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我回來了”,地點顯示北京,Anna在朋友圈發的這條狀態頓時在當年高中的同學圈裏炸了鍋。
即便在這個留學越來越流行的年代,Anna在2011年時憑著不錯的成績高中畢業申請去美國TOP30的學校讀商科,依然能吸引衆多豔羨的目光,畢竟那個高中可是來自十八線小城。
豔羨歸豔羨,順手點贊無非還是好奇心作祟,曾經膜拜過的學霸,班裏爲數不多高中畢業出國的Anna是否留美歸來工作薪水分分鍾秒殺別人?這個大學四年朋友圈充斥著光鮮留學生活、自己說不出的名牌以及世界各地旅遊風景的人回國後是否風采依舊?
發完朋友圈的Anna看著底下熱鬧的評論,時不時地勉強回複兩句,可臉上並沒有煥發的容光,也沒有回國的興奮,更多還是充滿無力感的疲憊與失敗。看到的都是光鮮,看不到的都是苟且,只有她自己知道大學四年所面對的壓力與無奈。
初到美國,不熟悉的語言文化、主動發問的課堂環境、壓得喘不過氣的作業,身邊的同學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A,而自己熬夜看書卻差強人意,內心憤懑“爲什麽?憑什麽?”的心態一直揮之不去,看著別人閃瞎人眼的成績單陷入深深自卑。
明明很想努力融進那個社交圈子,也試過和同學去參加party,可總有種隔離感,常常鼓起勇氣說了兩句話就遭遇冷場,敏感的她總覺得同學都在背後議論嘲笑、孤立她……那種窒息的恐懼和空虛,一度以爲自己患上心理抑郁,看到那些亞裔學生自殺的新聞時再也不會驚疑。
一連串的打擊讓Anna心情非常低落,剛去半年就想逃回國,一想到父母的殷切期待、沒完成學業回國被同學笑話,又不得不硬著頭皮讀下去,最後大部分時間和中國學生相處。原本計劃要跟外國人做朋友什麽的,都成了泡影。然而身邊的中國朋友,絕大部分都是珠光寶氣,舉頭手足都貼著名牌的標簽。
如影隨形的壓力無處發泄,物質的誘惑太大,身在紅塵中的Anna又怎能幸免,出國一年半就跟風買了人生的第一個LV包包,畢竟之前Anna家教還是很嚴的,還是有些愧對父母,但良心不安也很快就過去了,後來眼眨都不眨了。
隨後也就有了泛濫朋友圈的一類牌子的衣服、全副武裝的iPhone、iPad、Mac、假期世界各地跑的美照,所有人都以爲她是一個白富美,也喜歡和Anna做朋友,只有她知道自己不過是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而已。
2015年的50多萬留學生裏又有多少人會成爲下一個Anna?頂著家裏的期待、“別人家孩子”的光環出去,最後要麽被埋沒在相對知名的學校裏泯然衆人矣,要麽在不知名的城市或學校裏沉淪。可一旦畢業找工作,迎來的就是是激烈的競爭與鋪天蓋地的壓力。
留在美國工作是每個留學生的向往,Anna也不例外,但這條路從來都不容易。還沒畢業前Anna就向美國的企業投遞了超過500份簡曆卻石沉大海杳無音信,因爲成績平平好不容易偶爾有感興趣的公司HR打電話來,一聽說Anna沒有綠卡、需要贊助工作簽證等事項就沒了下文,有兩次格外幸運得到面試機會Anna卻因成績、學校、實習經曆在Wharton、哥倫比亞等中國畢業生面前徹底淪爲炮灰。
畢業臨近走在校園裏,看著形形色色的人群,還有班上工作定了的同學洋溢著幸福的笑臉,Anna的焦慮湧上心頭,回想這四年來爲什麽會是這樣一個結局,晚上卸下僞裝,在宿舍蓋著被子哭著難以入眠。
隔天望著視頻裏父母那殷切期盼的眼光訴說自己在美國找工作的奔波與無奈,父母心疼地說“還是回來找工作吧”,瞬時戳中了自己的淚點,畢竟是鍍了層金的海歸,回國說不定是另一番景象。隔天,辦完一切手續,Anna帶著比去時多了幾倍的行李與最後一份驕傲踏上回國的飛機。
