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盧克文
來源| 盧克文工作室(ID:lukewen1982)
2019年,是許多亞洲國家或地區命運開始改變的年份。
亞洲地區穩固了近60年的財富分配等級,悄然開始出現變化。 在亞洲,站在金字塔塔尖的一直是最早完成工業現代化轉折的日本,日本在二戰前就已經完成了國家命運的升級,二戰雖然戰敗,但早領先其它亞洲國家前面一大截,工業化人才底子都還在,二戰後經濟借朝鮮戰爭重新起飛,遙遙領先亞洲各國,現在還占據著汽車制造(最重要)、醫療科技、光學等美國主子允許他開發的民用高利潤産業,日本的工業科技實力非常強,又有很深的危機感,如果放手讓日本在軍工同西歐、北歐國家自由競爭,用不了幾十年,這些國家吃飯的家夥就會玩不過日本。 在日本之後,亞洲四小龍呆在第二等級,中國台灣、中國香港、韓國、新加坡從60年代開始騰飛,其中台灣和韓國走的是抓住發達國家淘汰下來的工業産業鏈完成升級,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則是擁有巨大的地緣優勢完成經濟起飛。 在中國大陸對外開放之前,所有的人、貨、錢唯一進出的通道就是香港,香港是整個中國對外窗口,因此香港得以富甲天下,1990年時,香港富裕到這麽小一座城市,GDP相當于全中國20%,1997年回歸時,還約爲全中國GDP的18.6%,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一路昂揚向上,大陸各港口城市逐一對世界開放,人、貨、錢不用再經香港,香港GDP占比就一直在下降,2003年時下降到11.5%(但還是非常強大),2008年就只占5%,2013年只僅3%,2018年僅占2.78%,被北上廣深四城一一超越,重慶、武漢、成都等又在後面追趕,香港將逐漸在體量上漸漸落後于內陸各一線城市。 香港平均3%的經濟增長率放在全世界也是很優秀的數據了,但中國大陸浪費了開國好長一段時間,實在憋了一口氣,發展經濟時的瘋狂表現是全球近三十年最癫狂的區域,沒有之一,香港才會顯得越來越不重要。 新加坡的地緣優勢則在于控制了馬六甲海峽。我在《中國石油戰略》一文裏詳盡地介紹過,世界約60%,中國約80%的石油運輸,大多要經過新加坡的。 下面我放一張今天(2019年8月10日)的亞洲船舶衛星定位圖 這張圖密密麻麻的綠色圓點代表在亞洲地區航行的船只,這張圖其實就是亞洲的財富流動圖。(也可以側面反應日本經濟多發達) 大家看圖中西部區域最重要的兩條綠線,一條來自非洲,一條來自波斯灣,中國要從波斯灣(比如沙特、伊朗)和非洲(比如安哥拉)大量進口石油,同時會將中國出口的大量工業制品輸向世界各地,其中喉嚨地帶剛好是圖中央的馬六甲海峽。 新加坡就在這個咽喉地帶。 大家可能有疑問,馬六甲海峽長達1000公裏,海峽兩側一路下來有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三個國家,憑什麽只有新加坡一家發達,成爲世界第一中轉站? 印度尼西亞只能怪命不好,他們這一線的海岸線暗礁多、海水淺,不適合大型船舶停靠,新加坡對岸就是印尼的廖內群島,可惜就是地理環境太差,只能眼紅新加坡人發家致富,自己困守在這裏。 