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關注?伸出手指點這裏—
1994年成立在四川簡陽成立第一家海底撈,十六年來,公司已發展成爲在北京、上海、天津、西安、鄭州、南京、沈陽等全國多個城市擁有五十多家直營店,四個大型現代化物流配送基地和一個原料生産基地,2011年營業額近22億元,擁有員工一萬多人。
海底撈遞眼鏡布、手機套、做美甲、給單人顧客對面放玩具熊的服務。將服務是淩駕于死規定之上造就了海底撈火鍋店始終在榜的地位。最終,這個創始于四川農村的火鍋用24年的時間,完成了在香港聯交所的市值達到996億港元。從這些數字來看,海底撈無疑是成功的。
但是創始人夫妻現在改變國籍引發大家的討論。有些覺得改國籍沒什麽,有些人覺得不舒服。
海底撈作爲一家土生土長的中國企業,以別人做不到的服務,贏得了全國消費者的青睐。現在實現上市,老板賺得百億身家,這是理所應得的無可厚非,現在就算老板本人移民國外了,但是海底撈的核心技術配方,它的管理經驗、它的團隊都還在中國。
由中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共同投資或者僅由外國投資者投資的企業。屬于我國管轄的企業。不管大股東是哪國人,必須要在中國合法經營,要給中國照章納稅,拉動了當地經濟,提供支持産業,又提供了好幾萬人的就業崗位,客觀來說它還會肩負起一些社會責任,似乎一個企業能做到這些,就已經足夠了。
不舒服也很簡單,此前海底撈也是各個地方也有扶持,榮獲了各種企業獎勵。海底撈的創始人張勇也是口口聲聲創辦民族企業,一副一心一意爲國爭光的感覺。
大家都知道海底撈發家于四川,火鍋是中國的火鍋。同樣的企業選擇吃的,大家都會選擇更近與自己家産業的地方,同樣的東西選擇海底撈的動機裏肯定是有支持民族企業跟宣揚民族文化的因素,尤其是海外的那些人吃的也是民族歸屬感。
火鍋是中華美食,一下子感覺變成新加坡的,說實話還是會傷了中國人心理說不出的感情。海底撈固然好,但是去別的火鍋店消費,不是一樣其他店納稅。如果很多人都選擇不去海底撈,自然有其他火鍋店頂上,國家一樣沒損失,這是國民消費力的問題,並不是海底撈的功勞。相反的,中國爲了吸引外資企業,給了很多的優惠政策,直白點說就是比其他本土品牌納稅更少。海底撈作爲網紅火鍋,唯一的貢獻是刺激國民消費而已。
俗話說得好,商人重利輕別離。其實好吃的火鍋大家想想自己身邊的其實還是很多的,只是沒有做的這麽大這麽標准化而已。我們怕的不是說他賺了我們的錢還舍棄中國國籍,怕的是最後所謂的中國民族企業成了新加坡民族品牌,中國的火鍋百年之後會不會也變成新加坡的呢?
來源:海疆在線- end –
歡迎關注
更多精彩內容
請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