然而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求職屢屢受挫碰釘子,一個月下來一無所獲,名企校園招聘早已結束,春招也所剩無幾,國內的最佳找工作時期早已錯過。有幾次面試時HR甚至沒有聽過自己的學校,臉上流露出的“你的學校是不是國外的野雞大學?是不是學習不好才跑出去鍍金了”的鄙夷一覽無遺,他們只知道那些常年榜上有名的常青藤。
幾經辛苦得到兩個Offer,Anna要麽挑剔薪水要麽嫌棄工作內容單一,各種不盡如人意,骨子裏的那股自尊心又不願意將就,安慰自己“慢慢來吧”,不斷地刷新郵箱,生怕錯過每一個陌生來電。
曾經留學生都是各家爭搶的香饽饽,可隨著留學的人越來越多,“海龜”已經變成了“海帶”。很多公司覺得廟小容不下大佛,已經不盲目迷信海歸,甚至于會覺得海歸沒什麽了不起。留學生是高情商、高學曆、高薪資代名詞的幻想正在一步步破滅,正被現實一天天剝去光環。
終于有一份Anna比較認可的公司複試通過,90%的可能性會發Offer,而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Offer還沒等到,等來的卻是父親病重的噩耗。
急匆匆奔回老家,見到蒼老的父母竟有種陌生感,滿心愧疚,之前隔著時差視頻時她從來沒有發現過。其實Anna的父親2年前就被診斷爲胃癌早期,鑒于Anna每年不菲的學費和生活費而選擇了慢性治療,畢竟當年供Anna出國時賣掉了在市裏新買的那套房子。
Anna在美國買的每一件衣服,花的每一分錢都是五十歲的父親像二十多歲出頭的小夥子一樣打拼,爲多爭取項目頻繁在酒局間應酬被客戶呼來喝去賺到的。哪有什麽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我們看慣了開跑車買別墅的留學生,但也大批的存在著Anna這種父母僅僅是普通職工的學生。
有人說美國大學一年的學費大概可以頂得上一個小城市普通三口之家一年的開支。如果在不能拿到獎學金的情況下,整個本科近200萬的支出全部都要家庭承擔,何況能拿到獎學金的概率極其低。近200萬學費換來的海歸學曆到底值不值?
Anna當年出國讀大學是父母一致做出的決定,他們認爲這些投資成本都是必須的,即便有些親戚不支持但他們依然固執認爲不能太片面和短視。錢是死的逐年貶值,人是活的,視野和知識卻是保值的,未來還可以創造更大的價值。但在這個人人都講究投資與回報率的時代,Anna連畢業十年內收回本錢的信心都沒有。
想起自己在美國的大手大腳,買了一雙鞋子幾千塊的,而今母親身上穿的衣服還是4年前的那件;在朋友圈分組可見地曬著和同學在美自駕遊的美照,卻和父母推脫在趕論文……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如今想起來卻悔恨交加。
看著病床上脆弱衰老的父親,以及滿眼泛淚的母親,一想到他們爲自己留學付出了一切,自己卻一無所成,Anna不止一次躲在醫院牆角抹淚問自己:如果當時沒有留學在國內讀大學又會是怎樣的境遇?可是世上從來沒有如果,只有結果與後果。
本以爲能得到那家公司的Offer,最後卻接到公司回絕的電話,因爲他們錄用了那個國內的985本科畢業生。面對父親期待的眼神,Anna不得不編造了已經拿到北京那家公司Offer的謊言以讓父親走得安心。
留學就像一座圍城,城外人想進來,城裏的人想出去。Anna也只是這數以萬計留學生的縮影,刨除掉那些不費吹灰之力的富二代,有多少人留學之後是失望落空獨自舔傷。
《去英國留學,我後悔了》的帖子引起了諸多共鳴,字裏行間透露出一個普通中産家庭爲了送子女出國所犧牲的代價,以及渴望留英工作卻被現實逼迫不得不回國的無奈心路曆程。“每當想起父母爲我留學所付出的一切,我都感到萬分慚愧。我後悔了,我辜負了他們的期許,也沒能改變自己的人生。”
不過文末一條“你沒在英國讀研真的很可惜,深造一下更好”的留言令我意外,短平快的一年英國碩士又真的能徹底解決問題嗎?大學本科畢業後花一年或兩年時間出國讀個碩士文憑的大有人在,不一樣面臨工作不遂的窘境和回國後希望的落空?
