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建校130年來第一位橫跨理、工、商三學科的學者;他研製出第一批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集成電路晶片,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他41歲當選國家院士,成為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如此開掛的人生是怎麼煉成的?
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現在還一時看不到「停戰」的跡象。
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向中國高科技企業發動突襲:禁止美國企業和中興通訊,開展任何業務往來,禁令長達7年。
而中興雖然是中國第2大、全球第4大通信設備製造商,但是最核心的技術——晶片——幾乎完全依賴從美國進口。
一枚小小的晶片,頓時讓中興「休克」。
一時之間,各種嘲諷甚囂塵上:「誰讓中國在這塊沒有自主科研能力,活該被美國吊打!」「國內在這塊根本就沒有能用的人才,即使有,也都轉行網際網路和房地產了!」
種種言論,讓人觀之心驚。難道,中國在晶片領域的發展,真的是無人可用,無路可走嗎?
其實,早在上世紀60年代,中國就開始在電路晶片領域進行了開發,並培養了一批極其優秀的人才,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鄧中翰。
他,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
他,研製出第一批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集成電路晶片。
他,因此成為中國「芯之父」。
他,41歲就成為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
年少即投身科技
1968年9月5日,鄧中翰出生於南京。
六朝古都的文化氛圍和家庭環境的薰陶,使他從小就愛問十萬個為什麼。
他的中學時代給他奠定了一生的基礎。
他在南京師大附中的學習是一段相當有趣的經歷,他對一切充滿好奇,不僅各門功課成績優秀,而且愛好廣泛。
他既是籃球健將,又是文藝青年,喜歡攝影、吉他,甚至在附中特色課程中學會打字和裁縫,兼學校團支部書記。
對於今天過於注重孩子成績的家長來說,鄧中翰的全面成長之路是值得借鑑的:體育,讓他身體強健,是以後學習的基礎;各種愛好,讓他對世界充滿求知慾;就連裁縫,也為他之後出國培養他的生活自理能力。
他回憶說:「校園裡面有這樣的班級和老師,有這樣的學風,有這樣的教學方式,才能培養我敢於挑戰的頑強精神,為我以後打下堅定的基礎。」
1987年,鄧中翰進入中國科技大學,學習地球和空間科學。
大二時,他寫了一篇用量子力學解釋了空間射線對地球礦產物質晶體結果產生的影響的論文。論文發表在《科學通訊》上,並獲得「全國大學生科技競賽挑戰杯獎」的大獎,這也改變了他的一生,他認識到:一個人的價值在於創造的科研結果。這為他以後發展確定了明晰的人生目標。
鄧中翰榮膺「2007品牌中國年度人物」
一顆冉冉升起的矽谷科技新星
1992年,鄧中翰進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博士。
他感受到了IT產業將給未來的社會帶來的巨變,於是他選修電子工程專業,經過一學期,以全A的成績,取得電子工程博士學位。
其後,他攻讀經濟學,擺脫了從專業技術角度看世界的狹隘。
1997年,鄧中翰從伯克利畢業,成為該校百年歷史上第一個橫跨理工商三個學科的人,具有了商業思維和技術思維兩種優勢。
他進入IBM,一鳴驚人,一年之內就申請幾項專利,同時獲得「IBM發明創造獎」。
1998年,他到矽谷創辦了Pixim公司,獲得成功,市值達1.5億美元。
金錢、地位、名譽此時他全部擁有,一個富足成功的美國夢擺在他的面前……
全世界都在用的PC視頻
核心科技來自「中國晶片」
但是,他遇到了中學科協主席周光召。
當時,中國的晶片行業是一片空白。著急的周光兆問他:「中國半導體工業需要一條新路,你有什麼辦法來做?」
鄧中翰提出一種新的模式——矽谷模式——科研與生產結合,將成果轉化為商品。
周老問:「你來做,怎麼樣?」這一問,就問出了中國第一家晶片公司。
1999年,鄧中翰回到北京中關村創業,正式啟動「星光中國芯」工程,並且創建了「中星微」電子公司。
然而,由於條件簡陋,資金不足,鄧中翰與其團隊度過了一段十分艱難的創業時光。
當時沒有場地,就只能在地下倉庫搭建一個臨時的實驗室,冬天實驗室陰冷潮濕,鄧中翰和他的團隊成員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直到最後生了凍瘡,甚至被凍病。
為了科研,他毅然和創業團隊幾個成員拿出個人財產作為抵押,向銀行申請了300萬美元的貸款。
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的研發團隊在討論技術問題 海震攝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2001年3月11日,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百萬級超大規模CMOS數字多媒體晶片「星光一號」誕生了。我們中國不僅有了自己的多媒體晶片,其性能還遠遠超出國際同類產品,比如,功耗只有國際同類產品的1/3,運算速度卻達到了其8倍以上。