殖民地時期,眼光毒辣的英國人在馬來西亞沿岸建了三座港口,英國人在海洋領域非常專業,這三個港口選址精准,分別是槟城港、馬六甲港、新加坡港(上圖三個黑點處),槟城由槟島和一塊陸地組成,槟島太小,只有295平方公裏,只有新加坡四分之一大,而且它所在位置航道太寬,不是必經之地,船開到槟去中轉要耗費大量時間和成本,這個港口就沒什麽生意了。 馬六甲港做不大是因爲它是陸地,而不是島嶼,靠近陸地的島嶼本身就是最佳的天然良港。 大家平時討論新加坡時,都忽略了新加坡其實是與馬來西亞隔著一小片海峽的,並不是連在一起的。 新加坡就是一座島,整個國家就是一座海島型城邦國,也可以說整個新加坡就是一座海港。 它本來應該扮演馬來西亞國家海港的角色,馬來西亞居然不要它! 564萬新加坡人做夢都要笑醒。獨特的地理優勢讓新加坡年吞吐量超過一千萬標准集裝箱,每年期貨交割金額超過2萬億美元,爲了結算貨物,物流中心一定就會變成金融中心,結果有幾千家外資銀行入駐新加坡,幾十萬人爲物流等提供金融服務。 新加坡靠著這個世界上最優質的地理優勢,光是收過路費都要富得流油,人均GDP6.46萬美元,人均富裕程度排在卡塔爾跟盧森堡後面,是世界人均最富的第三國。 在亞洲,香港屬于中國大陸的政治港口,新加坡屬于全亞洲的物理港口,所以這兩個地方才會在過去60年富成那個樣子。 中國大陸經濟崛起後,香港政治港口的位置漸漸失去,香港具有宏大戰略眼光的特首董建華沒有鬥過傳統地産勢力,錯失轉型成科技城市的曆史機會,香港從此經濟跟不上時代發展,社會矛盾越來越突出。 新加坡這邊因爲不像香港搞民主制,受到的牽制較小,行政力量要強大得多,同樣面對房地産商,政府分分鍾搞定這幫貪婪的商人,敢不服?只需一波強推組屋(相當于香港的公屋),就把房地産商放倒。 香港目前有80萬個公屋單位,40萬個資助房屋,和160萬個私人住宅單位,公私比例是4:6。 新加坡有101個組屋單位,37萬個私宅單位,公私比例是7:3。 搞到現在,新加坡82%的國民住在組屋,人均居住面積30平方米,香港只有44.8%的人住在公屋,人均居住面積14.96平方米,而且香港的公屋質量跟新加坡的組屋根本沒法比。 搞民主制的香港被房地産商深深綁架導致民生艱難,搞李家城的新加坡直接收拾房地産商大建組屋人民最終安居樂業,結局真是魔幻。 更魔幻的是,爲了保持住新加坡的高質量生活,不讓中國大陸崛起傷害到新加坡利益,擁有74.2%華人的新加坡,開始拼命給中國大陸挖坑。 號稱“小國大政治”的新加坡給中國大陸挖的第一個坑,是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 中國一直想在巴基斯坦建瓜達爾港,這裏水深14.5米,能停靠裝滿中國石油的8-10萬噸油輪,是巴基斯坦唯一一個適合大型船舶進出的港口,如果從這裏將波斯灣的石油從巴基斯坦直接經陸路運回中國,5天可直達新疆喀什,進口石油從沙特到上海的時間也將從25-30天縮短至12天,不用再經馬六甲海峽(詳情請看《中國石油戰略》,不重複了),2002年開始中國派工人在這裏建設一期工程,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2007年贏得瓜達爾港40年運營權,但一直將瓜達爾港棄之不用,以拖延中國石油路線大戰略,2013年2月,眼見瓜達爾港就要被荒廢,忍無可忍的巴基斯坦政府強制收回運營權,將瓜達爾港轉交給中國政府。 爲了阻止中國瓜達爾港的順利推進,由美國資助的部分恐怖分子至今還會在俾路支一帶惹事生非。 新加坡給中國大陸挖的第二個坑,是想辦法影響中國政府戰略,阻止上海洋山港崛起。 