回顧一下當時留學的初衷到底是什麽?真的是這所學校能帶來比國內更好的教育環境,還是僅僅是被家庭和其他人做的盲目攀比結果?是不是真的留學至上走出國門才會更優秀?是不是去了國外就意味著你能獲得身份、財富和成功?
社會普遍世俗認爲有意義的人生就是富裕、證書和名聲,至于你得到的教育對你而言到底有什麽意義,爲什麽你想要這樣的教育,根本不在討論之列。這些無形的壓力和框架,也許是推動留學夢走向破滅的真正原因。
電視劇《小別離》
隨著留學浪潮的高漲,留學早已逐漸被功利化,成爲眼下諸多普通工薪階層希望通過子女教育改變階級和全家人命運的捷徑,盡管這條路也正變得越來越嚴峻,人滿爲患。從前段時間的熱播劇《小別離》就可見一斑,一個家庭不惜犧牲一切傾其所有把子女送出國,希冀改變家庭的階級層次,一朝變鳳凰。
殘酷的現實是工薪階層往往在多年咬緊牙關、傾盡全力的投入之後,極有可能是賠了孩子折了財。留學什麽也改變不了,社會依然是折疊的。何況這個社會上,絕大多數的人,剛剛一出生,就已經輸了。
Anna處理完後事安頓好母親後的她,不得不回到北京,圓在父親去世前撒下的謊言。蝸居在擁擠的出租房,再次踏上迷茫未知的找工作之路,完成她身上背負的厚望與期許,或許她會先屈就選擇一份平庸的工作又或許繼續維持那點可憐的驕傲。
最可悲的問題是如果問Anna將來是否會送孩子出去留學,Anna的答案卻是會,意料之外卻又情理之中。即便自己曾承受壓力無奈心酸,還是會願意讓孩子多出去見見世面。畢竟古往今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依然是中國父母根深蒂固的觀念,並不會隨著時代變遷而有所改變。
何況隨著留學越來越趨于低齡化,除了留學,直接選擇帶孩子移民成爲越來越多家長的選擇,勢必要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就像那位《永別了,上海》的Loser媽媽,與其讓孩子重蹈自己當年的覆轍,不如移民永解後患。
逃離北上廣雖然經常被提起,可並沒有後續的故事了,因爲滿眼的都是尴尬;留學性價比雖然經常被人否定,可熱度依然並沒有遞減,因爲滿眼的都是盲目追逐與攀比。可出去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希望你不是那個揮霍了自己四年青春和父母四年血汗的孩子,更不要在留學這條路上將父母當成予取予求的ATM機。
普林斯頓大學近日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海歸”回國求職時收到回複的幾率,甚至還不如國內普通大學的畢業生。
“海歸”不再吃香?
