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事業追求的人,可以把夢做得高些。雖然開始時是夢想,但只要不停地做,不輕易放棄,夢想能成真。
今天Horiz合思很有幸可以邀請到一位重量級嘉賓來進行經驗分享。她是曾經新加坡高盛的資深員工,工作了二十多年後更換了跑道,遠赴重洋,進入常青藤名校——賓夕法尼亞大學,成爲一名教育學碩士。讓我們今天一起來聆聽大佬的故事。
QA&
Q:
您能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高盛公司,以及您在哪一個部門就職和這個部門的功能嗎?
A:
關于高盛,我想就不用我多介紹了。大家通過網站,知乎和Glass Door都可以了解。我在高盛新加坡任職于Service Division(服務部門)。Service屬于Federation。如果大家對投行有了解的話,應該知道Federation屬于back office(後台)。相對front office(投行部,證券部等等)來說,我們是爲整個公司提供後台支持的。整個公司運營離不開成千上萬的外部服務供應商(service provider),尤其是在投行普遍壓縮Headcount的大環境下,很多非核心支持部門都被外包了,必須使用越來越緊密和高效的供應商協作網絡。我非金融專業出身,對證券投行業務了解也不深。我在新加坡高盛做Service procurement(服務采購)。說得更淺顯些,就是爲公司尋找合適的服務供應商。做Vendor qualification(供貨商資質審查), Service contract negotiation(服務合約談判), Vendor management(供應商管理) &. Vendor related risk control(供應商相關風控)。大家不要認爲只有學金融財務的才能進投行,其實高盛招了很多心理學,Engineering(工程),酒店管理,甚至是生物學的畢業生。原因是1)Mid office(中台)和back office的職位總數遠超front office。大量工作機會並不要求必須有金融專業背景。2)大學本科更多的是通識教育。只要你的學習能力強,職業技能培養是很快的。大公司更願意從零基礎開始培養,甚至認爲這樣的人才根正苗紅,對公司文化的認同感深入骨髓。3)由于對交易系統風險控制,投行越來越像高科技公司,招大量的computer science人才。要說到這幾年最熱門的專業,可能非它莫屬,因爲投行和Tech company都爭搶這類人才。
QA&
Q:
高盛集團什麽樣的公司文化特質最吸引您呢?比如說是員工的狼性精神?每個人的精英特質?
A:
高盛是一家推崇Meritocracy(精英制度)的公司,從它的招聘策略就可以看出來。每年的acceptance rate(招收的人數和投遞簡曆人數比)大概在3%左右,比藤校低多了。即使進來了,每年的performance review過後還會淘汰一部分員工。其實它招的已經是名校裏最頂尖的學生了,有的人還是會因爲各種原因無法適應公司文化。這個meritocracy, 不是說你的technical expertise強就可以了。在目前的大環境下,很少有工作可以由一個人獨立完成。大量的團隊協作,講究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危機處理,影響力,領導力,還有innovation和creativity(創新)。專業能力強,只說明你能做這份工作(Survive),不代表可以得到升遷和加薪(thrive)。只有performance currency(業務能力)還遠遠不夠,你還需要Relationship currency(社交能力)。打個比喻,光有漂亮的GPA還不夠,你還要積極參加課外活動,並擔任領導角色。這樣,你才有機會和跨部門的人或更高層級的老板有networking。除了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極致,你是否願意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組織一個Forum,搞個社區活動,參與公司的校園招聘,設計和改善一個跨部門的工作流程等等等等。我在高盛的六年中做了很多和本職工作不相關的事情。剛開始也是非常uncomfortable。做的事情遠遠超過我的job description(工作簡章), 而且cross regional(跨地域跨洲合作)協作增加了很多工作時間以外的Night calls。但是通過這些項目拓展了自己的舒適區,增加了對其他地區的了解, 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吧。如果你沒有太多得失心, 不在意失敗,並願意錘煉自己的resilience(彈性), 高盛還是一個適合成長的地方。推薦大家看一個TED Talk(How to find the person who can help you get ahead at work, by Carla Harris)。她講了很多在投行的生存之道。
高盛還有一個非常unique的posting文化,就是你在做任何項目的時候,要隨時保持和老板,team members(團隊成員), peers(同事), stakeholders(利益相關者)聯系並反饋信息,及時通報。給誰post?什麽時候post?抄送誰,BCC
(秘密抄送)誰,都很有講究。分寸的拿捏,火候的掌握,用詞的色彩…這裏面的學問一篇文章寫不完。沒有人每次都能做到完美,卻有人因爲做的不夠好,而影響職業發展。
Tips:
一,在周圍都是精英的環境下會逼著你成長,因爲不進則退,優勝劣汰。看到自己和最優秀的人的差距,也會被激勵。如果你天性是狼性動物,體力好,享受競爭和追逐,高盛是適合你的地方。Mentally和physically strong都很重要。很多MD早上五點起來跑步,晚上conference call(電話會議)到十一二點是常態。如果你的天性是小白兔,是梅花鹿,被批評了以後一星期緩不過來;不願意很嚴厲的要求或批評下屬,希望同事間溫文爾雅的相處,那來了也會很痛苦。
二,抓住各種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我們東方文化講究內斂,低調,修身,齊家,方能治國,平天下。知道七分也只說三分,少說話多做事。在高盛,你會發現這完全行不通,每個人都像一台自動發射機一樣。不管什麽topic,都能侃侃而談。Manager不喜歡悶頭幹活的人。大boss在台上講完話,也喜歡有人問問題。你要是前面做過准備工作問題問得有深度,又不至于尖刻,絕對是加分項。而如何培養出這樣的能力是一項大學問,需要花時間和精力來練習。
QA&
Q:
您對後面想要申請高盛公司作爲自己的工作的同學有一些什麽樣的建議呢?或者說進入這一個金融行業的建議?