從上海轉運貨物到日韓可以降低運輸成本,還可以沿長江將貨物以極低的成本運到內地,可以說上海是中國水運系統的最黃金位置,物流發達將致金融發達,這將削弱新加坡在亞洲的核心位置,因此在1990-2000年早期,新加坡一直在遏制上海發展。 新加坡高層先一通吹捧中國,獲得開辦中國高級幹部學院的機會,影響中國政府許多重要決策,接著想盡辦法挑撥上海與中央的關系,使上海深水港的項目一度被取消,轉而投資發展天津港,2007年上海幹脆自己花錢初步建好洋山港,2012年就超過新加坡成爲世界第一大港,隨後上海爲了港口更好發展申請自貿區,又被新加坡從中作梗遲遲未通過,李總理上任後不到一周便通過上海自貿區申請,嚴重打擊到了新加坡的發展。 新加坡之所以費盡全力阻止中國大陸的崛起,是因爲自身特殊的經濟利益,也因爲他們是美國的鐵杆同盟。 李光耀2011年曾告誡美國:必須在接觸和孤立中國,這一根本問題上作出選擇,不能兩者並用。 爲了扼住中國發展,表面上新加坡與美國不是正式軍事同盟關系,李光耀卻主動邀請美國前來駐軍,2000年4月美新兩國海軍就簽署了協議,讓美國海軍使用樟宜海軍基地,新加坡的樟宜機場現在也一半是美國空軍基地,部署著最先進的F35戰機,如果中國對台灣地區用兵,新加坡一定會聽從美國指揮,切斷中國石油供應,因此是中國心腹大患。
停靠在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的美軍瀕海戰鬥艦與導彈驅逐艦 爲了教訓新加坡,給中國布置安全的戰略空間,中國向新加坡一共打出了三張絕殺牌。 第一張牌是通過跟巴基斯坦溝通,要回了瓜達爾港的運營權,讓中國大量波斯灣的石油以後不用再經馬六甲海峽,保證石油安全。第二張牌是全面建設上海洋山港,洋山港的現代化讓上個月來訪的柯文哲“感動震驚”,洋山港建好後,直接采用智能化管理,用無人駕駛車輛運貨,集裝箱裝卸貨物時現場看不到幾個工作人員,運貨效率比傳統海港提高了30%,逼得新加坡運貨量大幅下降。 第三張牌最狠,上海再牛逼也沒有馬六甲海峽,新加坡的黃金地位不可動彈,那怎麽才能打得新加坡這位美國的忠臣小弟服氣呢? 基建狂魔中國想了一想,決定直接在馬六甲海峽再建一個新加坡。 新加坡的優勢不就是因爲它在馬六甲有一個獨立的海島嗎?OK,我們跟馬來西亞政府談妥,在離吉隆坡150公裏處,新加坡西北面300-400公裏處,建設一座深水海港皇京港。 這個港口由中方投資72億美元,分爲四大島嶼,由三個人造島和一個自然島組成,占地1366英畝,一個用于停泊大型艦只,一個用于停泊遊輪,一個用于旅遊觀光,一個用于金融服務。在陸地上,還將修建從中國連接東南亞到皇京港的高鐵。到時候,來自東亞、東南亞、中國,甚至俄羅斯的貨物貿易,都直接繞過新加坡,走皇京港。 新加坡得知皇京港開建後十分抓狂,幾度企圖挑撥中馬關系,可惜中國早已和馬來政府深度綁定,建立中馬港口聯盟,中國的大連、上海、甯波、欽州、廣州、福州、廈門、深圳、海口、太倉跟馬來西亞的巴生港、馬六甲、槟榔嶼、柔佛、關丹和民都魯進行合作,包括技術轉讓、人力資源能力建設、培訓等,中國在港口技術、貨運代理、集裝箱中轉等方面處于先進地位,將對馬來西亞給予更多幫助。 皇京港開通後也將成爲馬來西亞最大港口,馬來西亞面對厚利,無論美國和新加坡怎麽離間,都難以改變主意了。 由于途經馬六甲海峽的船只最後目的大多都是中國,皇京港建成後,停靠新加坡港的船只將減少80%,這才是對新加坡的致命一擊!