據外媒4月11日報道,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的Mingyu Chen博士的調查研究顯示,在中國,本土大學畢業生在求職時得到回複的幾率比畢業自美國大學的“海歸”要高,甚至從美國名校畢業的的求職者得到的回複還沒有中國一般大學求職者得到的多。
Chen博士向一些中國公司投出了超過27000份填有美國大學學曆背景的“虛構”簡曆,他發現,這些“求職者”得到回複的幾率平均比中國學校畢業的求職者低18%,即便是美國名校,回複率還是要低7%,但在一些外企中,“海歸”和“本土學生”的差距要小一些。
研究顯示,“海歸”在中國職場“遇冷”並不是因爲招聘者懷疑美國大學畢業生的質量。“海歸”應聘者是否在美國有工作經驗,或他的高考成績對應聘回複率都沒有影響。對于這種差異的原因,Chen博士提出了兩個猜想:
1.美國大學畢業的學生有較多更好的選擇,不會安于在一個公司長期工作。
2.中國公司對美國的大學教育了解地不夠充分,這方面的招聘經驗也不足。
爲了印證他的猜想,Chen博士又對中國的260位招聘經理做了問卷調查。他給這些招聘經理一些一樣的簡曆,只是畢業學校不同,但80%的招聘經理都選擇了中國大學畢業的求職者來面試。
當被問及爲何會選擇中國大學的畢業生時,35%的招聘經理認爲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國大學的求職者有更好的選擇,他們更容易跳槽離職,很難穩定下來。另外35%的招聘經理認爲中國大學的畢業生更加適合公司的職位。只有7%的人認爲中國大學的教育質量更好。而對于一些對美國大學有所了解的招聘經理而言,這種差距就會縮小。
據《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報道,北京一家智庫去年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80%的歸國留學生表示,他們的薪水低于預期,70%的人表示,他們的職位與他們的經驗和技能不相稱。
超8成留學生畢業後回國
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海外留學生選擇回國生活工作。
據人民網報道,近日,教育部發布2018年度中國出國留學人員情況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爲66.21萬人,其中,國家公派3.02萬人,單位公派3.56萬人,自費留學59.63萬人。
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爲51.94萬人,其中,國家公派2.53萬人,單位公派2.65萬人,自費留學46.76萬人。
2018年度與2017年度的統計數據相比較,出國留學人數增加5.37萬人,增長8.83%;留學回國人數增加3.85萬人,增長了8.00%。
從1978年到2018年底,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585.71萬人。其中153.39萬人正在國外進行相關階段的學習和研究;432.32萬人已完成學業;365.14萬人在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占已完成學業群體的84.46%。
近年來,海外環境對華人的職業選擇並不如以前那樣友好。如美國收緊了H-1B等長期工作簽證政策,增加了國際人才留美工作的難度,海外整體環境對于中國人才的就業狀況不容樂觀。
相較而言,近幾年國內加大海外人才引進,形成了極大的“拉力”。目前,國家及各級政府不斷優化吸引海外人才回國工作及後續人才服務的各項政策,如落戶便利、創業扶持、住房補貼等。
當海外留學生被問到爲何考慮回國時,58.13%的留學生的觀點是:看好國內經濟形勢。他們認爲國內的行業趨勢更理想,可見良性的職場發展空間是海外人才的主要訴求。
同時,國內工作機會增多也是留學生回國考慮的重要因素,這與國內市場的“拉力”不謀而合。此外,家庭、國內環境文化、國內的創業環境等也是吸引海外留學生回國的重要因素。
“海歸”待遇怎麽樣?
據全球化智庫(CCG)聯合智聯招聘發布《2018年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英國和美國的“海歸”數量最多,占比分別爲19%和18%。
而“海歸”們的專業分布也比較集中,在最近一次留學的主修科目中,經濟學與商學類占比最高,達到43%。
據獵聘海外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2018年海外留學生歸國趨勢報告》顯示,“海歸”們大多頂著“高學曆”的光環。從2015年至今,擁有碩士學曆的海歸一直是海歸主要群體,占比始終高于70%。
但回國以後,留學生的待遇似乎趕不上他們的期望。
在收入方面,認爲收入高于甚至遠高于預期的海歸不足1%;僅有19%的海歸認爲工作收入基本符合預期;認爲收入水平低于預期和遠低于預期的海歸占比分別爲49%和31%。
從月薪來看,近七成“海歸”稅前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但從單項對比來看,6000元及以下群體占比最高,爲33%。
從年薪來看,六成以上的“海歸”的平均年薪在10萬元以下,而八成“海歸”期望的平均年薪在20萬元左右。
盡管如此,“海歸”們的薪資比起國內學生來講也是有一些優勢的,上述調查顯示,國內大學生的薪資水平平均是4317元(2017屆),在本科院校中,“雙一流”院校2017屆畢業生的月收入爲5691元,非“雙一流”本科院校2017屆畢業生的月收入爲4590元。
也許“海歸”們的“不甘心”是有理由的,畢竟自己求學期間的花費要遠高于在國內上學的學生。
據TIMES發布的全球留學成本排行榜,中國留學生的幾個熱門留學目的地國家的花費都不低。
其中英國碩士總費用平均約36000英磅(約合人民幣32萬元),美國總費用約47000美元(約合31萬元人民幣),加拿大總費用約25000加元(約合13萬元人民幣),澳大利亞總費用平均55000澳元(約合人民幣26萬元)。
按照這種花費,大部分留學生一般要工作2-3年才能掙回留學的成本,這也讓不少人覺得出國留學不值得。
但是也有不少人認爲,出國留學主要是爲了體驗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教育制度、開闊眼界,不能用留學生回國的薪資來評判他們的留學花費究竟值不值得。
那到底什麽樣的留學生更受到國內企業的青睐呢?
