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新加坡開埠200年及建國54周年。隆重慶典之後,于8月18日迎來了備受期待和矚目的國慶群衆大會。
在此次群衆大會上,李顯龍總理主要圍繞著中美關系、經濟、教育、氣候變化和海平面上升等五大議題發表講話。在談到接下來100年如何發展和建設新加坡時,李顯龍總理首先從氣候變化開始談起。
氣候變化可能聽起來很“抽象”,而且對很多人來說好像很“遙遠”。不過它卻是人類面臨最嚴峻的挑戰之一。李總理指出,我們的年輕人有意識地關注事態的嚴重性。當新加坡青年理事會問年輕人對新加坡未來有什麽願景時,他們當中好多都提到了環境。
什麽是氣候變化?
爲何我們要關心這個問題?
李總理嘗試簡單地解釋說,人類活動,如開車、搭飛機、開工廠或使用家電,都在使用以化石燃料産生的天然氣來驅動電力,而我們正在向大氣層排放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大氣層累積,會將太陽的熱能困住,導致地球氣候暖化。
我們地球的溫度已經比100多年前,工業化時代以前,上升了1攝氏度。再加上氣溫如今仍不斷上升,而且還上升得越來越快。格陵蘭(Greenland)和南極的冰蓋已經在融化,導致全球各地海平面上升。
聯合國目前預計,海平面在本世紀末也就是80年後,將上升達1米。然而,科學家預計海平面的上升速度,一直在增加,所以海平面很可能比目前預計的,升得更高更快。全球暖化也造成天氣越來越極端,幹旱越來越嚴重和持久,降雨和暴風也越來越猛烈。
我國的天氣越來越熱,暴風雨也越來越猛烈。這些情況很可能在我們好多人的有生之年,未來幾十年內加劇。瑞士一項調查發現在2050年,也就是30年後,全球數個城市將經曆前所未有的氣候變化。其中一個城市將是新加坡。
李總理強調,一定要爲氣候變化對我國造成的影響,做好准備。這當中有很多風險和後果。他指出,很多國家會出現新疾病、更頻繁的瘟疫、糧食短缺,人口被迫遷徙,甚至戰爭。不過,以我國而言,新加坡是個低海拔島嶼,上升的海平面對我國而言是尤其致命的威脅。
李總理憶述,在上世紀60和70年代,水災在我國很常見,尤其是在雨季的時候。當漲潮時,我國低窪地區的溝渠,就算不下雨也會幾乎填滿。一旦下雨,就會淹水。
李總理說,曾聽過衛生部長顔金勇說,他小時候和家人住在牛車水的香港街,父親在那裏開店。每當水位漲得特別高時,溝渠就會溢水,一直到他父親店外的五腳基。而這樣的情況每年會發生好幾次。因此,他的父親需要搭建架子來疊貨物,以防萬一。對當時只是個小男孩的顔金勇而言,這很好玩,但事實並不是。這其實是個嚴重的問題。
如今這些淹水問題已大致解決。我國已改善了溝渠系統。政府也規定建築物必須建在較高的地基上,至少高于平均海平面3米。不過海平面在水位上漲時,可以高達2米,因此3米不算很高。李總理說,這只爲我們留下1米的緩沖。
然而,隨著全球暖化,若海平面升高1米。我們將失去這個緩沖。到時如果大雨遇上水位上漲,這些水將“無處可去”,李總理形容,我們到時真的就陷入水深火熱了。
那我們可以做什麽?
李總理例舉了三件事:
-
明白氣候變化
-
減輕氣候變化的影響
-
適應氣候變化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氣候變化對新加坡意味著什麽。因此我國成立了新加坡氣候研究中心(Centre for Climate Research Singapore,簡稱CCRS),有一組科學家和氣象學家,以及超級電腦來模擬天氣情況並做研究,他們的資料有的可以追溯到超過100年前。
新加坡氣候研究中心正同鄰近國家的相關機構合作,仔細研究氣候變化對本區域的影響。他們已發現到處于赤道的新加坡,比普遍研究所認爲的,更容易受氣候變化的影響。
第二,李總理說,我們要減輕氣候變化的影響。換言之,要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我國已經和世界各國合作降低排放量。我國是巴黎氣候協定(Paris Agreement)的締約國。我們已定下目標在約2030年以前,放緩並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爲了做到這點,政府去年開始征收碳稅。
李總理也呼籲,每個人都能扮演好角色,爲環境可持續性和減輕氣候變化影響盡一分力。例如我們可以記得關燈,減少浪費,並在生活中進行更多再使用及再循環。
李總理說,我國制造了大量垃圾,這可以源自過多的包裝、食物垃圾或電子垃圾。這些物品都必須丟棄,並且時常會焚化,造成更多二氧化碳的産生。
李總理說:“我們的垃圾填埋場在實馬高島(Pulau Semakau),不過那裏遲早會填滿,或許我們到時需要一座“實馬高山”(Bukit Semakau)了!”