皇京港建成示意圖
2019年第一季度,新加坡經濟增長率爲1.3%,到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率僅爲0.1%,新加坡經濟正在一路走向下滑,而真正當2025年皇京港建成之日,就是新加坡經濟血崩之時。 如果大家還記得我寫過的《地緣之戰:即將衰落的韓國》,應該記得我不太看好韓國後面的發展,畢竟韓國那麽依賴半導體市場,而在昨天《日經中文網》報道,森國化學社長森田康夫表示,中國生産的氟化氫質量不夠好,故日本將于2019年內將在中國浙江省工廠啓動高純度氟化氫生産,工廠是中國企業的合資公司,雙方均攤100億日元的投資投資額,今後可以從中國向韓國供貨。 森國康夫說,韓國的半導體正在向中國轉移,所以我們要向中國靠攏。 韓國對高純度氟化氫高度依賴,其中日本占其60%的份額,現在日韓正將半導體貿易戰打得火熱,日方卻將半導體的關鍵鑰匙之一交給了中國,聯想到8月10日(就是今天)與日本外務次官秋葉剛男在日本舉行新一輪中日戰略對話,這是時隔七年後,中日第一次重啓對話,而日本商界馬上給出極大誠意。 我不得不懷疑,中日雙方正在瓜分競爭越來越激烈的高端産業鏈利潤,開始聯手打壓二三線工業國或地緣國。 大樹底下無美草,一將名成萬骨枯,中國的崛起首先就會將原本“亞洲四小龍”一一拉下馬來。 回到我開篇說的,亞洲各國或地區的命運,在2019年將發生重大轉折,一些亞洲一線國家或地區將降爲二線,而一些加入中國利益鏈的國家或地區,將會緩慢升格爲一線。 中國和日本將暫時聯手站在亞洲的最頂峰。 新加坡、香港將從2025年後從一線降爲二線。 韓國將會因爲在半導體、汽車開始退守有降爲二線的危險。 越南、馬來西亞將因爲參與中國大戰略或者因爲産業鏈轉移獲益。 印度還將享受一段巨大的人口紅利,他們能不能在未來二十年完成國家升級還很難說。 簡單點說,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將會受益,而還在死抱著美國大腿處處與中國爲難的國家,將會受到我們的降維打擊。 曆史的洪流滾滾向前,東亞還是會回到以中華文明爲首的正常秩序上來,那些還在等著西方世界施舍的國家或地區,終將面臨被現實淘汰的命運。
深圳炸裂!香港廣州該急了?頂級城市的光榮與困境!
撰文|杆叔&編輯|欣欣然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music or audio playback. Please play it in WeChat or another browser. 易碎的吻 王源 – 源
深圳迎來生日大禮包。
8月18日,星期天,市場卻異常炸裂。熱情比夏日的太陽,還要激情。《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發布。文件印發落款時間是8月9日。
39年前,1980年8月26日,批准在深圳設置經濟特區。這一天,被稱爲“深圳生日”。
這次深圳的生日禮包,很多人把他和近期國內外的形勢結合起來看。杠杆遊戲覺得並不是這樣,都是既定的。
如上個月我寫了《北方深圳!著急的青島終于搞到了》(7月27日),當時深改會議,就說了,青島的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和深圳一起搞到。
抛開這個不說,深圳的發展成就有目共睹。杠杆遊戲覺得,能成事,所以也擔當了很多重任,深圳和上海一起,成爲我國真正的政策高地。北京你懂的,就不多說。
今天我主要談談深圳的前景和未來。
1
北京上海深圳!中國城市定位最高等級
說深圳這次的定位、目標之前,先說說國家中心城市。
這幾年,國家中心城市這個概念特別熱。但杠杆遊戲一點不感冒。
原因有三:
1.是不是真能成國家中心城市,真不是某個規劃說了算。部委層面大多也都是支持某個城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被支持的多了,也就不特別了。當然,有總比沒有好。
一個國家不可能真有那麽多中心城市,主要就那幾個,其他實際也就是大區中心城市。擡頭提升了,但和以前其實沒啥變化。
2.國家中心城市這名頭,有的是層級高的城市總規直接批複給的,有的是部委支持或者以此爲目標。這個層次和地位,明顯不同。其實很值得玩味。
3.熟悉杠杆遊戲的朋友就知道,我不喜歡不准確的表述,明明一些城市只是拿到入場券,被支持,然後在自己的宣傳口徑中,就好像已經建成國家中心城市一樣。
然後一堆媒體瞎起哄,也不認真看看表述。有時候我覺得媒體丟人,白紙黑字那麽清晰,都要瞎扯。不尊重事實的浮誇風我很討厭。我也理解,都想搞個大的,不表述牛掰點,沒人看啊。
有意思的是,深圳不同,不管是城市總規,還是部委的文件,從來就沒有拿到過國家中心城市頭銜或入場券。
但所有人知道,深圳是我國的經濟、金融中心之一,是全球重要的科創中心。難道這還不配國家中心城市嗎?