既有國外文憑又有跨國公司工作背景的海歸
這類海歸在國外留學多年,有著自身的教育背景和若幹年的工作經驗,具有極強的專業能力和良好的知識結構。在國外文化多年的熏陶下,他們在爲人處世和交流思考等方面獨具優勢,他們懂得資本運營,了解東西方企業制度的高端人才,這樣的人才在中國很缺乏,隨著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化,會越來越受到青睐。
在國內有工作經曆出國深造的海歸
一些職場人士在工作量一段時間之後,選擇出國深造。對這類海歸而言,他們能明確知道自己的需求與不足,更加成熟穩重,這部分人是就業市場上極具競爭力的人群,也是國內企事業單位中高級主管職位青睐的對象,在就業市場上極具競爭力。
與應屆畢業生等值的心態平和的海歸
在不少海歸看來,花了時間和金錢去海外“鍍金”,就應該在工作中比別人起點高,或是工作崗位,或是薪酬。然而,現在用人單位更加務實,更加理性,對他們來說,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據統計,“海歸”變成“海帶”名列榜首的原因是薪酬要求過高和個人能力問題。他們缺乏工作經驗,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與應屆畢業生相類似。然而,他們平和的心態,他們在語言、跨文化背景的知識結構、獨立思考能力以及生活適應能力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對于需要拓展國際業務的用人單位來說,招聘這類人員好處多多。
對自己職業生涯有明確規劃的海歸
職業生涯規劃簡單來說,就是對影響我們生涯發展的經濟、社會、心理、教育、生理等各種因素的選擇和創造。它通常建立在個體對自我全面、深刻的認識的基礎之上,需要結合自身發展的一般性特點。
企業HR普遍認爲,與工作經驗相比,企業同樣看中職業規劃。某日企主管認爲,從什麽地方畢業,做過什麽工作,這只是經曆,不是職業規劃。他表示,“面試的時候,我通常會問應聘者這樣一個問題:你的五年規劃是什麽?目的是想看看應聘的人才是不是能跟公司一起前進的人。”一般來說,對自己未來有清晰規劃的人才能以既有的成就爲基礎,確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奮鬥的策略;才能重新認識自身的價值並使其增值;才能加快適應工作,提高工作滿意度,使事業成功最大化。
如今,越來越多的留學生畢業之後都選擇回國,不了解一下回國優惠政策怎麽行?我國給予留學生回國之後的福利都格外豐富,來看看各地的優惠政策吧!
