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國際局勢充滿令人擔憂的變數,但中國和印度的發展策略將持續推動區域需求增長,因此亞洲前景仍相當明朗,機遇處處,而國家與企業互惠互利的長期穩定關系尤爲重要。
林心惠 報道
盡管國際局勢充滿令人擔憂的變數,但亞洲前景仍相當明朗,機遇處處。李顯龍總理說,新加坡和企業要把握契機,應把眼光放長遠,不要受當前不景氣狀況的影響。
李總理昨晚出席蚬殼石油(Shell)公司在本地設廠125年的慶祝晚宴時指出,美國總統選舉結果將影響全世界,各國必須思考其中的影響與接下來的策略,中東戰亂與南中國海主權爭端也造成國際緊張局勢升溫,盡管大環境前景不明朗,但亞洲所呈現的有利條件始終保持不變,這包括中産階級人數迅速增加、城市化與迅速的經濟發展。
李總理說:“中國將持續增長,盡管步伐已比原來緩慢,而它的‘一帶一路’發展策略將持續推動區域需求增長。印度在莫迪的領導下也恢複了增長勢頭,各邦之間也有更蓬勃的競爭關系。因此無論是新加坡或是像蚬殼這樣的企業,前方仍有不少契機,但我們必須把眼光放得長遠。”
李總理形容紮根本地125年的蚬殼公司在新加坡曆史中“占據特別的地位”,如今大環境充滿不確定因素,國家與企業互惠互利的長期穩定關系尤爲重要。
受油價下滑和經濟放緩等因素影響,全球能源市場處于不明朗態勢,許多石油企業都蒙受巨額虧損,蚬殼爲削減成本,今年初宣布全球裁員1萬人。
推動能源化工領域轉型
在經濟轉型的背景下,政府正爲能源化工領域制定一套産業轉型計劃,推動創新轉型,以及提高員工技能。
雖然確切的轉型計劃還未出爐,但李總理昨晚在晚宴上大致勾勒計劃重點,這包括利用科技提升生産力、檢討政策開放能源市場、鼓勵企業共享電源與冷卻系統等資源,以及發展排碳量較低、價值較高的特殊化工業(specialty chemicals)。
他說:“我們正決定投資哪些科技和技術,將新加坡打造成特殊化工業的創新樞紐。”
蚬殼于1891年在本地設廠,當時在仍是沼澤一片的毛廣島(Pulau Bukom)設立儲油設施,並在1961年新加坡前景不被外界看好之際注入更多投資,建造了我國首座煉油廠。
新加坡是蚬殼的亞太區總部,目前在本地聘有3100多名員工,其中2000多名員工是本地人。
在昨晚于首都劇院舉行的晚宴上,蚬殼主席霍利迪(Chad Holliday)對新加坡人體現的勇氣、團隊精神和創新能力表示欽佩。
他指出,在1974年發生的拉裕號騎劫事件中,恐怖分子襲擊蚬殼的毛廣島油庫,引發一場人質危機。當時,已故前總統納丹自願代替人質被恐怖分子挾持,並積極與恐怖分子談判,爭取到人質平安獲釋。
霍利迪說:“恐怖威脅還存在,我們聽說過不少反恐的英勇事件,但納丹先生的勇氣更令人敬佩不已。他是人們的表率,他的勇氣也對我們的工作方式發揮了關鍵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