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長樂市的閩江下游南岸,有個十分神秘的古村,這個村子就像一個迷宮。村裡道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凡是進村的陌生人,幾乎都會迷路。進得去,出不來。
-壹 –
這是一個會讓人迷路的古村
琴江村是一座有著300多年歷史的古村,因流經這一段的閩江宛若一把古琴,故取名琴江村。這個面積0.6平方千米的古村,卻擁有著迷宮一般的神秘。
走進琴江村,你會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中國南方古村一般都是多層青磚土牆的建築,而琴江村的房屋幾乎都是單層木質結構。第一次進村的陌生人,即使在街道交匯處記上記號,半個小時後還是會迷失方向。
當地人說,琴江村的面積雖然不足一千平方米,但幾百年來,凡是進村的陌生人幾乎都會迷路,甚至許多小商小販,因擔心迷路,而不敢進村賣東西。
琴江村有12條主街道,每一條主街道,又分出許多小巷。在這些街與街,街與巷,巷與巷之間,形成了無數的交會點。令人稱奇的是,在每個T字路口的交會處,都建了一道廟宇,這些廟宇阻擋了前方道路的視線,在視覺上形成了被堵的假象,實為暢通的路,讓人誤以為是死角。
-貳 –
琴江村為何會讓人迷路?
在人們發現琴江村這一奇特現象之後,考察隊特意進駐琴江村,並繪製出村莊示意圖。
從示意圖中可見,琴江村的中心位置是一座高30多米,名叫小鯉魚山的小山丘,村裡的民居圍山而建,整個村落呈回字形布局。
通過考察,專家判斷,導致陌生人在琴江村容易迷路的秘密,就是那些變化多端的L形和T形街巷,使暢通的巷道讓人誤認為是死胡同,產生了被堵的假象。而另一方面,整個琴江村回字形的布局,又使街巷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毫無規律可循,再加上所有建築風格相同,大同小異,不仔細辨認和記憶,很容易使人迷失方向。
-叄 –
那麼,琴江村為何要布局成迷宮?
其實,琴江村的神奇之處不僅在迷宮布局,它還是個建在沼澤地上的村落。
琴江村的地面,第一層是人工雜填土,第二層是黏性土硬殼層,第三層基本上就是閩江淤積的軟土。建在沼澤地上的房屋,不僅沒有牢固的地基,而且還容易滋生細菌,自古以來幾乎沒有人會選擇在沼澤地上建房,而琴江村選址卻在一片沼澤地上,這更令人費解。
為了弄清真相,考察人員擴寬了考察對象,將目光投向村莊邊緣。在村莊東部的邊緣區,人們發現了很多留有炮眼的古牆。聯想起奇特的村落布局,人們有了一種新的判斷–琴江村就是一座古代城池,或者軍事堡壘。
而後據當地村民確認,琴江村確實不是一個普通村莊,它是居民合一。琴江村不僅是一個軍事堡壘,而且在中國近代戰爭史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個不起眼的小村落,在鴉片戰爭、中法馬江之戰中,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迷宮型建築布局與沼澤地選擇,均是為戰爭準備。
-肆-
古代又為何將琴江村選址為軍事堡壘?
這個答案我們需從衛星地圖上尋找答案。從衛星地圖上可見,琴江村位於琴江、馬江、閩江匯流的咽喉位置,從水路上距離福州約35千米。這裡是境外船隻,進入福州的必經之路,而且琴江村所在的水域狹小,灘塗眾多,水流湍急,不利於大型軍艦布陣騰挪。
從軍事的角度來看,琴江水師旗營,有保護福州的功能,在這裡駐兵布防,等於是把守住了中國的東南大門。此論證在《福州駐防志》亦得到了證實。
僅僅占據優異的地理位置還遠遠不夠,為了做到萬無一失,琴江村的整體設計也精密巧妙。在考察中,科考隊發現,琴江村建築回字形的布局,和T、L形的街巷交會路口,是為巷戰做準備。
在每個巷子口,被廟宇掩護的地方,留有一塊空地,此處可以布下伏兵,一旦敵人攻破城牆,進入旗營內部,就會因為這些縱橫交錯的街巷和LT形路口而迷失方向。這時,埋伏在廟宇一側空地處的伏兵,就會蜂擁而出。而遠處小鯉魚山的火炮,也可在此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三者結合,起到瓮中捉鱉的作用。
由以上種種,我們可知,長樂琴江村最早其實是一個水師旗營。往上可考,這個水師旗營為清雍正六年(1728年),鎮閩將軍阿爾賽奏請朝廷從老四旗中抽調513名官兵攜眷進駐琴江,圍地築城,建立的「福州三·江口水師旗營」。
從那之後,這支水師便在這裡紮根,逐漸成為一個居民小鎮。所以琴江村又被譽為「中國江南第一滿族村」,這裡的村民每人都會三種語言:普通話、福州話和滿族「旗下話。
-伍-
三個「唯一」讓琴江成為中國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中國至今惟一家家戶戶保存有「六離門」,以示「永不投降」的村莊;
中國惟一一個270多年間村民曾參加中國所有跨海作戰的村莊;
中國東南惟一保存完整的滿族村,至今仍沿用滿洲話,成為福建惟一的「北方語言孤島」。
當地還保留著大量完好的古蹟及滿族文化,2007年、2008年,琴江村先後被評為「福建十大最美鄉村」和「福建十佳旅遊目的地」。
線路推薦
旗人街(首里街)-三官堂-大士殿-孝友坊-海軍世家賈氏故居-碑亭-八旗軍旅園-琴江滿族台閣-五炮神-八旗文化研究會(八旗•琴江博物館)-八旗英烈園
路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