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版權申明:內容來源網絡,版權歸原創者所有。除非無法確認,我們都會標明作者及出處,如有侵權煩請告知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並表示歉意。謝謝!
中國外交部8日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新加坡進行正式訪問並出席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舉行中外媒體吹風會,外交部部長助理陳曉東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陳曉東介紹說,應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邀請,李克強總理將于11月12日至16日對新加坡進行正式訪問並出席第21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第21次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和第13屆東亞峰會。
關于李克強總理訪問新加坡,陳曉東表示,新加坡是中國周邊重要鄰國,今年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中新建交以來,雙邊關系取得長足發展。習近平主席2015年對新加坡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兩國確立了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夥伴關系。當前,中新關系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高層交往頻繁,務實合作成果豐碩,共建“一帶一路”成爲兩國關系與合作發展的重大機遇。此訪將是中國國務院總理時隔11年再次訪新,也是李克強總理首次正式訪新,對推動兩國關系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李克強總理將與新方領導人回顧和總結兩國關系發展的成功經驗,規劃和部署兩國務實合作,重點推動“一帶一路”、創新等領域合作,並就區域合作、多邊貿易體制以及共同關心的重要問題交換意見。雙方將共同發表兩國政府聯合聲明,體現此訪成果和雙方共識。兩國領導人還將見證簽署經貿、金融等領域一系列合作文件。
新加坡智庫:改革開放助力中國經濟發展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總部位于新加坡的智庫“東盟與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于10月25日在北京發布了題爲“中國改革開放40年:經驗、展望及對東盟的啓示”(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Experiences Prospects and Implications)的研究報告。AMRO首席經濟學家許和意進行了研究報告的發布。
改革開放40年成績斐然
報告認爲,在40年改革開放曆程中,中國經濟取得了人類曆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就。40年來, 中國從一個貧窮農業國快速發展成爲中高收入國家。其中,務實、漸進、積極與穩定的制度安排起到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確保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順利推進。
第一,務實主義使得領導層積極將市場力量引入經濟各領域以提高總體效率,改善經濟運行,在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同時逐漸退出了計劃體制。第二,漸進式和實驗式改革成爲一種切實可行的辦法,確保改革在全國範圍推行之前已在某些地區驗證了其有效性。第三,權力下放增強了地方政府的競爭與活力,有利于地方經濟的強勁增長。第四,政治穩定使得領導層在必要時果斷行動,解決改革進程中出現的社會和經濟的失衡問題,同時堅定不移地追求改革目標。
機遇與挑戰並存
當前,中國的政策目標已經從追求經濟增長速度,轉向強調經濟增長的質量和可持續性,以及宏觀經濟金融穩定。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的新發展理念,強調從高速增長到中高速增長的轉變,重視經濟增長的質量、升級産業結構,並將經濟增長的引擎從投資轉向創新,推動綠色經濟發展。基于這一理念,十九大以來的政策舉措也強調了化解金融和房地産行業不斷上升的風險。
盡管面臨諸多挑戰,但中國通過改革開放已實現了持續的經濟增長,全要素生産率(TFP)收益大幅提升。中國的經濟結構已經發生了以農業爲基礎轉向以制造業和服務業爲主導的根本性變革,並從計劃經濟轉向以市場爲導向。目前,投資在推動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主導作用的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可能已經到了拐點,但以創新和先進技術爲基礎的新經濟已成爲增長的新興強大動力。同時,得益于不斷強化的社保體系,中國經濟正走向以消費發揮主導作用的階段。
中國的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進展,但在未來進一步成功轉型爲發達經濟體並非易事,仍需“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第一,中國人口老齡化加劇,農業部門的富余勞動力減少,中國將不再受益于勞動力從第一産業轉移到第二和第三産業再分配過程中全要素生産率的快速提升。同時,針對人口老齡化,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策框架來緩解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第二,地區差異和收入不均未來可能會繼續存在。第三,由于去杠杆化需要時間,較高的企業債務和金融部門杠杆相關的遺留問題對宏觀經濟和金融的穩定也構成風險。第四,國有企業享受的優惠待遇可能會阻礙整體效率的進一步提高,政府在實現國有企業改革目標的過程可能會面臨決策困難和進展不平衡的問題。第五,過去快速增長導致嚴重的環境和汙染問題將繼續形成挑戰。第六,外部摩擦和不確定性(尤其是來自美國在貿易和技術方面日益嚴重的保護主義政策所産生的外部摩擦和不確定性),將成爲中國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重要問題。
未來需加快推進改革
展望未來,中國在應對這些挑戰的同時也需要加快推進改革以實現下一階段的飛躍。首先,中國已經展示了接受、采用和應用新技術並加以改進或創新的能力,這將成爲未來生産率增長和經濟發展的關鍵驅動力。其次,中國已經建立了越來越多的大型本土民營企業,其在全球市場上擁有強大的品牌和不斷上升的地位,將引領中國競爭海外市場。再次,持續城鎮化將進一步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創造就業,並繼續成爲增長的重要因素。最後,財政政策仍可在促進和支持供給側改革以及提供逆周期緩沖以應對沖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它還可以在改善公平和包容性以及縮小地區差異方面發揮更有效的作用。此外,“一帶一路”倡議有可能大幅促進區域互聯互通,增加跨境投資和貿易,推動區域增長,進而使中國和本地區獲益。
在全球經濟治理領域,報告認爲,中國在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依然有發揮影響力的巨大空間。雖然中國仍是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但已經對全球經濟發展尤其是中小落後經濟體的發展作出貢獻。同時,中國在支持全球經濟和金融體系機制方面發揮重要影響力,尤其可以對基于規則的多邊貿易體系以及全球和區域金融安全網的發展作出貢獻。