李總理指出,我們需要找到可持續的方案解決問題,我們的年輕一代國人也已在爲此盡力。我們需要更多年輕新加坡人,成爲問題解決者、創新者、科學家、工程師和企業家,這是他們這一代的大挑戰。
雖然新加坡無法單靠自身力量來阻止氣候變化,但我們可以提供解決方案,並且盡一己之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鼓勵他人盡力,共同找出方法解決全球的氣候變化問題。不過很遺憾,這樣的方法還離我們很遙遠,我們現在可以做的只有全力以赴,防範未然。
李總理說,第三件可以做的事,是適應氣候變化,尤其是海平面上升的問題。我們需要采取針對措施,爲不同的建築和發展項目做足保護,而這也是我們一直在進行的。
拿地鐵站來說,我們的地鐵站入口都是擡高的。你需要先走幾步樓梯,才能進入地鐵站搭電動扶梯,這就是我們預防地鐵站淹水的保護措施。
以新發展項目而言,與其像過去規定建築物必須建在高于海平面3米的基礎,如今我們需要建築物建在高于海平面至少4米的基礎。以重要基礎設施而言,例如樟宜機場第五搭客大廈和大士海港(Tuas Port),則要建在至少高于海平面5米的基礎上。
不過只采取針對措施是不足夠的。我們也有許多舊建築物,這些建築物無法隨意擡高或運送到更高的地面上。新加坡大多數地方依然是低窪地區,我們需要以整體方式保護這些地區。
李總理從新加坡地圖上指出,我國的山丘不多。當海平面上漲時,新加坡很多地方都會有淹水的風險。這不但將影響房價,也事關安全和是否宜居。除了低窪地區,整個城市都會遭殃,因爲道路和地鐵都必須經過低窪地區,醫院、學校及工作場所也都在那裏。
李總理說,我國不可能在一大塊地區受海平面上漲影響的情況下,指望其他地方如常運作。除了針對個別地區,我們也必須采取整體措施,這意味著要保護我們的海岸線。李總理強調,我國已徹底研究海岸線,並分爲不同區塊。一些區塊可能更容易受影響,不同區塊需要的策略也不盡相同。政府將率先開展對較關鍵區塊的保護工程,比如市區-東海岸、裕廊島。
爲保障市區不受水災影響,我們興建了濱海蓄水池和濱海堤壩。濱海堤壩的水泵房(Pump House)目前裝有七個大型水泵,在水位上漲時,將濱海蓄水池裏的水排入大海,將市區的雨水引入濱海蓄水池。
然而,李總理指出,當海平面上升時,單靠濱海堤壩目前的水泵房是不夠的。公用事業局已計劃在濱海堤壩的另一端興建第二個水泵房。東海岸則會采取不同方案。李總理說,將探討效仿荷蘭的做法,制造圩田(polder)。
李總理指出,在荷蘭,一些低于海平面的低窪地被稱作“圩田”,是荷蘭填海造出的土地。荷蘭人先在海上建造堤壩,之後將堤壩後方的水排出,抽幹土地。在荷蘭,他們得靠風車將圩田的水不斷排出。
我國在德光島已建造小型圩田,積累運作經驗。這個圩田將用于國防部的軍訓。李總理表示,通過圩田的方法不但可以保護現有的低窪地區,也將讓我國從海水中造出新地,用作房屋或其他用途。李總理也指出,另一個方法則是在濱海東至樟宜進行填海。將一些鄰近島嶼與不同的堤壩連接起來,建造一個與濱海蓄水池類似的蓄水池。這也將加強我國在水源方面的韌性。
政府將仔細研究各種方案,再決定最終要怎麽做。李總理表示海平面上升的問題有很好的工程解決方案,但是這都需要用錢。要讓我國能夠應對海平面上升,需要多少錢?李總理預估,可能至少需要1000億元。
李總理說,如果要在10年內解決問題,我國將不會有足夠的時間或資源。但這是個需要50或100年來解決的問題,因此我國能夠采取50到100年的長遠方案。
李總理強調,我們針對氣候變化的防禦措施,應該如對國防一樣,給予高度重視。我們應該年複一年加以投入,維持相關預算,並花未來多年或多代的時間,解決問題。
只有這樣,我國才能負擔得起費用,並在必要時做好准備。李總理說,國防和氣候變化都關系到我國的生死存亡,我們必須盡全力保障島國的生存。國防與氣候變化的區別在于,國防是爲了避免戰爭,而氣候變化則一定會造成海平面上升,只是時間早晚。
李總理說,我國必須循序漸進,並靈活應付氣候變化。國人應該從現在開始,並持之以恒。我們必須做出這個努力,否則我們的後代將爲我們這一代沒有采取行動而感到羞愧。
*文章轉自《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