2001年,中星微員工共慶星光一號產品化
然而,外國人不相信,破舊的中國竟然能有如此強的自主研發能力。一次,鄧中翰把「中國芯」帶到日本,向索尼公司推薦,結果對方一聽,連看都不看就不屑地說:「中國?中國有晶片嗎?我們索尼可是圖像處理技術的鼻祖……」短短几分鐘就把鄧中翰打發了。
這次的日本之旅也成了鄧中翰的恥辱,回國以後,他加帶領團隊不斷創新、不斷前進。4年以後,索尼筆記本用上了他的「星光五號」,一雪前恥。
鄧中翰設計的「星光」系列晶片,可謂是里程碑式的發明。也就是說,在此之後,人們在社交聊天時用的視頻頭,才被廣為推及。至此,攝像頭成了筆記的標準配置,並開始在全球範圍內推廣。
是的,你可能想不到,就是這樣一個全世界都在用的視頻頭,其核心科技竟來自咱們中國。
但是,鄧中翰並沒有就此止步,而是越戰越勇。2005年,其領導開發設計出的「星光」系列數字多媒體晶片,實現八大核心技術突破,擁有該領域2000多項技術專利。
這也標誌著:「星光」數字多媒體晶片成功占領了計算機圖像輸入晶片全球市場份額的60%以上,位居世界第一,被國內外知名企業大批量採用。
我國第一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集成電路達到了全球市場領先地位,徹底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
這位「星光中國芯工程」的總指揮,成為中國數字多媒體晶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09年,年僅44歲的鄧中翰當選為中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
此次中興危機,讓國人驚覺美國在該領域目前處於全方位的領先,特別在核心高端領域,我們與美國距離相差很大。
鄧中翰說,總體上我們與西方已開發國家相比較,在晶片產業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我們需要換道超車,打造新模式和新產業鏈,在前沿領跑。
現在中國的資金和市場都不是問題,需要的是人才!人才!人才!
鄧中翰幾乎是中國所有的IC設計創業者的縮影:高學歷海歸,有矽谷、IBM等國外大公司工作經驗。
像南師附中一樣,紮實全面的中學教育,在性格、體質、思維品質等方面,為學生奠定終生的基礎,而西方教育更能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水平。基礎+專業的良好教育方式,是一個人成材的最佳途徑。
鄧中翰能借國外的先進技術,為祖國填補無「芯」的空白,既成就了自己,又推動了祖國科技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在當下,中興面臨制裁,舉國傷「芯」的時刻,我們更需要更多的「鄧中翰」,民族才能復興,中國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科技強國。
中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世界經濟成果,離不開海外學子的艱辛付出,解放後的鄧稼先、錢學森等毅然回國,成就「兩彈一星」,為中國崛起立下汗馬功勞;今有鄧中翰、李彥宏等作為當今中國IT界的中流砥柱。
只有中西合璧、心懷祖國、放眼世界的學生才是未來社會的棟樑,才有能力應對這個時代空前快速的變化,擔負起中國「一帶一路」的戰略重任。
令人遺憾的是,當前出國留學中介機構眾多,良莠不齊。有些機構就是以掙錢為目的,一個辦公桌,一個人就可以成立公司,甚至有的擅自篡改孩子的申請學校,甚至要求分得孩子的獎學金,只以掙錢為目的,而根本不考慮孩子將來的發展。
準備讓孩子出國的家長找不到正確的途徑,被各種留學中介機構搞得眼花繚亂,很難找到為孩子量身定做的適合個人特點的留學規劃。
怎麼才能為孩子找到一條適應他/她發展的出國之路呢?中國有沒有良好的教育機會能夠為孩子出國留學奠定基礎?
選好孩子的教育之路,
讓更多的「鄧中翰」脫穎而出
從鄧中翰的成才道路來看,他和一些創業夥伴都是畢業於南師大附中,學校教育理念讓他們全面發展,又激發了他們內在的求知慾 ,這就是成功的基石。
再者,南師大附中IB項目部有著海外視角,具有很多海外留學的經驗。其IB班是開設國際教育比較早,是國內國際班教育水平、辦學水平一流的學校,在業內廣泛好評。
日本目白大學外國語學部的學者教授黃丹青(中文名),特兩次來校訪問,學習南師附中的獨特辦學經驗。
學校創辦12年的IB項目部,設計了足夠科學和全面的課程,這些課程不僅與外國高中課程及大學課程接軌,也考慮到孩子們的「中國心」,設置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課程,比國外高中的課程相比更為全面。
「燃燒青春」南師附中IB2018屆學生畢業藝術展
IB項目部辦了12年學,國際班培育了各行各業的英才,從這裡走出去的孩子在高中就拿到國外名校的錄取通知書。
「燃燒青春」南師附中IB2018屆學生畢業藝術展
這些孩子在海外能夠迅速適應當地的生活和學習,表現優異。他們畢業之後,或就職矽谷、華爾街,或任職聯合國,或是回國創業,無論到哪兒都是行業的佼佼者。
你再也不需要與各種中介機構打交道,只要你的孩子夠優秀、夠獨立,我們就能提供一個適合他/她特點的留學之路,給他/她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南師大附中以培養更多「鄧中翰」而己任,為振興民族教育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