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惠 報道
人生可輕于鴻毛,也可重于泰山,社會上總有一些人,因爲曾經做了某些事,使他們成爲舉足輕重的人物,逝世後也受民衆追悼紀念,甚至被賦予象征某個時代終結的意義。
我們在2016年送走了多名曾影響國內外社會,爲多個領域作出貢獻的人物。他們雖已從人生學堂畢業,但生前留下的東西,將繼續供世人學習與反思。
公共服務卓越
李成義博士
李氏基金自1952年創立以來,捐出的善款超過10億元,受益者成千上萬,但擔任李氏基金主席超過半個世紀的李成義博士,生前卻舍不得花5000元給自己買一台高清電視機,甯可把錢省下來幫助更多窮人。
李成義5月與世長辭,享年95,他雖出身顯赫家族,卻向來克勤克儉,低調行善。要不是其主治醫生在告別式上提起這段連一台電視機都不舍買的故事,這些體現李成義低調謙卑的生活片段,恐怕還會繼續不爲人知。
在李成義主持下,李氏基金多年來對各種族國人一視同仁,但凡有需要都會伸出援手。出殡當日,送他最後一程的除了親朋好友和社會賢達,還有許多不同種族、宗教的社團代表以及慕名而來的公衆。
或許就如李顯龍總理在悼念他時所言,李成義的人生提醒我們,成功不是由你累積的財富而定,而是由你對社會做出的貢獻而定。
柯順美醫生
幕後低調貢獻,在人們生命中留下印迹的,還包括10月底病逝的衛生部前常任秘書兼醫務總監柯順美醫生。
柯順美這名字對許多人而言或許陌生,但對于本地醫療界來說,他稱得上是醫療領域先驅。
他不僅是首個接受過臨床與實驗血液學專業訓練的新加坡人,在橫跨約40年的公共服務生涯中,也曾監督我國醫藥保健制度的徹底改革,這包括領導政府醫院邁向企業化,提升本地醫療服務效率。許多醫院大樓與綜合診療所設施都在柯順美任期內建立或重新發展,如今醫療保健領域的領導人物,也都是他親手栽培的人才。盡管他早在1996年就退休,但我國醫療體制多處仍能看到他做出的貢獻。
政治影響深遠
前總統納丹
8月22日,新加坡失去了一位獻身公職超過半世紀,爲新加坡故事做出許多貢獻的長者——前總統納丹。
他一生跌宕起伏,父親早逝,在親戚接濟下長大,16歲離家出走時,還得向路人乞討食物。日據時期,納丹憑著一本英日字典,無師自通掌握日文,當了日本警察的通譯員。二戰後,他上夜校進修,直到28歲才上大學。
納丹從一名在鄉間診所工作的醫療社工,一路獲提拔成爲工會領袖、從零開始培養我國的第一代外交官、擔任安全與情報署署長,最終于1999年成爲我國第二任民選總統。
談到納丹,許多人都會想到1974年1月底拉裕號挾持事件。納丹當時同另外12名政府官員自告奮勇,代替人質隨恐怖分子到科威特,最終在無人傷亡的情況下化解了危機。多年後接受訪問,納丹坦言當時也不敢肯定能否活著回來。那源自對國家忠誠的勇氣與剛毅,是他與他那一代人鮮明的精神面貌。
泰王蒲眉蓬
讓全國人民陷入國喪哀悼的,還包括10月中旬病逝的泰國國王蒲眉蓬。蒲眉蓬在位長達70年,德高望重,深受泰國百姓愛戴,雖無政治實權,但每當國家出現重大政治危機時,蒲眉蓬的介入總能發揮一錘定音的作用。
蒲眉蓬逝世的消息傳開後,泰國人民紛紛穿上黑衣,暫停娛樂活動,舉國哀悼賢王駕崩,也告別一個時代。近年來政局動蕩的泰國,今後少了個能穩定大局與民心的關鍵人物。
卡斯特羅
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古巴也隨著政治強人卡斯特羅的辭世,結束了一段重要曆史篇章。卡斯特羅生前死後都充滿爭議,有的盛贊他是社會主義捍衛者,有的把他看作是殘酷暴君,嚴厲鎮壓異議者,迫使許多古巴人逃離家園。
但無論如何,他推翻親美政權,建立美洲第一個共産主義政權,與強大的美國對抗近半個世紀,屢屢逃過數百次暗殺行動,成爲了現代曆史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
文化成就特出
韓山元
8月9日國慶日,正當所有人都沉浸在慶祝國家51歲生日的歡騰氣氛時,一生以新聞工作和文史研究愛著島國的韓山元離開了我們。
