加坡20多年,由他執導的中國銀行系列和立邦漆蒙古篇等廣告曾獲國際大獎。
彭文淳在分享會上說,他曾想過以母女、父子等家庭關系作爲故事主軸,然而最終選定父女,是因爲通常父女之間容易産生疏離,不像父子間較容易培養兄弟般的感情,他也從周遭朋友的經曆中發現類似的例子。
他分析,在所有的影像作品中,光線決定了影像的位階、檔次,他的團隊能理解他對光線的執著。此外,好的場景能夠省下打燈的時間,而演員也能在更舒服的環境下發揮,這也是爲什麽女主角溫貞菱能夠表現出極爲細微的表情。
彭文淳說:“這部微電影的‘微’,放在早報這部片子裏,應該是‘微表情’的‘微’,我們所有演員的表情都很細微,或甚至沒有表情,這是我們對這部微電影的定義。”
希望吸引讀者再閱讀早報
《聯合早報》總編輯吳新迪在分享會上說,這次早報改版的目標是保留現有讀者,並且爭取這些年所流失和從未看過早報的讀者,《爸爸的表情》作爲改版的壓軸項目,希望能吸引後者再次閱讀早報。
談及與彭導構思微電影的過程,吳新迪說:“我們想讓電影帶出一個基本的信息,那就是早報這些年來通過多元、精彩、豐富的內容,已經與讀者建立起一種深厚的感情,希望能夠在電影中呈現出來。”
來自香港的姚詠豪(31歲,工教院講師)指出,這部微電影是個很好的教材,從運鏡、燈光可看出導演的深厚功力。他這兩天在課堂上爲學生講解電影當中所運用的技巧引起不少共鳴,也間接讓學生對早報産生興趣。
姚詠豪說:“我從小培養了閱報的習慣,四年前從香港到新加坡工作,經朋友介紹開始閱讀早報。我最喜歡報章中關于小人物的專訪,例如我曾經看過一篇報道介紹在新加坡生活的土耳其人,這些都是拍攝紀錄片的好題材。我也經常與學生分享新聞報道,讓本地學生關心最近關注的新聞課題。”
閱讀早報已有30年的羅紫芬(55歲,兼職食堂助手)說,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情節,是女兒誤會父親只顧著閱報,不願花時間與她溝通,其實父親只是不善表達。她說:“《爸爸的表情》將父女之間的感情描述得很感人,我希望這部微電影能夠吸引年輕一代的本地人閱讀早報。”
錯過放映會的公衆,可按此 觀賞《爸爸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