其實,從各大城市的總規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一個城市的地位,及其在國家戰略、區域中的位置和作用。
2017版最新獲批的北京總規明確,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
同樣,2017最新版的上海總規明確,上海是我國的直轄市之一,長江三角洲世界級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國家曆史文化名城,並將建設成爲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深圳目前的總規比較老,2010版總規明確,深圳市是我國的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
2016版廣州總規明確,廣州是廣東省省會、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
重慶總規也比較早,2011版總規明確,重慶市是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國家曆史文化名城,長江上遊地區經濟中心,國家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
還有很多城市的總規,我就不一一舉例。杠杆遊戲很早就寫過文章,只有這5座城市,被賦予了全國性或國際性的定位、職能。
其他有影響力的城市,到目前爲止,他們在國家定位中,職能作用主要還是大區級。
這裏特別要說說北京、上海、深圳。
先說北京。
到2020年,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實現階段性目標;
到2030年,基本建成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到2050年,全面建成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再說上海。
202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基本框架,基本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2035年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2050年全面建成提出的2035目標。
最後說深圳。雖然深圳總規也是多年前批複的,最新的尚未批複。但此次文件是最高等級的,比總規批複等級其實還略高一點:
到2025年,深圳經濟實力、發展質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發投入強度、産業創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到2035年,深圳高質量發展成爲全國典範,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世界領先,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成爲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
到本世紀中葉,深圳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先進城市之林,成爲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
深圳這三個階段性目標,一般城市基本沒有可比性。
廣州上一版總規2020年到期,新總規草案2018年進行了公示。廣州也提出,逐步建設成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引領型全球城市。不過,這一總規尚未批複。
所以,就目前來說,北京、上海、深圳是我國城市定位等級最高的。
2
不要羨慕深圳的政策,有些東西天注定
很多觀點說,深圳的成功要歸功于尊重市場。還特別強調一個偉大的城市,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順應,並培育出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的環境。
這句話,放到任何城市的成功經驗總結,其實都是對的。
但除了這半句,其實還有後半句。如果沒有規劃,沒有那位備受尊重的老人,在南海畫一個圈,深圳又何談今天的地位?
接著如果沒有招商局、華潤、華僑城、港中旅、中廣核、中海油、中遠、中海運等央企在深圳的布局,沒有對深交所的支持,對平安等發展壯大的呵護,深圳也不會有如此傲人的市場和金融地位。
要明白,我們是中國。深圳這回被支持的,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
字裏行間說明了一切。
政策不是全部,不確保一定可以成功,比如好幾個經濟特區,不是都成功了。但政策,一定是有意義的。
有這個條件和基礎,有後天的天時地利人和,可以成事。
深圳正是這樣,最高層當年審時度勢,給了頂級支持;利用好毗鄰港澳,扼守珠三角東岸的區位優勢;趕上全球化工業和貿易大勢,趕上世界信息化、數字化浪潮……
深圳不崛起,誰崛起?
然後還有一種極端觀點說,要是把深交所給其他任意一個城市,都可以升天。簡單說,這類觀點認爲,把深圳政策如果給其他城市,其他城市也行。
在杠杆遊戲看來,這類論述忽略了,深圳的特殊區位等要素。天時地利人和,有些東西天生的,無法改變。
比如靠近港澳,還有港口,想來想去,就當年的寶安縣(後來的深圳)最合適。
所以老人家畫這個圈,是有極高戰略眼光和部署在裏面的。歸根結底,改革開放成就了深圳。
只要堅持改革開放,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國際經貿鏈條上地位逐步進階、越來越好,深圳其地位、發展前景,理論上也是更好的。
3
亞洲第五、灣區一哥!香港、廣州未來陪讀深圳?
客觀來說,杠杆遊戲認爲,無論香港還是廣州,對深圳還是有很多優勢的。
比如香港教育、醫療、航空樞紐,以及無障礙的信息、金融和自由貿易體系,超級聯系人價值很高。
還如,和廣州深厚的曆史底蘊、教育、文化、醫療、交通綜合樞紐實力等比較,深圳還有很大差距。
所以,這次支持意見,幾乎是深圳缺什麽給補什麽。從深圳的短板教育、醫療、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到國際地位和知名度提升,方方面面給了政策。
要求部委、廣東全力支持。能不能都實現不知道,但有了支持,條件可能更好。
在深圳取得巨大成就,並獲得全面支持同時,我們也看到了攔路虎:房價地價僵局、後工業化選擇……
房價、地價高,市域面積相對小,難破的僵局。這是否會影響深圳進一步發展?
