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 薦 閱 讀
爲什麽是新加坡?理性的選擇,感性的堅信 —— 一位老母親爲女兒選擇坡上留學路的五大理由(一)
三、西方文明、東方文化,在這裏神奇地共存與交融。
從1819年英國人萊佛士爵士登岸開設商港起,新加坡就開始浸潤西方文明。
現在,這裏是蘋果、微軟、臉書、谷歌、雅虎、亞馬遜……等7000余家跨國企業的亞洲總部,也是全球最受外派人員歡迎的城市之一。這裏的學校除了華文課,都用英文教授;日常生活中,人們更習慣用英文交流,很多時候也似乎擁有歐美同款思維。
但也同樣是在這裏,讓我們有不曾出國的錯覺:不僅僅因爲占人口總數高達70%,和我們同宗同族的華裔;也不只是隨處可見的簡體中文;還因爲這裏有比中國還要密集的中醫館、針灸館、藥材鋪。
我們曾糾結如何把Aimee的筆墨紙硯空運到新加坡,更擔心紙墨用完後如何補給?但事實是,就在Aimee培訓學校所在的大樓一層,竟然就有一家書畫館!小小的,不注意就會錯過的門臉,左鄰是7-11、右舍是配鑰匙的店鋪。少了國內居于廟堂的高雅,大隱隱于世的悠然自在流溢出可愛的煙火氣。
我甚至有種預感:在這裏,孩子的書畫可能不只是父母爲之選擇的一項特長,而會融入生活的點滴,就如吃飯、睡覺、呼吸一般自然。
▲ 新加坡市中心有高樓大廈,也有綠樹草地。
四、不在課堂裏學習的孩子們,眼裏有星光。
12天的行程,各個博物館耗費了我們一小半時間。在前期到訪的新加坡國家博物館,我們看到一間很大的教室:裏面有教具,有給孩子們動手實踐的器材,還有心理沙盤……我咨詢管理人員可否入內參觀?被告知:後續的時間已被一個學校預約,所以無法接待我們。
如果說,這個未曾進入的空間,向我打開了新加坡豐富多元學習模式的一扇窗,之後的體驗讓我真正開始考慮:這或許是個更適合孩子成長的地方。
國博結束後,我們去了相距不遠的新加坡藝術博物院。在一個展廳,我們偶遇一群小學高年級模樣的孩子。他們或坐、或蹲、或趴在地上,老師也席地而坐,給孩子們在講解一副畫。不知是老師的哪一句妙語點到了大家,孩子們發出一陣陣歡快卻又克制的笑。回頭看Aimee,我看到她眼裏的歆羨。
▲ 新加坡藝術博物館裏的展品陳設。
等我們結束了各個展館的參觀,打算從一樓的紀念品商店轉角離開時,一個場景讓我至今印象深刻:
大約十多位中學生模樣的孩子,在這條長長廊道的兩側,坐著馬紮、支著畫架,或許是在臨摹名畫,或許是表達自己內心所想……他們揮灑著畫筆,也相互欣賞著,可能也有戲谑、調侃。老師在孩子們之間穿梭,爲他們指點、講解。下午的斜陽從大玻璃窗裏透過,灑在孩子們身上。真的,不僅是身上,我看到他們眼裏也有光。
而後,我們在集郵博物館裏看到在學習郵政基礎知識的幼兒園萌娃們,在植物館碰到一群在辨認花花草草的小夥伴……嗯,哪裏都有知識,哪裏都是課堂,這樣的學習我和Aimee都很喜歡。
▲ Aimee很喜歡的集郵博物館,複古低調,小巧精致。
五、最終捕獲我們心的是國大食堂,好吧,這是我們的菜。
新加坡國立大學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像是新加坡高等教育的雙子星,彰顯著這個國家對于教育的非凡重視以及讓人欽佩的高度。
整個行程,我預留了兩個大半天的時間去探訪這兩所高等學府。
第一站是國大。Aimee對于國大的好印象,從還未進入校園就已經萌發——我們從捷運肯特崗出站後,直接乘坐國大的校園巴士進入學校,省去了尋路、轉車一系列的麻煩。
這所常年排名世界前列的一流大學,絲毫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高冷:沒有圍牆,沒有大門,甚至連塊像樣的指示牌都沒有。完全開放的校園,是敞開胸懷的坦蕩,也是融入周圍社群的親和。
拜訪國大的這天,我們好運爆棚——遇見了同學們彙集在學生中心舉辦文化周。Aimee不僅僅可以通過教學樓、操場、擦肩而過的學子們去感受國大,更通過文化周裏一個個設計巧妙、獨具匠心的活動,和哥哥姐姐們的互動更深切、具象地感知這裏。
