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綜合 胡亞慧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月28日報道,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就兩國海上領土爭端在28日舉行了較高級別的外交官會晤,從與會的外交人員級別以及雙方達成的舉措來看,盡管雙方仍未就如何解決領土爭端達成一致,但由于距離中國春節已經沒有幾天,雙方的態度比之前相對軟化很多。
由此看來,兩國對于春節這個重大節日都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其實除了中國以外,東南亞很多國家也都非常重視這個節日,並且往往保有更傳統、更完整的習俗和文化,甚至發展出一套獨特的慶祝方式,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馬來西亞
在馬來西亞的人口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華人,約有24.6%是華人後裔。那就意味著在所有節日中,春節是馬來西亞最重大的節日,一般從冬至到正月十五都算過年。
從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到全國各地,每個華人聚居區都挂起大紅燈籠,吉隆坡的商業區燈籠多達兩三萬只。除夕,全家在一起吃團圓飯、守歲。大年初一,不能掃地,人們一般待在家中接受其他民族如馬來族和印度族親友的拜年,並准備豐盛飯菜招待賓客。初二以後才到親戚朋友家拜年。從冬至到正月十五這段時間,“恭喜拉雅”的祝福聲不絕于耳。
“恭喜”爲漢語,“拉雅”爲馬來語。由于當地華人多來自福建,受閩南文化影響,人們過春節一定要買鳳梨,閩南語“鳳梨”與“旺來”諧音,鳳梨就成了春節的吉祥水果。
有意思的是,馬來西亞華人中有20%的天主教和基督教徒,但他們也過春節。爲此,教堂大年初一也開放,供這些教徒做彌撒,教堂還允許華人的舞獅隊到教堂舞獅,象征興旺發達。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傳統活動是,在正月十五,未婚男女男的向女的抛蘋果,女的向男的抛柑子。借此希望未來找一個如意郎君或溫柔女孩。
新加坡
新加坡的華人過新年像中國人一樣,新年剛過,人們就開始置辦年貨,買新衣服,特別是買各種紅色的衣服,圖個吉利。春節前清掃房子,幹幹靜靜過個年。除夕夜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很多人家都吃火鍋。
由于新加坡禁止燃放鞭炮(違者罰款1萬新元,1新元等于4.8元人民幣),人們只得用替代品,當然覺得不過瘾。大年初一到親戚朋友家拜年。拜年時不用提著大兜小兜,只要帶著兩個桔子,進門捧向主人即可,象征大吉大利。主人在客人告辭時,也要奉還兩只桔子。每家還特意做好或買來過年才吃的蛋卷及餅幹,以及花生瓜子等。
此外,大人們還要准備好紅包,給自己家的孩子和其他人家的孩子們壓歲錢。與國內一樣,孩子們早就盼望春節快快來到了。另外,人們大年初一外出拜年,初二就呆在家裏了,一般人家要請由學生們組成的舞獅隊來到家中表演,鑼鼓一響,獅子一舞,就會驅走晦氣,迎來吉祥。
新加坡春節放兩天假,加上周末,有四天時間,因此很多人都打算到國外去旅遊。
越南
越南人把春節視爲辭舊迎新的日子,一般從農曆12月中旬開始辦年貨准備過年,而曆來越南春節最不可少的大概要數鮮花、年粽、春聯了。
花市是越南春節重要活動之一。比如河內,春節前約10天,花市就開始熱鬧。越南人最愛的年花有劍蘭、大麗菊、金桔和桃花。
除了鮮花、盆景,花市還出售各式氣球、彩燈、玩具、年畫、春聯、年曆等,把相連的幾條街道裝點得五彩缤紛,喜氣洋洋。
越南人過春節也有貼春聯習慣。以前春聯用漢字書寫,文字拼音化以後,現在大部分春聯改用拼音文字,每個拼音字是一個方塊,自成風格。
華人過年有除夕守歲習俗,越南人也一樣。除夕夜人們便穿上節日盛裝,不約而同湧上街頭,年輕女子會穿上奧黛。
除了親友間互相拜訪,新春期間越南各地街頭、公園和公共娛樂場所,連續幾天舉行各種文娛活動,演出越南傳統戲劇、歌舞、雜技、武術、摔跤、舞獅等,還有蕩秋千、下人棋、鬥雞、鬥鳥等民間活動,整個越南沉浸在節日氣氛之中。
印度尼西亞
印尼自2003年開始將春節定爲全國公共假日,每年春節前夕,當地民衆已經習慣與華人一道慶祝農曆新年。
而據印尼《時代報》報道,茂物當地的穆斯林組織“茂物穆斯林論壇”日前發布一封公開信,要求市政府取消2月5日農曆新年公開慶祝活動和2月19日的元宵節慶祝活動,並要求穆斯林不得參與農曆新年相關慶祝活動,但茂物市政府立刻拒絕了這項要求,並表示來自不同文化的信念、信仰和傳統應該被尊重。
在雅加達有唐人街之稱的班芝蘭可以看到,這裏比往日變得更加異常熱鬧喜慶,到處擺滿了特色年貨,香燭、年糕、祭品、紅紅的大福字、紅色的大燈籠等,遠遠望去,火紅一片。離開唐人街,記者在整個城市看到,幾乎所有公共場所都張燈結彩,有真實的大紅燈籠高高挂,也有宣傳畫與廣告版的大紅燈籠展示,喜慶的桃花與中國結,還有“新年快樂”、“招財進寶”、“恭喜發財”的中英文標語到處可見。
當今印尼的中國春節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一是全民同樂,節日氣氛更加濃厚。二是慶祝春節活動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三是除春節團拜活動外,春節期間華人會組織各種公益慈善活動。有的還組織大家去老人院看望老人、去孤兒院看望孤兒,在春節之際,爲他們送上問候、關愛和溫暖。
泰國
在泰國,春節最重要的一天不是新年,是大年三十;春節禮節最重要的環節是除夕夜的祭祖儀式。年三十白天,華人在家中的小祭台上擺放祭品,雞鴨魚肉等大菜,湯圓和芋頭等甜品以及時鮮水果必不少,還要擺上燭台香爐。點上香燭,家中成員一起祭拜祖先,完成除夕最重要的祭拜儀式。祭拜後,祭上的佳肴自然就成了年夜飯的主菜,水果和甜品還要等到除夕午夜的“迎財神爺”的儀式結束以後才能享用。
與中國許多地方傳統不同,泰國華人並不急著在大年初一早晨去親友家拜年,遵循佛教傳統,大年初一這一天一定要到寺廟裏行布施禮,求來年風調雨順,家人平安。
對于泰國華人來說,春節已經超越了一般節日的概念,更多是對祖先的感恩、對祖籍和血統的尊重,遵循傳統春節禮儀,托福一年的生活安甯、阖家安康。
春節能夠在各國生根開花,無論華人還是本地人都參與慶祝,與中華文化傳入並與本土文化有機融合密不可分。數百年前,中國人漂洋過海來到東南亞各國,也把中國的文化帶到了這些地方,融進了當地人的生活裏。如今,這批華人的子孫後代紮下了根,而春節對于從未回過中國的華人來說,則是他們與祖國聯系的文化紐帶,時刻提醒著他們身體裏流淌著中國先輩的血液。如今海外各國過春節,不光是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承,更是炎黃子孫的精神延續。
(來源:亞太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