A:
高盛每年有十周的Summer internship(暑期實習),在大三暑假。如果實習表現好,適應公司文化,可以拿到return offer。畢業後作爲New analyst招進公司。如果錯過了,就直接申請New analyst的崗位。前面說過,如果你就是想進高盛,體會一下在投行工作是種什麽感受,那就be open-minded(開放包容)。除了前台也可以關注後台的崗位。除了美國,還可以關注其他國家的崗位。新加坡,香港,東京都是不錯的regional hub。最好找在投行做過的人做模擬面試,夯實面試技巧。找各種渠道了解你申請的部門做什麽業務,爲什麽吸引你,你的職業規劃。這些都是常識,相信同學們都知道。高盛的人特別喜歡問你犯過什麽錯誤,有什麽失敗的經曆,你的弱點是什麽。大家事先做些准備,要做到思路清晰,講得簡潔明了。還有,鍛煉好身體!你還可以從體力上打敗你的競爭對手。
QA&
Q:
可能在很多世俗的觀點中,放棄高盛的體面工作,選擇在工作得志時前往大洋彼岸的美國讀研,這種勇氣值得很多人的欽佩,是什麽讓您做出了這樣的決定呢?
A:
我並不認爲我是“工作得志”,相反高盛的六年是我職業生涯中付出最多,挫折最多的一段經曆。在種種自我否定又自我肯定中負重前行。我感謝高盛給予我這樣一段經曆。李宗盛說,生命中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我來賓大讀master,是因爲受我兒子的激勵。他那個三種鳥的故事,深深地打(ci)動(ji)了我 。
「三只鳥的故事:“ 這世上呢,有三種鳥。第一種,天生就會飛。第二種天生就不會飛。還有一種最討厭,自己不飛,在窩裏下個蛋,要下一代使勁飛….. ”」
更深層的原因,是因爲我在高盛的六年,身邊有不少名校畢業的牛人。盡管我非常努力,做爲一個從中國三線城市走出來的普通人,有很多時候能明顯感到自己的力不從心。我真的很想知道,所謂的名校到底是怎樣提升一個人的,世界一流的教育到底是什麽樣的。中國的中産拼盡全力,付著天價學費和中介費,把孩子們送進名校,因爲大家相信教育可以改變人生,但是怎樣改變?值不值這個價錢?這些問題都是我想知道的。與其霧裏看花,不如身臨其境。還有一個原因是在我這年紀已看到了打工的玻璃天花板,我又不想早早過上退休的幸福生活,希望轉行做教育,可以讓我保持好奇心和職業活力,積極心態工作到70歲,哈哈!學習和成長是終身的。能夠拿出兩年的時間,心無旁骛的讀書是多麽美好的事情。
QA&
Q:
我們聽聞你選擇了教育學?爲什麽教育學成爲了你人生的這個轉折點呢?
A:
我要讀的是賓夕法尼亞大學教育學院跨文化交際master。跨國公司十幾年工作經曆告訴我,專業能力只是在職場立足的最基本能力,了解東西方文化差異,行事風格,在兩種文化之間自由切換,如魚得水,才是成功的關鍵。全球化必定是趨勢,中國的企業,如今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世界影響力,更多的走出去發展跨國業務。在如何通過教育讓年輕人做好這方面的准備上面,有很多事情可做。如果我能在這方面找到教育工作契機,讀這個書就值了。
往期回顧!想要進投行的必看文章
必看!看完這些,各大酒店金卡離你不遠了
必看!簡曆石沉大海,世道艱難你需要這個
必看!給您各大公司秋招截止日及申請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