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翔宇 報道
隨著跨國、跨文化婚姻的增加,輔導員和社會工作者應不斷提升技能和知識,以便有效地協助解決多元文化社會中的複雜家庭糾紛。
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長陳川仁昨天在新加坡回教女青年協會(PPIS)屬下的家庭治療中心(Family Therapy Institute)舉辦的研討會上致詞時,發出上述呼籲。
陳川仁說,全球化步伐加快,國人有更多機會接觸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目前,本地每10個婚姻,有三個是跨國婚姻。另一方面,價值觀轉變、溝通問題,以及難以接納不同文化等心態,都是導致許多家庭成員發生摩擦或沖突的原因。
陳川仁表揚PPIS家庭治療中心舉辦此次研討會,加強社會工作者援助跨文化家庭的能力。
“社工、輔導員和家庭治療師等前線工作者,必須援助面對各種複雜問題的家庭。我們應支持他們提升知識和技能,協助他們做好各自的工作。”
PPIS家庭治療中心首次舉辦家庭治療研討會,吸引約170名社會服務領域專業人士出席。研討會希望幫助社會工作者了解本地家庭在處理文化和宗教觀念差異時所面對的挑戰,以及探討援助跨文化家庭的方案。
中心首席治療師麥姆娜(43歲)透露,近年來,中心援助的個案中包括不少跨國婚姻伴侶。
她說,我國作爲多元種族和文化的社會,長期以來存在許多跨族群婚姻,社會工作者必須提高敏銳度,從更寬廣的視角去理解這些家庭所面對的文化與價值觀沖突。
出席研討會的陳樹南衛理公會兒童教養所社工林慧妍(26歲)受訪時說,她的工作包括援助兒童收容所的孩童順利與家人重聚,近年來也接觸許多跨國婚姻家庭。
被安置在收容所的孩子,很多時候來自父母婚姻破裂的家庭。林慧妍指出,一些跨國婚姻出狀況,經常與夫妻之間的文化價值觀差異,或對男女家庭角色和責任分配有不同理解等因素有關。
“研討會討論的課題讓我進一步了解不同族群的信仰和文化觀念,這有助我在進行家訪時,保持開放的心態,從更廣大的層面去探討一些家庭糾紛背後的根本因素。”
陳川仁昨天也爲PPIS出版的《不和諧家庭的規律》一書主持推介儀式。此書記錄了家庭治療師總結夫妻離婚背後的常見原因,以及治療師處理這些個案時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