▲ 嗯,就是這個項目,Aimee花了十多分鍾才釣起一個水球。
釣水球是Aimee玩的第一個項目。當天我們到達時間尚早,很多同學都還在准備自己的攤位。釣水球的攤位在我們路過時,也還在進行最後的收尾。但看到Aimee向前觀看,兩位同學很友好地發出邀請。
這個看似簡單的遊戲其實頗有巧思:一枚回形針被綁在短短的紙繩上,遊戲者只能拿捏著紙繩,用回形針去勾取水球上的一個小繩扣。紙繩捏的高,根本夠不到水球;紙繩放的低,回形針是可以和水球上的小繩扣親密接觸了,但紙繩也無可避免地浸入水裏,很快就會遇水斷裂,回形針也就隨之沉入水底……看著Aimee一而再、再而三地嘗試,斷了一個紙繩又換一個,兩位同學不僅沒有絲毫的不耐煩,反而一直在一旁鼓勵,並教授小技巧。
大約10多分鍾之後,Aimee終于勾上了一個水球。兩個大孩子興奮地在一旁拍手,當然還少不了給Aimee送上一份參與的禮物。
除了釣水球攤位上的哥哥姐姐,相信Aimee也忘不了套圈攤上一直微笑的哥哥:看到小家夥不足一米五的身高,主動讓她走近點、再走近點,近到Aimee的手一伸,幾乎都可以碰到桌子;還有那位穿著漂亮和服的小姐姐,一直不厭其煩、手把手地教Aimee玩一種傳統的木制玩具。在娃都打算放棄的時候,還一直好脾氣地一遍遍演示。赤日炎炎下,我看見姑娘額頭上沁出細細密密的汗珠……
▲ 一位超有耐心的國大女生,在教Aimee玩遊戲。
逛了一大半的活動場地,時近中午,我們來到學生中心附近的一個餐廳用餐。
如果說之前參與的一個個項目,讓Aimee感受到遊園的樂趣、國大學子們的友善,那麽一進入餐廳,作爲小吃貨的Aimee就像老鼠掉到米缸裏——寬敞明亮、頗有設計感的餐廳,一個個檔口整齊地排列著,展示著看著就讓人食指大動的各色美食。單單中餐就有套餐、川菜、面食、麻辣燙等。其他世界各地的美食也讓我們眼花缭亂:印度菜、日本菜、西餐、新加坡本地風味美食……不一而足。
對于Aimee而言,她的困惑是:這麽多好吃的,到底選哪樣?我的詫異是:如此大的面積、如此大的人流,還有多個需要煎炸爆炒的中餐檔口,這個餐廳充滿著讓人垂涎欲滴煙火氣的同時,如何還能保持高水准的幹淨整潔?
轉了一圈,或許是近日Aimee吃多了披薩、漢堡,小家夥最後選擇吃中餐。在中餐套餐(類似國內的自選快餐)檔口,Aimee選了兩葷兩素,我點了一葷兩素。最後買單,共計3.9元新幣。價格不貴、味道蠻贊,餐廳成了我們此次國大之行的又一個亮點。
回程的公車上,Aimee還在甜滋滋地回味著她的午餐。我知道,這個有著強大中國胃的娃,會因爲這一頓飯而對新加坡、對國大更心生好感。
▲ 在草地上偶遇散步的小烏龜。
六、理性的選擇,感性的堅信
在新加坡的12天,我們每一天都行程滿滿,每一天都像海綿急切地去接觸、了解、分析這個國家。當然,猶如人無完人,國家也不可能沒有缺憾:
地處熱帶,只有酷暑,沒有四季的輪換;
彈丸之地,迷你袖珍,我和Aimee打趣:下次再來,必須附加上印尼或馬來西亞;
被很多留學生家長耿耿于懷的坡式英語,確實有口音。但僅限部分的口語表達,倒也不影響和其他英語國家民衆的交流和溝通;
……
就像之前我爲Aimee進行“富蘭克林分析法”一樣,回國之後,我們一家三口對于新加坡這個留學方向也進行了各方面的綜合考量。最終結論是:瑕不掩瑜,和我們對于留學目的地的期盼吻合。
▲ 在離開國大之前,小家夥寫了這句簡短卻溫暖的話。
從2017年初步接觸、了解這個相對小衆的留學選項,到2019年,最終把Aimee送到獅城留學,整整經曆了兩年的時間。
我們希望這兩年所有的准備足以幫助孩子順利融入全新的環境,但我們也明了再充分的准備也無法讓所有的問題和矛盾防範于未然。
既然理性地考量後,我們選擇了這條路,那就讓我們充滿樂觀地堅信這是一條更適合孩子的路,只爲她:
既懂得知識的美好,也能明白生活的美妙。
專業、真實、原創
新加坡教育資訊
如果您覺得此文好看,請點擊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