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許多民族國家紛紛擺脫了殖民地的地位獨立。獨立後的國家無不歡欣鼓舞,舉國同慶,新加坡獨立時身爲總理的李光耀卻說:我從來沒這樣悲傷過!要弄懂李光耀的心情,我們得知道當時的曆史背景。
二戰後,“日不落帝國”英國撤出東南亞,馬來亞、新加坡、沙巴、砂勞幾個地區就商量著:我們單個人的力太小,要不咱們四個搭夥過日子組成一個國家吧。于是馬來西亞聯邦成立了。但是,聯邦剛成立不久,馬來亞就和新加坡接二連三地發生了矛盾。
首先是經濟上。雖然馬來亞和新加坡名義上屬于一個國家,但是雙方經濟上並沒有統一。新加坡商人希望建立共同市場,把新加坡的商品賣到整個聯邦。由于馬來亞的經濟基礎薄弱,新加坡經濟發達,建立共同市場後新加坡不久就會控制整個聯邦的經濟,馬來亞自然不會答應。相反,馬來西亞本著“劫富濟貧”的原則,要提高新加坡的上繳的稅收。新加坡也不幹了,不讓我們賣東西,還要多交錢,這叫什麽事啊!
政治上,馬來西亞憲法規定新加坡公民不能參加馬來亞的大選,馬來亞的公民也不能到新加坡從政。然而實際上,馬來亞和新加坡都在把自己的勢力滲透到對方的地盤。馬來亞的幾個政黨組成了新加坡聯盟,參加了新加坡大選。新加坡也以牙還牙,宣布新加坡執政黨成爲全國性的政黨,參加馬來西亞聯邦的大選。
種族和文化上,新加坡是華人的聚集區,有100萬華人。新加坡加入聯邦後,馬來西亞的華人比例將從37%上升到42%並超過了馬來人。時任馬來西亞首相東姑宣傳:馬來西亞是馬來人的馬來西亞;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則倡導:馬來西亞是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除了馬來人還有華人,印度人和其他種族。這讓壟斷馬來西亞政治權利的馬來人感到了威脅。在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誕辰紀念日,馬來人舉行遊行,並對華人發動了進攻。由于警察多由馬來人擔任,他們在暴亂中偏袒馬來人,所以暴亂前期受傷的都是華人。後來,在華人幫會的反擊下,受傷者多爲馬來人。
馬來西亞首相東姑爲了維護國家國家團結,減少種族沖突,把新加坡踢出了聯邦,徹底打破了李光耀希望的華人通過選舉掌控馬來西亞政權的機會。新加坡被迫獨立,李光耀說:我從來沒這樣悲傷過。因爲獨立後的新加坡只是一個719平方公裏的彈丸小國,連淡水都要從進口,失去了馬來西亞這塊經濟腹地,它無法靠自身的力量生存下去。所幸勤勞機智的新加坡人並沒有被這些困難打趴下,依然把新加坡建設成了一個繁榮的國家。新加坡穩定發達後,李光耀仍然不忘加入馬來西亞,曾經三次申請過要加入,不過都被馬來西亞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