香港和新加坡恰好對于深圳來說,是兩個有趣的案例。
2018年香港實現GDP28453.17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24000.98億元。而深圳GDP爲24221.98億元。深圳GDP總量首次超越了香港。
不但總量超越,深圳7.6%的同比經濟增速,也較多領先香港的3%。
此前,亞洲前五的城市分別是東京、上海、北京、首爾、香港。深圳從此擠下了香港。
深圳是如何超過香港,成爲亞洲經濟第五的城市?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內,廣州、香港還有望反超深圳嗎?
香港基本沒有了工業,而工業的平均勞動生産率,是要高于三産的。
也正是因此,除非有極端情況,香港經濟增速不可能太高。大灣區規劃就此專門提出了香港的再工業化問題,這其實很困難。
再說說廣州。
2018年深圳的經濟數據,讓杠杆遊戲印象最深的,不是2018年深圳GDP總量(含深汕特別合作區)初步核定爲24221.98億元,同比增長7.6%。
而是,第二産業增加值9961.95億元,增長9.3%。
特別是二産中,規上工業增加值達9109.54億元,增長高達9.5%。
同期,廣州第二産業增加值6234.07億元,同比增長5.4%,低于該市GDP6.2%的增速,也低于三産增速的6.6%。但較2017年二産4.7%的增速,實際有提高。
2018年第二産業中,廣州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5%。和重慶一樣,可以說,正是工業拖了經濟的後腿。
這兩年有些文章和觀點說,廣州和深圳的GDP距離實際就是幾個工業大項目。但杠杆遊戲要說,如果認真去看過數據就會知道,搞幾個大項目,很難真正縮小和深圳在工業厚度、體量上的差距。
深圳9000億級別的規上工業增加值,比廣州6000億級別的規上工業增加值要高出不少。且增速也比廣州要高。
那麽,要靠工業縮小兩市的差距,並不容易。
是的,和上海、蘇州一樣,深圳3萬多億的規上工業産值,堪稱世界頂級工業巨無霸。要說,佛山、重慶、廣州等在工業體量上,已經比大部分城市出衆,但是和深圳、上海一比。必須自歎不如,必須繼續奮進。
尤其值得一說的是,2018年深圳是全國唯一一個規上工業增加值突破9000億元的城市,而且規上工業增加值,連續兩年位居我國城市首位。
正是工業的超級體量,深圳一二三産的比值爲0.1:41.1:58.8,二産依舊維持高位。而同期廣州二産占比27.27%、三産占比高達71.75%。
另外,2018年,廣州三産占比又有略微上升,二産占比繼續小幅回落。于此而言,廣州和深圳的GDP差距,靠幾個工業大項目,可能遠遠彌補不了。
作爲發達城市,深圳早已實現了工業化。但在後工業化時代,深圳對工業重視,體量依舊驚人。
工業是深圳永遠的基石。這是便是杠杆遊戲常說的,除了北京,我國沒有一個大城市有資格放棄工業。
回到香港、新加坡和深圳的比較。
中證報此前報道提到,2015年8月,中金公司發表過一篇深度研報《三城記》,詳細比較了香港、新加坡和深圳經濟的變遷。
中金公司指出,香港經濟經曆過兩次轉型:從1961到1981這二十年裏,香港從轉口貿易爲主的自由港轉變爲工業城市,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9%。1970年,香港制造業占GDP的比例達到30.9%,是曆史上最高的一年。
1980年代後期開始,香港從工業城市向國際金融中心轉型,但服務業産值的增加不敵制造業的衰退,1990年以來GDP年均複合增速降至4%。
香港不僅沒有建立起高科技産業,工業急速空心化,過度依賴金融業和地産業、其他服務業等,香港經濟活力很難再回到過去。
深圳是看到這一點的,所以産業用地上比較努力。
咨詢機構Demographia發布的《2017年國際房價負擔能力報告》,香港連續八年穩坐第一,屬于“極度負擔不起”之列,且過去兩年情況進一步惡化。
這是香港的教訓。
和香港一起騰飛的新加坡,則在港口、貿易、金融、通信做大的同時,依舊保留了科技甚至是制造。
新加坡不僅在金融領域試圖挑戰香港的地位,近20年來絕大部分時候,經濟增速也超過香港。
當然,新加坡和深圳也有自己的問題。香港的房價問題,深圳也一樣遇到。實際上,這越來越成爲很多較大城市的共同問題。
請各位客官點一下右下方的“在看”,祝福2019年,事業、家庭,一切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