認識韓山元的新聞工作者和學生,都親切地稱他爲“山叔”,而山叔一生活得充實精彩,更成爲許多晚輩學習的典範。他1968年踏入本地華文報業,先後在《知識報》《民報》《聯合晚報》和《聯合早報》工作過。2004年退休後,他繼續研究新加坡曆史,開辦文史課,分享他儲積多年的知識與研究。
林玉聰
另一名在今年辭世的老報人是筆名“滿天飛”的本地漫畫家林玉聰。他上個月因胃癌過世。林玉聰1967年加入《聯合晚報》擔任編輯,他創作的四格漫畫《四眼先生》和《小姐弟》陪伴一代人的成長。
陳天明
就在昨天淩晨,資深報人陳天明離世。他曾在《南洋商報》《聯合早報》及《聯合晚報》等服務37年,見證了本地華文報的發展與變革。
楊绛
今年5月,一位文學大家的隕落,也在華人文化界掀起波瀾。中國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與外國文學研究家楊绛洗淨百年汙穢“回家”了,享年105歲。
楊绛,本名楊季康,生于正醞釀辛亥革命的中國,後來與中國著名作家、文學研究家錢鍾書相戀結合,在文革中被批鬥下放,丈夫與獨女在90年代先她而去。走過百年滄桑,曆盡人生坎坷的她,始終以樸素而真摯的情感去看待和描寫世界。
這一年他們也走了
1月:
●水銘漳,87歲:本地建築商和華社知名領袖,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發起人之一。
●大衛·鮑威(David Bowie),69歲:英國著名搖滾歌手。
●阿倫·瑞克曼(Alan Rickman),69歲:英國資深演員,在《哈利波特》電影系列中飾演斯內普教授。
2月:
●謝镛,90歲:新加坡—中國友好協會創會會長。
●李炯才,92歲:前高級政務部長、人民行動黨第一代國會議員。
●布特羅斯·布特羅斯-加利(Boutros Boutros-Ghali),93歲:聯合國前秘書長。
3月:
●南希·裏根(Nancy Reagan),94歲:美國前總統裏根的遺孀。
●雷·湯姆林森(Ray Tomlinson),74歲:電子郵件發明人。
●約翰·克魯伊夫(Johan Cruyff),68歲:荷蘭一代傳奇足球巨星。
●紮哈·哈迪德(Zaha Hadid),65歲:著名伊拉克裔英國建築師。
●凱爾泰斯(Kertesz Imre),86歲:匈牙利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4月:
●廖裕芳博士,79歲:本地馬來文學專家。
●陳忠實,73歲:中國著名作家,長篇小說《白鹿原》作者。
5月:
●陳孟哲,96歲:青年書局創辦人。
6月:
●摩哈末·阿裏(Muhammad Ali),74歲:美國一代拳王。
7月:
●曹煜英,86歲:人民行動黨第一代議員。
●艾力·威瑟爾(Elie Wiesel),87歲: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猶太人大屠殺生還者作家。
8月:
●蔡錦耀,90歲:我國首名新加坡籍會計總長,1993年首屆民選總統選舉參選人。
9月:
●潘月紅,102歲:本地京劇泰鬥。
●邱繼在博士,81歲:新加坡理工學院首位新加坡籍校長。
10月:
●李文苑,82歲:我國第二代畫家。
●達裏奧·福(Dario Fo),90歲:意大利劇作家、199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11月:
●賈雅拉莉妲,68歲:印度泰米爾納德邦首席部長。
●林玉聰,74歲:本地漫畫家,創造了家喻戶曉的漫畫人物“四眼先生”。
12月:
●約翰·格倫(John Glenn),95歲:首名繞行地球軌道的美國人,77歲時重返太空,成爲年紀最大的太空人。
●亨利·哈姆立克(Henry Heimlich),96歲:美國醫生,發明“哈姆立克急救法”,挽救無數鲠喉者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