留學生回國就業落戶政策
我國公派或者自費出國留學一年以上,具備以下條件者,均可申請管理留學職員引進,辦理北京市或者其他城市或地域的戶口。
條件:
1、在國外留學取得大學專科以上學曆的留學回國人員;
2、出國前已辦理解除公職手續的留學回國人員;
3、出國留學一年以上(滿360天)的。
4、申請在北京落戶的需要在國外取得碩士或者以上學位,並且學業結束回國兩年內,按要求把所有申請材料遞交至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受理;
5、申請到其他省會城市(不包括上海、深圳)落戶的需要大學本科或者以上學曆。
留學生購買免稅車政策
自1992年起,爲具體落實國家“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留學方針,國家七部委聯合發布了有關留學生歸國後可以購買免稅車的文件,內容大致爲:
規定凡在國外正規大學(學院)注冊學習畢(結)業合進修期限在一年以上的留學人員,在其免稅限量內可用現彙購買免稅國産小汽車一輛。
而其中,被免去的“稅”爲如下兩項:
免除國産汽車主要進口部件的關稅、消費稅和增值稅。
除整車計稅價格10%的車輛購置稅 。
這就意味著,一切還沒開始,大筆鈔票就都省進了自己的腰包裏。
粗略計算,有了政策支持,如果你想購買一輛某四個圈品牌的熱門型號小汽車,至少可以讓你省下15萬元人民幣,而若是高端轎車,這個數字甚至可以達到20萬。
這可是許多人奮鬥N年才能掙到的錢呢。
而這只是一個開始。
留學生回國創業優惠政策
在2018年的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總理提出要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勵,其中就有一條:鼓勵海外留學人員歸國創新創業。
于是,相應的政策也就此頒布,以北京爲例:
1.留學人員來京創業、工作,不受出國前戶籍所在地限制,可長期居留或短期工作,來去自由;
2.對在中關村科技園區創業並符合園區發展需要的回國留學人員,可按北京有關規定辦理“工作寄住證”或常住戶口,不受進京指標限制;
3.留學人員在子女入學、購房等方面享受北京市市民待遇;
4.設立“北京市留學人員創業獎”和“歸國留學人員創業專項資金”,獎勵在首都經濟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留學人員。
不受原戶籍所在地限制、入學、購房享受北京市民待遇……
這又是多少人奮鬥半輩子才能得到的優惠啊!本土創業者哭暈在廁所…
所以,你還擔心創業路難不好走,無人賞識嗎?這些問題,政府都替你解決了!
然而,這也不是全部…
子女入學優惠政策
如果是在海外生活了5年以上,歸國之後,子女就享有入學的優惠。比如,給予加分制度,如果有外國授課的學校,可以有入學優惠。這個還要看地區的,各個地方的政策是不一樣的。
爲了吸引人才,各大城市可謂拼了,大家可以自行感受一下我國大城市的優惠政策。
學術研究方面的政策
如果你想到大學、中科院或者一些研究機構做學術工作,你大致可以得到以下優惠:
1、在職稱上,很多人的職稱都比在國外時高了一個或者幾個檔次。很多人在國外是助理教授,一回國就在名牌大學作正教授或者副教授。很多人的科研啓動資金在1、 2百萬以上;
但是,不是每個博士後一回國就是正教授或者副教授的,要看各個人的學術背景、科研成果、專業、所去大學的競爭激烈程度、城市位置等因素。評職稱時,海歸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而可以申報。
2、其他補貼:中科院有百人計劃,科研經費大概是兩百萬,還有幾十萬的住房補貼等。一些大學不僅提供幾萬至幾十萬元的安家費,也提供房屋補貼等。很多大學自己建房,譬如說清華大學,可以提供住房;
3、很多大學或者研究所對回國人員家屬的工作也做出安排。
相比起歐美,新加坡本科總共20萬到30萬人民幣的留學學費,碩士總共10萬到20萬人民幣的留學學費,真的是便宜了很多。不管怎麽說,無論讀的什麽學校,讀的什麽專業,留在其他國家還是海歸回國,最終幸福的生活都離不開讀書時的努力和畢業後的付出!!!
我們爲讀者提供各類資訊外,也爲大家提供各類新加坡留學等資訊,及如何在新加坡中英文業余學習(課程可申請政府津貼),中英文教學會計ACCA課程,精品雅思班,提升學曆等
我們還專設新加坡留學和澳洲留學業務
歡迎電話:84258441,添加微信:juvenjason
童老師
掃二維碼關注我的文章
推薦閱讀:
想進入亞洲最高學府,你的IELTS需要多少分?
從2月1日起,12歲孩子來新加坡前沒打過這兩個疫苗,將不能辦准證!
新加坡私立學校第三方文憑認證流程全攻略!所有私立本科都可以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